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参与体育游戏既可以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又可以促进智力心理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运用体育游戏培养团结协作意识,需要科学的内容设置和有效的行为引导,着重从适应合作环境、强化合作兴趣、履行合作责任三个方面加以尝试。
一、通过设置全新游戏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适应性
与他人团结协作,需要以较强的适应力作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讲,与熟悉的、合得来的伙伴团结协作较为容易,简单地讲就是能玩到一起去。但是若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与不太熟悉的小伙伴们接触,他们还能否快速地融入集体,迅速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这考验的就是学生的合作适应性。通常,小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不那么自信、自如。所以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突出对全新环境适应性的培养十分必要。在这一点上,体育游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两个小朋友互相并不熟悉,只在一起玩过一次就很快成为好朋友了。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游戏无拘束、有乐趣。体育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是迅速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这也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在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通过有意识地设置新环境、搭配新伙伴,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适应不同合作环境,从而较好达到培养合作适应性的目的。具体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新的合作环境中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与同学友好相处,如在重新分组后很快地和新伙伴一起愉快地活动等。
以游戏“过沼泽”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环境变换。
1.成员增补法。由学生组成4人小组开展游戏,发两个垫子当小船,让学生先相互探讨,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将小组人员从沼泽这头送到另一头,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机制下,迅速进行思想交流,形成配合默契。一轮结束后,小组中再加入4人继续开展游戏。如此既增加了小组成员总数、提升了游戏难度,又更新了小组构成、变换了合作环境,可以较好达到培养学生适应性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环境变换是在原有环境基础上进行的,循序渐进,容易让学生接受。
2.分组变更法。将学生分成多个4人小组,一轮游戏结束后,则重新分组,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难度未提升,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相对容易;游戏环境变换频率快,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新伙伴合作,对培养适应性效果较好。
游戏结束后,要搞好引导,让学生说出在体育活动中与新伙伴配合的情况和体验,在总结回味中进一步体会团结协作的乐趣。
二、通过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培养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良好的氛围导向对于培养团结协作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开展大多更关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而对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关注不多。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游戏比赛,赢的小组总有小朋友自我膨胀,把成绩的取得完全归功自己;输的小组中总会有一些小朋友在抱怨他人,即使是自己没做好,也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分组游戏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团结意识的方式,但若在出现上述情况时不及时加以引导,则必然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作用,反而会滋长不良氛围,挫伤学生团结协作的积极性。可见,在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明确目标导向、注重方式方法,只有這样才能真正达到启发自觉、提高积极性的目的。
以对配合要求较高的“传球接力”游戏为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排成四列纵队。同组成员间隔一臂距离,双脚左右开立稍宽于肩。游戏开始,由第一个学生双手持球,从胯下传递给后面一位同学,传递过程中要求双手传接球,球不落地,依次传递,排尾同学接到球后马上持球从队伍右侧跑至排头,再向后依次传递,最后直到队伍恢复成最初队形,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来营造正面导向。
1.要善于观察。在游戏比赛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与他人配合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协调一致;在游戏比赛结束后,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胜利方是否有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的现象,失败方是否有相互抱怨、相互指责情绪。
2.要善于引导。当游戏过程中,出现个别同学与他人配合不协调、产生消极情绪时,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和鼓励,并号召其他小朋友与他一起克服困难。游戏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们的合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胜利方容易出现的自我膨胀等问题,强调获得胜利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针对失败方容易产生的指责埋怨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包容、主动从自身找原因。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学生搞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学会相互欣赏,有主动担当失败责任的勇气,进而不断提高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积极性、自觉性。
三、通过区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
有责任感的合作是更高层次的合作,也是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需要不断追求的努力方向。明确角色是培养责任感的前提。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某一个体的职能作用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那么他对这一角色就要负100%的责任。比如多人制球类比赛中的队员,每人的位置都不同,所负的责任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要各司其职,对整个球队的胜负负责任。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尝试承担不同的责任,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人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乐意融入团队体育活动并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适应合作环境、强化合作兴趣、履行合作责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善于把握规律、结合实际,根据教学要求、环境因素、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组织实施,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江苏】
一、通过设置全新游戏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适应性
与他人团结协作,需要以较强的适应力作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讲,与熟悉的、合得来的伙伴团结协作较为容易,简单地讲就是能玩到一起去。但是若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与不太熟悉的小伙伴们接触,他们还能否快速地融入集体,迅速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这考验的就是学生的合作适应性。通常,小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不那么自信、自如。所以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突出对全新环境适应性的培养十分必要。在这一点上,体育游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两个小朋友互相并不熟悉,只在一起玩过一次就很快成为好朋友了。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游戏无拘束、有乐趣。体育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是迅速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这也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在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通过有意识地设置新环境、搭配新伙伴,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适应不同合作环境,从而较好达到培养合作适应性的目的。具体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新的合作环境中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与同学友好相处,如在重新分组后很快地和新伙伴一起愉快地活动等。
以游戏“过沼泽”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环境变换。
1.成员增补法。由学生组成4人小组开展游戏,发两个垫子当小船,让学生先相互探讨,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将小组人员从沼泽这头送到另一头,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机制下,迅速进行思想交流,形成配合默契。一轮结束后,小组中再加入4人继续开展游戏。如此既增加了小组成员总数、提升了游戏难度,又更新了小组构成、变换了合作环境,可以较好达到培养学生适应性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环境变换是在原有环境基础上进行的,循序渐进,容易让学生接受。
2.分组变更法。将学生分成多个4人小组,一轮游戏结束后,则重新分组,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难度未提升,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相对容易;游戏环境变换频率快,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新伙伴合作,对培养适应性效果较好。
游戏结束后,要搞好引导,让学生说出在体育活动中与新伙伴配合的情况和体验,在总结回味中进一步体会团结协作的乐趣。
二、通过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培养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良好的氛围导向对于培养团结协作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开展大多更关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而对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关注不多。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游戏比赛,赢的小组总有小朋友自我膨胀,把成绩的取得完全归功自己;输的小组中总会有一些小朋友在抱怨他人,即使是自己没做好,也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分组游戏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团结意识的方式,但若在出现上述情况时不及时加以引导,则必然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作用,反而会滋长不良氛围,挫伤学生团结协作的积极性。可见,在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明确目标导向、注重方式方法,只有這样才能真正达到启发自觉、提高积极性的目的。
以对配合要求较高的“传球接力”游戏为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排成四列纵队。同组成员间隔一臂距离,双脚左右开立稍宽于肩。游戏开始,由第一个学生双手持球,从胯下传递给后面一位同学,传递过程中要求双手传接球,球不落地,依次传递,排尾同学接到球后马上持球从队伍右侧跑至排头,再向后依次传递,最后直到队伍恢复成最初队形,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来营造正面导向。
1.要善于观察。在游戏比赛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与他人配合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协调一致;在游戏比赛结束后,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胜利方是否有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的现象,失败方是否有相互抱怨、相互指责情绪。
2.要善于引导。当游戏过程中,出现个别同学与他人配合不协调、产生消极情绪时,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和鼓励,并号召其他小朋友与他一起克服困难。游戏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们的合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胜利方容易出现的自我膨胀等问题,强调获得胜利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针对失败方容易产生的指责埋怨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包容、主动从自身找原因。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学生搞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学会相互欣赏,有主动担当失败责任的勇气,进而不断提高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积极性、自觉性。
三、通过区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
有责任感的合作是更高层次的合作,也是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需要不断追求的努力方向。明确角色是培养责任感的前提。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某一个体的职能作用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那么他对这一角色就要负100%的责任。比如多人制球类比赛中的队员,每人的位置都不同,所负的责任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要各司其职,对整个球队的胜负负责任。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尝试承担不同的责任,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人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乐意融入团队体育活动并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适应合作环境、强化合作兴趣、履行合作责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善于把握规律、结合实际,根据教学要求、环境因素、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组织实施,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