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由于生活背景、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分层教学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全方位渗透学生的学科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有效规避“一刀切”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细心关爱下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应用展开策略探究。
一、 目标分层——带动学生整体进步
目标分层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目标,以期帮助全体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或是分层不合理,不够细致,没有耐心贴近学生进行目标分层,影响了对学生的训练进度,造成“拔苗助长”或是没能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划分,让学生依据不同的目标进行不同的训练,以带动学生的整体进步。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为相近的大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亲自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等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简述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的特征,手动将平行四边形移动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学生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教师通过教学目标分层,从每一位学生出发,增强了教学有效性,带动了学生的整体进步。
二、 教学分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分层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划分,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来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测试来让不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不同的评价鼓励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但是,有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细致划分,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知识得不到更好地巩固,课堂效率低下,反而影响了课堂进度。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妈妈带女儿去文具专卖店买东西,其中铅笔盒21元,水杯62元、计算器25元,课外书38元,假设妈妈带了84元,那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教师首先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生提出可以将21看作20来试商,得出结果为4,即可以买4个铅笔盒。教师接着提问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水杯62元,430元可以买几个水杯?有剩余吗?学生先用商7计算,得7×62=434,比430大了,接着改为商6,得6×62=372,接着430-372=58,则剩余58。这样,教师通过让学生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打开学习思路,提高学习质量,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为学生预留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方便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与巩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作业分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作业是学生课下查漏补缺、发现不足、及时弥补的重要学习辅助工具,能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作业分层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打造适合的训练内容,帮助学生优化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但是,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做题就能得到锻炼,不需要进行刻意划分,无形中加大了部分学生的负担,使他们得不到有效训练或训练得不到提高,影响着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作业分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查漏补缺,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扫描修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留一些难度较大的、发展性广的题:班级进行跳高测验,李明的成绩是1.24米,王伟的成绩比李明高0.13米,张华的成绩比王伟低0.02米,张华跳了多少米?学生拿到题后经过分析找到解题思路,先计算出王伟的成绩,再由王伟的成绩计算出张华的成绩,得到结果。教师可以给学习能力较为接近的大部分学生留一些难度适中、巩固性强的题:学校买办公桌花了228.6元,买4把椅子花272.8元,付给售货员600元,应找回多少元?学生拿到题后先计算出办公桌与椅子总共花费的钱数,再用600减去总钱数,得到结果。教师可以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留一些难度较小、容易分辨的题:学校举行跳高比赛,张华跳了1.05米,李明跳了1.12米,王兵跳了1.21米,郑小春跳了1.1米。请把他们的成绩按名次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学生拿到题后对四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排列结果。最后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巩固与提高。这样,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不同的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查找不足,进行修补,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普及,需要数学教师及时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细心,多方位关注、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等方面,为学生量身打造层层屏障,协助学生跨越,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融入数学世界。
参考文献:
[1]陈丽云.关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2).
[2]方立恒.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4辑)[C],2015:1.
作者简介:
丁虹,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朝阳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分层教学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全方位渗透学生的学科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有效规避“一刀切”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细心关爱下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应用展开策略探究。
一、 目标分层——带动学生整体进步
目标分层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目标,以期帮助全体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或是分层不合理,不够细致,没有耐心贴近学生进行目标分层,影响了对学生的训练进度,造成“拔苗助长”或是没能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划分,让学生依据不同的目标进行不同的训练,以带动学生的整体进步。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为相近的大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亲自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等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简述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的特征,手动将平行四边形移动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学生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教师通过教学目标分层,从每一位学生出发,增强了教学有效性,带动了学生的整体进步。
二、 教学分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分层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划分,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来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测试来让不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不同的评价鼓励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但是,有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细致划分,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知识得不到更好地巩固,课堂效率低下,反而影响了课堂进度。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妈妈带女儿去文具专卖店买东西,其中铅笔盒21元,水杯62元、计算器25元,课外书38元,假设妈妈带了84元,那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教师首先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生提出可以将21看作20来试商,得出结果为4,即可以买4个铅笔盒。教师接着提问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水杯62元,430元可以买几个水杯?有剩余吗?学生先用商7计算,得7×62=434,比430大了,接着改为商6,得6×62=372,接着430-372=58,则剩余58。这样,教师通过让学生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打开学习思路,提高学习质量,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为学生预留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方便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与巩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作业分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作业是学生课下查漏补缺、发现不足、及时弥补的重要学习辅助工具,能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作业分层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打造适合的训练内容,帮助学生优化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但是,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做题就能得到锻炼,不需要进行刻意划分,无形中加大了部分学生的负担,使他们得不到有效训练或训练得不到提高,影响着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作业分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查漏补缺,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扫描修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留一些难度较大的、发展性广的题:班级进行跳高测验,李明的成绩是1.24米,王伟的成绩比李明高0.13米,张华的成绩比王伟低0.02米,张华跳了多少米?学生拿到题后经过分析找到解题思路,先计算出王伟的成绩,再由王伟的成绩计算出张华的成绩,得到结果。教师可以给学习能力较为接近的大部分学生留一些难度适中、巩固性强的题:学校买办公桌花了228.6元,买4把椅子花272.8元,付给售货员600元,应找回多少元?学生拿到题后先计算出办公桌与椅子总共花费的钱数,再用600减去总钱数,得到结果。教师可以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留一些难度较小、容易分辨的题:学校举行跳高比赛,张华跳了1.05米,李明跳了1.12米,王兵跳了1.21米,郑小春跳了1.1米。请把他们的成绩按名次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学生拿到题后对四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排列结果。最后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巩固与提高。这样,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不同的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查找不足,进行修补,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普及,需要数学教师及时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细心,多方位关注、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等方面,为学生量身打造层层屏障,协助学生跨越,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融入数学世界。
参考文献:
[1]陈丽云.关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2).
[2]方立恒.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4辑)[C],2015:1.
作者简介:
丁虹,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朝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