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策划好导入方式,力求“灵活性”
既可用问题引入,也可复习导入,可根据学生爱唱爱动的习惯,以唱英语歌曲、用英语讲故事或做某种演示动作等导入新课,以增强趣味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名词性物主代词时,可综合采用问题引入和复习导入的方式。首先教师当众拿起学生A的课本,并向该生发问:“Whose book is this?”该生答道:“It is my book.”“Yes,it is your book.It is yours.”教师答道。再问学生B:“Whose book is this?”A生若是男生,B生答道:“It is his book.”“Yes,It is his book”.“Yes, it is his book.. It is his.”教师答道。A生若是女生,则B生答道:“It is her book.”“Yes,it is her book.It is hers.”教师答道。此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名词性物主代词回答,这时部分学生可能仍答不出,教师便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学习后找同学答同样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积极动脑,加深记忆。
二、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体现“情境性”
中国人学英语缺少的就是语言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英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大量的实践证明,在生动形象的语境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能使训练生动化、情景化和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训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心理学证明,通过视觉感知情景与外语声音和文字结合,理解、记忆和掌握外语的效果远比单纯地读或听要好。如在询问物品时,可采用实物、图片或简笔画。如拿起钢笔问:“What is this(that)?”学生则答:“It is a pen.”再如巧用投影,练习句型“there be”时,首先投影一棵树,问:“What’a this?”学生答:“What is this?”再在树上放上画有一只鸟的胶片,问:“What is in the tree?”学生则答:“There is a bird in it.”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投影、幻灯、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及多媒体等创造一种活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真正体验到语言运用的场合、意义,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 活化教材,增强“趣味性”
教学要依据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我们应活化教材,增强趣味性。其做法可以把有些教材内容稍加改编,使其易于用流行歌曲的调去唱;或者将其编成哑剧,让一组学生表演,另一组学生根据剧情结合自己的预习,说出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整理成书面的形式,凡此种种,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愿学、乐学,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 协调好“教、学、练”,突出“主体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练的关系,当好导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使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如先把学生按某一标准分成若干组,再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答题,根据其难易程度可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最后统计好各组成绩,评出优胜者。这样,可使学生积极参与,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统计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使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五、 利用教材德育因素,注重“教育性”
要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德育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落实德育目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如在教学有关职业的对话时,我问学生:“What is your father?”并要求根据实际问答。有个学生红着脸、低声地说:“A farmer. ”此时我说:“怎么还不好意思说,当农民怕什么,不丢人,行业有轻重之分,但无贵贱之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便恰当地利用了教材的德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六、 使用体态语,获取无声胜有声之效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有些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总是很呆呆地站在讲台上,机械地灌输,使课堂如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我们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善于使用体态语,如用传神的眼睛、丰富的面部表情、多变的形体手势,以姿势助说话,这样深深地吸引学生,使教学目标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顺利地完成,收到了无声胜有声之效。如Listen。以半握拳放在耳边,同时做倾听的神态。反复用后逐步扩展成句:“Listen.Listen to me.——Listen to me carefully.”以后,只做半握拳指耳动作,学生便心领神会。同样,以双臂合拢轻轻向上抬起,学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齐读,伸出两个或四个手指,学生便开始做pair work,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加大了课堂密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城县留各庄中学)
既可用问题引入,也可复习导入,可根据学生爱唱爱动的习惯,以唱英语歌曲、用英语讲故事或做某种演示动作等导入新课,以增强趣味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名词性物主代词时,可综合采用问题引入和复习导入的方式。首先教师当众拿起学生A的课本,并向该生发问:“Whose book is this?”该生答道:“It is my book.”“Yes,it is your book.It is yours.”教师答道。再问学生B:“Whose book is this?”A生若是男生,B生答道:“It is his book.”“Yes,It is his book”.“Yes, it is his book.. It is his.”教师答道。A生若是女生,则B生答道:“It is her book.”“Yes,it is her book.It is hers.”教师答道。此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名词性物主代词回答,这时部分学生可能仍答不出,教师便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学习后找同学答同样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积极动脑,加深记忆。
二、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体现“情境性”
中国人学英语缺少的就是语言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英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大量的实践证明,在生动形象的语境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能使训练生动化、情景化和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训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心理学证明,通过视觉感知情景与外语声音和文字结合,理解、记忆和掌握外语的效果远比单纯地读或听要好。如在询问物品时,可采用实物、图片或简笔画。如拿起钢笔问:“What is this(that)?”学生则答:“It is a pen.”再如巧用投影,练习句型“there be”时,首先投影一棵树,问:“What’a this?”学生答:“What is this?”再在树上放上画有一只鸟的胶片,问:“What is in the tree?”学生则答:“There is a bird in it.”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投影、幻灯、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及多媒体等创造一种活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真正体验到语言运用的场合、意义,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 活化教材,增强“趣味性”
教学要依据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我们应活化教材,增强趣味性。其做法可以把有些教材内容稍加改编,使其易于用流行歌曲的调去唱;或者将其编成哑剧,让一组学生表演,另一组学生根据剧情结合自己的预习,说出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整理成书面的形式,凡此种种,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愿学、乐学,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 协调好“教、学、练”,突出“主体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练的关系,当好导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使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如先把学生按某一标准分成若干组,再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答题,根据其难易程度可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最后统计好各组成绩,评出优胜者。这样,可使学生积极参与,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统计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使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五、 利用教材德育因素,注重“教育性”
要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德育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落实德育目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如在教学有关职业的对话时,我问学生:“What is your father?”并要求根据实际问答。有个学生红着脸、低声地说:“A farmer. ”此时我说:“怎么还不好意思说,当农民怕什么,不丢人,行业有轻重之分,但无贵贱之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便恰当地利用了教材的德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六、 使用体态语,获取无声胜有声之效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有些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总是很呆呆地站在讲台上,机械地灌输,使课堂如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我们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善于使用体态语,如用传神的眼睛、丰富的面部表情、多变的形体手势,以姿势助说话,这样深深地吸引学生,使教学目标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顺利地完成,收到了无声胜有声之效。如Listen。以半握拳放在耳边,同时做倾听的神态。反复用后逐步扩展成句:“Listen.Listen to me.——Listen to me carefully.”以后,只做半握拳指耳动作,学生便心领神会。同样,以双臂合拢轻轻向上抬起,学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齐读,伸出两个或四个手指,学生便开始做pair work,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加大了课堂密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城县留各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