词语推敲时学生的“语塞”现象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h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敲词语,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精妙、涵咏文本之情味、习得语言规律的重要手段。
  如《燕子》中有一句话:“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其中“掠”字用得非常准确传神。一位老师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掠”字换成“飞”、“窜”字进行比较,再配以相关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问学生:“掠”好在哪里?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掠”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写出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
  但在最近听课中我发现,通过对词语的咀嚼后,学生虽然能感悟其妙,但却不能说出,出现了“语塞”现象。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为了品味“抽”字的精妙,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了如下教学程序:
  师:将“抽”换个字,行吗?试试看。
  生1:换成“长”。
  生2:换成“拔”。
  师: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字更好?
  生:(比较读)“抽”好。
  师:好在哪里?
  生:(无人举手)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语塞”现象呢?
  首先,我们琢磨一下“抽”字之妙。“抽”用在此处,是拟人的手法,将树木生长的过程一下子写活了,富有一种情趣,一种动感,暗合了课文所描绘的春意勃发的意境。同时,此动作也十分贴合枝条修长轻盈的体态。
  如此深度而专业的推敲,一般的语文老师还要颇费心思,更何况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在语言学知识和认知阅历方面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出现以上“欲说无语”的现象,当属情理之中。
   再如,北师大版小语第八册《我们的手》中有四个比喻:
  “我们的手,是电线,
  在爸爸和妈妈之间
  传递着光,
  让他们的幸福像灯一样明亮。
  
  我们的手,是桥,
  跨越海洋,
  在陆地和陆地之间
  传递彼此的问候。
  ……”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许多老师在教学时都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课后习题中的):“诗中出现了四个“是”,能换成其他比喻词吗?为什么?”学生都表示不能换成“好像、仿佛”等,但无一人能说出为什么。
  在听课时,对这个问题我也是“欲辩无言”。我向在场听课的其他小语专家请教,他们也说不出道道来。然后,我通过查询大量的资料,最后得到的所谓的答案是:此诗使用“A是B”比使用“A仿佛B”的形式,更切合本诗歌的意境和语气!此解释乃正确的废话。归根究底,这样的问题是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面对如此难题,怎不会语塞?
  实际上,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别是古典作品)都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对古诗词而言,则“诗无达诂”。有感受有体验却说不出,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几乎可以说成人都有过这种经验。更何况处在语言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呢?
  这种只能感觉而难以言传但是又不可或缺的知识,就是缄默知识。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
  斟字酌句是学生走进文本、学习语言规律的基本手段。但对于学生难以言传的有些词语的缄默性知识,应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或情境体验,让学生浸染其中去感悟其妙,心有所感、情有所动、意有所悟,就是一种收获,是一种隐性收获,而不必非问学生“为什么”。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小学)
其他文献
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地位举足轻重。可提起作文,学生一点也不喜欢。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这一困境,让我们的作文课充满乐趣,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写作呢?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要激发潜藏在孩子身上的情感元素,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引领他们轻松快乐的习作。  一、研读质疑,深入思考 
期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统帅,是灵魂。无论是小学和初中的素质教育,还是高中的新课程的实施,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教书重在育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摆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给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其首要任务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才,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识了字,并且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就能理解词句的意思,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能运用所识的字词叙述事情,表情达意。识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拿识记字形来说,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和独体字来分析合体字时,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不但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加快识字的速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一、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期刊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不可否认,新课改为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师的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有单调而又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  但同时也会发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由于诸多原因,过滥、过度、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课堂,情境创设 “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存在着不少误区,值得冷静思考,让人深深地感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在高中占据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写作训练对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水平都有较大作用;英语写作训练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把听说读写等多种训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多读多练,熟能生巧,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主题词:英语教学;高考;写作训练;策略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形式的要求各有不同,除了看图作文外,一般
期刊
据北京晨报报道,通州区的刘先生反映,他家孩子在课间不允许到操场活动,孩子只能逗留在教室说话或整理书本,至多去上个厕所。家长们怀疑,学校是怕学生课间活动出事时需学校担责,才出“圈养”学生这种下策。(北京晨报,2010年11月23日)  其实,关于“圈养”的教育新闻并不鲜见,扬子晚报就曾报道过,在南京某小学,虽然第一堂下课的铃声已经打过,但操场上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学生在走,大多小学生都缩在教室门口玩耍。
期刊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在的教育已充分认识到要关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新课堂教学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当今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已是大趋势,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也知道,数学知识是永无止尽的。而仅仅靠几年中小学的学习是完全无法让学生掌握所有的数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自己学会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还促进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有利于在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  在平时的讲课与听课中却经常出现一些由于内容选择不恰当而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恰当的选择学习内容呢
期刊
一、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锤炼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  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就能使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英语教学中,历来强调的就是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要素。由于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因此这几方面的训练除了在平时上课及学生下来之后进行自主学习时能得到训练外,其它时候就很少有这种外在的语言刺激。要使小学生能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我想应从“打牢基础、‘教’‘学’互动、分级施教”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打牢基础  小学开设了英语课且在小学阶段教师特别认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