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的历史说明了分层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新话题,到目前为止,已经至少有20年的历史了,研究稍晚一些的地方,也有五年到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专门针对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历史较短,实践较少;而且随着近年米中职学生生源较复杂、学生基础差异较大等新特点的出现,分层教学又有了新的研究领域,即如何解决学生层间差异太大,无法实现各层和谐发展的问题。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与分层次教学有类似的地方,也需要对教学目标分层,对教学内容中的例题及习题分层,对作业分层。
1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就是确定与各层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认知要求和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考虑到目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c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A,B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于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
A层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B层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c层学生能模仿简单例题,做好课堂、课本配置的练习题。
对A层学生着重提高其思维品质;对B层学生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对C层学生立足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A层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B层目标主要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c层目标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畏数”心理,使学生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能够做到认真听讲。教学目标分层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学目标分层了,才能实现分层教学,才能实现层间互教的合作学习。
2 例题及练习分层
与分层的教学目标相对应,例题、练习题的没置也要分层。
c层例题是对新知识点的直接应用,c层练习则是对例题的模仿,通过模仿使学生掌握老师给示范过的知识。
B层例题也是对新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但是题的难度比c层的大,B层练习一般可以对例题题型稍做变化,通过变化培养学生实现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从本质上把握新知识点。A层例题则可以是对新知识点的综合应用,A层练习题可以选择课本以外的题型,适当提高难度,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综合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按如上准备例题及练习题,在学生学习使用过程中,他们可以“对层入座”地进行例题及练习的学习,也可以在练习好本层题目后,去尝试做上一层的题目。
例题及练习分层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保障。例题及练习分层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实施的载体,只有把例题和练习都具体分层了,学生才能做到“有层可学”,才能做到“对层入座”,因此这也正是把分层分组合作教学落到实处的保障。
3 作业分层
在学习新知识后,学生要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和提高。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也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c层作业一般以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问题为主,题目主要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课本上A组题目中的简单题。
B层作业起点应略高于c层,坡度略大于c层,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的题目为宜,如课本上A组中的稍有难度的题,或者是B组中的简单题。
A层作业则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题目设置要侧重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灵活运用,也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拟数学问题并求解,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
作业分层把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这也正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通过组内异层同学之间的差异,使得A层学生为c层学生“补差”得以真正落实,如果学生真能长期坚持,c层学生必然能实现较大进步,同时A层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也能得到较大提高
与分层教学所不同的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分层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设置一些A层为c层学生补习讲解的题日或内容。降低难度和要求,能缓解c层学生“厌数”、“畏数”的心理,使他们从心理上能够接受数学学习;而A层学生为c层学生补习讲解,才能使c层学生的基础逐渐好起来,为他们学习数学扫除障碍,使他们能坚持学习,进而实现从“想学”变为“能学”,逐渐升级为“乐学”。得到较好的补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把分层分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课下A层学生为c层学生有计划性的长期补习初中数学的知识,甚至是小学数学的知识。另外,为r提高A层学生的水平,教师也要在课下为A层学生布置提高性题目。为了鼓励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尝试把课堂固定出一个板块,即学生课下补习知识的展示环节。比如,一开课,先让一些小组内的c层学生为大家讲解、展示课下通过补习,他所学习到的知识,教师根据表现给予小组性记分。通过这种激励、监督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把课下补习工作真正完成并长期坚持;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课堂时间无形中得到了拓展。一些原本教师想为差生补习而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无法完成的工作,由学生在课下完成了,可谓一箭三雕。
4 评价分层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分层评价。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而考试以试卷考查方式进行,不论学生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考试时都要答同一张试卷,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结果:即使原本数学基础差的同学做了努力去学习,但是最后考取的成绩仍然是不及格,仍然需要补考。这样的结果很容易让学生失去继续努力的积极性,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各层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是为了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差异性、鼓励性原则。
5 结论
虽然本课题中的合作学习及分层教学都是沿袭已有研究,但是在将其二者进行整合后,它们彼此所起的作用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分層教学既有针对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又多了高层学生对低层学生的帮助、补习、辅导作用。所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虽然是在已有研究领域里的继续探索,但是探索的方向却是结合当前中职生新学情的新研究,解决的是当前中职数学教学而临的最突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便是本课题的创新点。
1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就是确定与各层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认知要求和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考虑到目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c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A,B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于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
A层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B层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c层学生能模仿简单例题,做好课堂、课本配置的练习题。
对A层学生着重提高其思维品质;对B层学生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对C层学生立足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A层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B层目标主要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c层目标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畏数”心理,使学生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能够做到认真听讲。教学目标分层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学目标分层了,才能实现分层教学,才能实现层间互教的合作学习。
2 例题及练习分层
与分层的教学目标相对应,例题、练习题的没置也要分层。
c层例题是对新知识点的直接应用,c层练习则是对例题的模仿,通过模仿使学生掌握老师给示范过的知识。
B层例题也是对新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但是题的难度比c层的大,B层练习一般可以对例题题型稍做变化,通过变化培养学生实现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从本质上把握新知识点。A层例题则可以是对新知识点的综合应用,A层练习题可以选择课本以外的题型,适当提高难度,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综合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按如上准备例题及练习题,在学生学习使用过程中,他们可以“对层入座”地进行例题及练习的学习,也可以在练习好本层题目后,去尝试做上一层的题目。
例题及练习分层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保障。例题及练习分层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实施的载体,只有把例题和练习都具体分层了,学生才能做到“有层可学”,才能做到“对层入座”,因此这也正是把分层分组合作教学落到实处的保障。
3 作业分层
在学习新知识后,学生要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和提高。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也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c层作业一般以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问题为主,题目主要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课本上A组题目中的简单题。
B层作业起点应略高于c层,坡度略大于c层,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的题目为宜,如课本上A组中的稍有难度的题,或者是B组中的简单题。
A层作业则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题目设置要侧重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灵活运用,也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拟数学问题并求解,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
作业分层把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这也正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通过组内异层同学之间的差异,使得A层学生为c层学生“补差”得以真正落实,如果学生真能长期坚持,c层学生必然能实现较大进步,同时A层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也能得到较大提高
与分层教学所不同的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分层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设置一些A层为c层学生补习讲解的题日或内容。降低难度和要求,能缓解c层学生“厌数”、“畏数”的心理,使他们从心理上能够接受数学学习;而A层学生为c层学生补习讲解,才能使c层学生的基础逐渐好起来,为他们学习数学扫除障碍,使他们能坚持学习,进而实现从“想学”变为“能学”,逐渐升级为“乐学”。得到较好的补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把分层分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课下A层学生为c层学生有计划性的长期补习初中数学的知识,甚至是小学数学的知识。另外,为r提高A层学生的水平,教师也要在课下为A层学生布置提高性题目。为了鼓励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尝试把课堂固定出一个板块,即学生课下补习知识的展示环节。比如,一开课,先让一些小组内的c层学生为大家讲解、展示课下通过补习,他所学习到的知识,教师根据表现给予小组性记分。通过这种激励、监督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把课下补习工作真正完成并长期坚持;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课堂时间无形中得到了拓展。一些原本教师想为差生补习而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无法完成的工作,由学生在课下完成了,可谓一箭三雕。
4 评价分层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分层评价。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而考试以试卷考查方式进行,不论学生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考试时都要答同一张试卷,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结果:即使原本数学基础差的同学做了努力去学习,但是最后考取的成绩仍然是不及格,仍然需要补考。这样的结果很容易让学生失去继续努力的积极性,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各层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是为了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差异性、鼓励性原则。
5 结论
虽然本课题中的合作学习及分层教学都是沿袭已有研究,但是在将其二者进行整合后,它们彼此所起的作用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分層教学既有针对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又多了高层学生对低层学生的帮助、补习、辅导作用。所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虽然是在已有研究领域里的继续探索,但是探索的方向却是结合当前中职生新学情的新研究,解决的是当前中职数学教学而临的最突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便是本课题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