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知识本源,迈向数学本质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el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颁奖大会上,举办了首届华东地区“苏派”教学高层论坛系列活动,笔者有幸参加并应邀主持数学论坛,有机会听了四节华东地区名师的同题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收获颇丰。下面就王凌老师和郑桂元老师分别执教的这两节四年级数学课谈一些体会。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属于“冷门课”,在一般公开教学中很少见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内容不属于独立单元或者起始知识,教学进度难以控制;二是这课知识点单一,规定性知识较多,不容易出彩。正因为如此,对这节课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这也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但是,笔者很欣喜地看到两位执教老师能深入把握教材知识的编排特点,充分了解儿童的认知起点,合理设计科学有效的学习过程,引领儿童从知识本源出发,经历丰富多彩的数学思维活动,逐步迈向数学本质,提升数学素养。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找准认知起点,激发学习需要。
  合适的认知起点决定一节课的学习效率。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的新知,一方面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中有过估算、估计、估测、“四舍五入法”试商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过对近似数应用的初步了解。因此,两位老师都依据这一客观学情,设计了新知引入环节。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说儿歌“天上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引入新课,并联系宇宙中的星体数量、观察人的头发、商场的商品标价等信息初步感知近似数;郑老师则通过呈现2012伦敦奥运会的有关视频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开展小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最多的数学信息”,从生活现象出发,自然引出近似数。两位老师的新课引入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数学现实,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为新知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2.顺应儿童心理,理解新知概念。
  近似数的概念,看上去好理解,其实要理解其本质,还是比较抽象的。两位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特征,设计了生动直观、具体多样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四舍五入法”的技能。王老师分三步逐层展开:求两位数的近似数→求三位数的近似数→求大数的近似数,从简单出发,由易到难,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和“四舍五入法”的原理。而郑老师则直接抛出问题“12875的近似数是多少万”让学生先猜一猜,再同桌交流,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分享中经历“四舍五入法”的建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师都引入了“数轴”这种半直观半抽象的工具,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四舍五入法”的本质。
  3.关注知识应用,丰富数学内涵。
  为什么需要近似数?数学中和生活中何时需要近似数?近似数有哪些优势?近似数有不足吗?围绕这些本源性问题,两位老师精心组织了知识应用环节的教学。王老师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后设计了张叔叔月工资收入、中国昆虫品种、体育馆的座位数、家庭门牌号码以及约定见面时间等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况下灵活选择近似数或精确数,从而对近似数的应用价值有更加丰富的认识。郑老师则在知识应用部分设计了与课堂引入情境一脉相承的奥运会有关费用的信息,然后结合学生所生活学习的华士实验小学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华西村投资兴建龙希大酒店的数据信息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对近似数概念的深度理解,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技能,不断丰富对近似数概念的内涵的认识。
  4.引入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本质要义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语言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课堂教学中要有机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关注数学文化因素,使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还感受数学思想,体悟理性精神,感受数学之美。两位老师都没有就事论事,都没有停留在知识的原始层面或抽象层面,而是关注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从知识本源出发,向数学本质迈进。做到让学生既了解近似数产生的需要,又理解近似数的生活含义和数学意义,同时亲自探寻求近似数的科学方法,并在近似数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模糊之美与精确之美,体会初步的辩证思想与极限思想,有机渗透抽象、推理和模型等基本数学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除了具有以上共同的优点之外,还各具特色。比如王凌老师特别关注了近似数的来源和学习的必要性,通过具体的情境(宇宙星体数量、人的头发数量、购物价格数量、身高体重测量数据等),分别从无法得到精确数、不需要得到精确数、生活需要近似数、测量误差产生近似数等角度,让学生对近似数与精确数有了充分的感知和比较,为新知的学习赋予了意义和价值。郑桂元老师特别重视变式练习的设计,例如,学习了求12875大约是几万后,提出“遮住其中一个数字,却没有影响它接近几万,遮住的可能是几”;出示12875的“兄弟姐妹”(10875、11875、13875、14875、15875、16875、17875、18875、19875),让学生先分类再求近似数;出示“999☆☆☆☆≈”等开放题;等等。在练习中变式,在变式中对比,在对比中深化,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10月31日,Aniwowl2011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上。中国首部传统艺术题材立体特效电影——《戏》在万众期待中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张飞、马超挑灯夜战”、“伍子胥一轮明月”,流利酣畅的唱腔、气宇轩昂的身段,枉光影交织的大荧幕上呼之欲出,观众伴随着说书人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开书穿梭于“戏”里“戏”外。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影像技术的完美融合让在场观众无小拍案叫绝;  针对我国立体电影缺乏
六朝古都——南京;古色古韵——夫子庙。在这里,独特的人文底蕴述说着繁华与兴盛、古老与年轻。在这里,一所百年老校,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理念浸润着华夏第一圣人孔子的思想精髓。这,就是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以弘扬和开拓为己任的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1907年,时值“废科举,办新学”,学校就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学宫而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1990年,人民政府出巨资全部重新翻建,一所明清风
所谓阅读期待,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慢慢走近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形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延伸,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形象的立体和丰满。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就本篇教材和学生的年段特点而言,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对文中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对文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习近平用典英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YCXS078。  摘 要:关于菲律宾英文诗歌翻译研究方面,极少数学者深入探究过,以至该领域经验总结不足。笔者从菲律宾20世纪三十年代的英文诗歌着手,以路易斯早年创作的Awakening为例,在“三美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旨在摸索菲律宾学徒期英文诗歌特点并总结相应的翻译策略,领略当时伟大的诗人们凭借独
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在许多教师眼里属于教学的难点。于是,有的教师用已成的策略应付日常的教学,有的教师用琐碎的语言文字教学对付诗性的文本,有的教师用近乎灌输的方式了断儿童的思想体悟。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深刻地体察其间的缘由,挣脱框架般的惯性,追寻诗歌教学应有的童性。儿童是喜爱探索与体验的,语文课堂也应当是开放面向全体的,要为儿童创设“游戏伸展”的场所。  儿童的语言向来与诗歌有着天然的共通之处,“儿童是
随着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我和教师们共同学习《指南》,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思考着作为一名教学管理干部,如何帮助教师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引导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理解并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把握住游戏、生活中细微却具有价值的教育细节,在教育中真正践行《指南》精神,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兴趣 习惯  ——深入观察分析幼儿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
[摘 要]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主流认识. 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环境的质量. 对专业素养建立科学理解并在数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保证. 对教材的研究体现着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水平.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专业素养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的普遍共识. 当普遍认同核心素养是面向
50多年来,我国识字教育科学化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过。1958年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小学迈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集中识字教学改革探索的第一步;紧接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斯霞老师也开始了我国分散识字的教学改革:1960年,又有了北京景山学校集中识字教学改革的科学化探索……总之,随后的我国识字教育教学改革可谓风起云涌,异彩纷呈。  至今。斯霞老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随课文分散识字的主张依然闪
最近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的曝光,再次掀起了国人对中国教育反人道问题的关注。温岭虐童事件虽是偶发个案,但折射出的却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的专制、强权、非人道和反民主化的本质。就总体而言,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广大中小学生已经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并且已感到学校生活的单调乏味。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强权、专制、非人道和反民主化倾向,更加重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否定情绪。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校”这块令人神往的乐
观察油菜的花和果实,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的主要内容。面对教学目标,我犯了难,学校虽处在城乡结合部。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学校周围的菜地农田变成了高楼大厦。正着急间,我班的几个择校生带来好消息,他们村庄周围种植了大片的油菜。在向校长做了N次的安全保证后,我们出发了。  走了近三千米路程。钻过铁路的涵洞,一大片田野突然出现,我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好像武陵人误入了桃花源。这是一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