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增添了新的生命力,但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在资金、师资和学苗等多方面先天不足,因此民办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型是必然趋势。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转型;“双师型”教师
  一、民办高校在转型背景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教育培养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大学毕业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所需,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大势所趋。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资金、师资和学苗等多方面先天不足,如果重复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一味追求学术研究,不仅不占优势,而且很有可能陷入困境。因此民办高校要生存、要发展、要实现办学模式新的突破,必须清楚认识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势在必行,建设一支专业精、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二、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现状及成因
  (一)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组成问题。(1)专职教师主要由应届博、硕士研究生和返聘一些刚刚从大学、研究机构退休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2)兼职教师主要是聘请公办高校的在职教师及一些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民办高校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专任教师队伍,且教师质量、素质、结构均有大幅度提升,但从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组成不难看出,理论教学型的教师较多,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较少,距“双师型”教师占比专任教师50%的比例,相差较大。
  (二)人才引进难问题。民办高等教育的一些国家扶持政策难以全面贯彻落实,阻碍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赋予了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在法律地位名义的平等与现实执行过程中并不平等。目前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及退休待遇等都无法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提并论,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办高校的教师连续大幅度地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进一步拉大了薪酬差距。
  (三)教师自身问题。教师对“双师型”的认知不够,缺乏认同感。多年来,“双师型”教师集中在职业院校,而民办高校对“双师型”教师需求不多,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赏罚不明,导致教师对此认识不清,缺乏积极性,他们习惯于依赖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对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不以为然,或者盲目寻求“多证”效应,没有跟教学相结合,对未来教育事业没有规划,这些都是不利于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良因素。
  (四)企业参与度不高问题。多数教师缺乏实践锻炼环节,因此注重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是尤为关键的,而现实是社会提供民办高校教师实践场所和机会非常少,企业参与度不高,要想安排时间长、人数多的教师顶岗实践,难度较大。
  三、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政府及社会方面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及社会应更加重视发展民办教育,保障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二)学校方面提高认识,加大投入。(1)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1)在职培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2)短期培训,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选派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基地或其他高校组织的相关培训。3)将“所有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一轮以上的企业培训,时间不少于30天”纳入考核管理规定。4)激励机制,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岗位聘任、职称晋级、评优评先、工资晋级等方面给予适当优先政策。(2)形成联合培养教师的有效机制。1)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第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一是不定期地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增加感性知识。二是在寒暑假或教学任务不很重的情况下,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2)从企业聘请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一是聘请企业生产一线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教师培训后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二是聘请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具备高学历、高技术职称的人员,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后,担任专职教师。(3)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2)依托科研资源优势,建立科研实践制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3)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的保障体系
  (二)教师自身方面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转变思想,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自身专业发展,墨守成规,不仅误人子弟,更会被淘汰出局。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将授课内容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维坤,温涛.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出路——以辽宁省民办高校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 (1):75—78.
其他文献
信患素养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当今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应肩负的熏要职责.本文通过对高职院学生的个别
不能说这只甲虫没有目的,也不能说它有明确的目的--比如将去何方.rn这是一只红色的甲虫,很小,我先是发现了一点鲜艳的红,然后发现了这红色的拥有者.午后的阳光下,它在桌面上
目前,军队院校对教育任务进行了调整,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军队院校将任职教育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这是现阶段,我国军事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变革中国特色军事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现阶段装甲兵初级指挥任职教育院校实际情况出发,界定了任职教育的相关概念,对装甲兵人才岗位认知能力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提高培训质量,为相关工
男教师和女教师由于生理基础的不同,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是有区别的.然而其中涉及到的因为比较复杂,目前专门对这方面进行讨论的文章并不多.rn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评述女性暴力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名叫艾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艾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
期刊
初中美术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全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
“看图”实际上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图像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在原来的认知基础上不断深化提升,有所突破,
摘要:陶冶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研究陶冶教育方法,应注意树立陶冶意识,提升陶冶教育的能力;注意传授与陶冶的有机结合;注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学校陶冶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学校陶冶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38-01     陶冶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能科学充分地利用,就会与其他德育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之所以难,其原因在于中职生作写作的主题,缺乏写作的素材,对写作的兴趣泛泛,缺乏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仍然得不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依然不理想。针对于这种状况,本文对中职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期能够对中职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 应用写作 能力培养   1.问题分析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人际交
中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倍受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同仁的极大关注.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施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