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減政策背景之下,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落实“双减”政策后,学生如何实现高效的数学学习成了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双减”政策相关要求,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怎样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前提下,确保学习质量和效率,寻找小学数学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双减,小学,学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课业负担大大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广受教师和家长关注,小学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双减”政策的内容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1、“双减”政策概述
落实“双减”工作,就是为了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应试化的教育,将属于家庭、社会、同伴乃至闲暇的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兴趣和特长发挥,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双减”政策,具体而言指的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才能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要深入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如何减”,关键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要知道,“双减”并不等于“放养”,学习本就是一个竞争、拼搏的过程。任何学习活动与成就取得都需要有适当的压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并不代表没有作业,课后练习包括重复性训练与实践性活动等都是检验知识理解与知识运用的重要手段。所以,要积极探索并教会学生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更加高效的数学学习。
二、双减政策之下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2.1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预习作为数学学习的第一环节,决定这数学学习的后续环节,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具体而言,学生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完成课前预习:
首先,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这个过程相对比较轻松。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注,不能一有疑问就马上问家长。力争在全课预习结束时独立解决,解决不了的家长可以集中答疑。如果家长上班不在家,可以让孩子将这些疑问带到课堂上去解决。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课后题。这些课后题都是基础性题目,与课本例题难易程度相当,完成起来问题不大。
最后,学生需要认真完成教辅上对应的一课。家长可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这个时候,学生对本课掌握得如何,会很直白地反映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的过程中,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辅助下完成。在预习课本内容时候,可以让学生给家长讲解自己的理解,尽量不要发生家长给孩子满篇讲解的情况。最关键的是,预习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知识还不明白,第二天一定要带着不明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否则,预习就是会流于形式,失去其本身应有的价值。
2.2科学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2.1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要求下,老师要摒弃“重复讲解加深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浪费在让学生重复地做相同的题目上面。要不断用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学习中对于那些新奇的内容往往会有很强的探知欲望,而对于重复的内容就会比较抵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精密的设计,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流程,让课堂更具吸引力,需要牢牢抓住学生对新知的初始好奇心,用好这个最佳阶段开展有效的教学,确保教学行为在学生高昂的热情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
2.2.2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要强化师生互动。须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但能够吸引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打造更加活跃、更加高效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师生互动问答、探讨、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强化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始终集中精力,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课堂效率。
当学生有困惑和不懂的地方时,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中给予解决,在课堂上解决学习问题,才能真正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真正实现“双减”的目标。
例如,老师就可以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积极思考,积极表达。如当学习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相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讨论钱币的类型,面值的差异,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在探讨中认识不容面值的纸币。这样做可以强化课堂互动,让课堂氛围更加热烈,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2.3优化作业,提高巩固练习效率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后作业,利用延时服务的时间做好课后辅导服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的经典题型,为学生布置除了书面之外的多种形式的作业,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时,在作业设计中,还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例如,老师可以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不同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然后在延时服务课的时间内,集中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辅导,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学和引导。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后巩固练习的效率就更高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之下,要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同时,确保高质量的数学学习成效,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更高。小学数学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会学生高效预习的方法,同时,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基本点,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优化课后作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21(8):29-34.
[2]肖友姣."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提质的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21,28(5):846.
关键词:双减,小学,学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课业负担大大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广受教师和家长关注,小学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双减”政策的内容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1、“双减”政策概述
落实“双减”工作,就是为了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应试化的教育,将属于家庭、社会、同伴乃至闲暇的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兴趣和特长发挥,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双减”政策,具体而言指的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才能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要深入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如何减”,关键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要知道,“双减”并不等于“放养”,学习本就是一个竞争、拼搏的过程。任何学习活动与成就取得都需要有适当的压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并不代表没有作业,课后练习包括重复性训练与实践性活动等都是检验知识理解与知识运用的重要手段。所以,要积极探索并教会学生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更加高效的数学学习。
二、双减政策之下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2.1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预习作为数学学习的第一环节,决定这数学学习的后续环节,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具体而言,学生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完成课前预习:
首先,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这个过程相对比较轻松。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注,不能一有疑问就马上问家长。力争在全课预习结束时独立解决,解决不了的家长可以集中答疑。如果家长上班不在家,可以让孩子将这些疑问带到课堂上去解决。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课后题。这些课后题都是基础性题目,与课本例题难易程度相当,完成起来问题不大。
最后,学生需要认真完成教辅上对应的一课。家长可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这个时候,学生对本课掌握得如何,会很直白地反映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的过程中,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辅助下完成。在预习课本内容时候,可以让学生给家长讲解自己的理解,尽量不要发生家长给孩子满篇讲解的情况。最关键的是,预习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知识还不明白,第二天一定要带着不明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否则,预习就是会流于形式,失去其本身应有的价值。
2.2科学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2.1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要求下,老师要摒弃“重复讲解加深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浪费在让学生重复地做相同的题目上面。要不断用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学习中对于那些新奇的内容往往会有很强的探知欲望,而对于重复的内容就会比较抵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精密的设计,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流程,让课堂更具吸引力,需要牢牢抓住学生对新知的初始好奇心,用好这个最佳阶段开展有效的教学,确保教学行为在学生高昂的热情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
2.2.2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要强化师生互动。须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但能够吸引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打造更加活跃、更加高效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师生互动问答、探讨、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强化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始终集中精力,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课堂效率。
当学生有困惑和不懂的地方时,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中给予解决,在课堂上解决学习问题,才能真正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真正实现“双减”的目标。
例如,老师就可以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积极思考,积极表达。如当学习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相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讨论钱币的类型,面值的差异,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在探讨中认识不容面值的纸币。这样做可以强化课堂互动,让课堂氛围更加热烈,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2.3优化作业,提高巩固练习效率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后作业,利用延时服务的时间做好课后辅导服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的经典题型,为学生布置除了书面之外的多种形式的作业,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时,在作业设计中,还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例如,老师可以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不同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然后在延时服务课的时间内,集中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辅导,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学和引导。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后巩固练习的效率就更高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之下,要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同时,确保高质量的数学学习成效,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更高。小学数学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会学生高效预习的方法,同时,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基本点,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优化课后作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21(8):29-34.
[2]肖友姣."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提质的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21,28(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