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并对其预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治疗多能痊愈;若治疗不规范,则可进一步发展,固有腺体因炎症破坏而减少,可以转化为萎缩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了解,经研究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我认为比较明确的病因有: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慢性浅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物:一些药物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吸烟:尼古丁是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以及造成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而导致慢性炎性病变;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等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没有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充足的粘膜血流量与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这会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减少胃酸分泌,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当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因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返流至胃内,并使胃粘膜屏障遭到破坏,促使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机制可能主要通过胃黏膜屏障,使氢离子反向弥散,最终导致胃黏膜炎症;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这会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可能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有那些临床表现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可伴有嗳气恶心、反酸,有的胃炎可无证状。
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可分为两类: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和消除损害胃黏膜因素的药物。
3.1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3.1.1甘伯酸钠(生胃酮):能增强胃黏膜粘液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及轻度抑制胃蛋白酶活力,保护胃黏膜不受胆汁损伤,避免氢离子反扩散。用法,每次100mg,每日3次,2周后改为每次50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4—5周为一个疗程。
3.1.2硫糖铝:能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该酶分解蛋白质,并能与胃黏膜蛋白质络合成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的侵蚀。此外,亦能促进胃黏膜的新陈代谢,用法:每次1.0g每日3—4次口服。
3.1.3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具有增加胃黏膜防御因子的含量,抗胃蛋白酶,抑制组胺释放,促胃黏膜细胞再生的作用。用法:每次670mg,每日3次口服。
3.1.4胃炎干糖浆: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胃黏膜修复等作用。用法:每次5g,每日3次口服。蒙脱石散(思密达)对细菌和病毒有很强的固定力,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通过与粘液的作用可提高消化道黏膜胶质的韧性,以对抗各种攻击因子。用法:每次3g,每日3次口服。
3.1.5其他:维酶素每次2—4片,每日3次口服;胃膜素每次2—3g,每日3次口服;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
3.2消除损害胃黏膜因素的药物。
3.2.1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常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等药物2—3种,再加上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等药物,疗程,10—14天。
3.2.2 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均能减少胃酸分泌,而用于治疗胃炎,尤其对高胃酸者尤为适宜。
3.2.3控制和改善胆汁返流的药物:常用的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舒必利(灭吐灵)、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必利及考来烯胺(消胆胺)。此类药物均有促进位排空、防止返流的作用。
3.2.4抗胃蛋白酶药物:硫化糖能与胃蛋白酶结合而使之灭活,避免胃黏膜损伤,常用药有硫糖铝、硫糖软骨素等。
3.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成药:保和丸:适用于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舒肝丸;适用于两肋胀痛、腹胀、嗳气、恶心;气滞胃疼冲剂: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胃脘疼痛等;温胃舒胶囊: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嗳气纳差、胃寒;养胃冲剂: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三九胃泰:适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型胃炎等各型慢性胃炎;胃康灵胶囊: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猴菇菌片:功效为消炎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癌。
4.怎样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为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心情舒畅,劳逸结合;戒烟酒;积极治疗容易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些疾病;合理用药,忌用对胃损害较大的药物;饮食调养,平时少吃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
参考文献
[1]林良贵.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J].中华中西医杂志,2012,05.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治疗多能痊愈;若治疗不规范,则可进一步发展,固有腺体因炎症破坏而减少,可以转化为萎缩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了解,经研究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我认为比较明确的病因有: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慢性浅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物:一些药物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吸烟:尼古丁是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以及造成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而导致慢性炎性病变;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等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没有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充足的粘膜血流量与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这会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减少胃酸分泌,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当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因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返流至胃内,并使胃粘膜屏障遭到破坏,促使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机制可能主要通过胃黏膜屏障,使氢离子反向弥散,最终导致胃黏膜炎症;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这会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可能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有那些临床表现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可伴有嗳气恶心、反酸,有的胃炎可无证状。
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可分为两类: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和消除损害胃黏膜因素的药物。
3.1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3.1.1甘伯酸钠(生胃酮):能增强胃黏膜粘液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及轻度抑制胃蛋白酶活力,保护胃黏膜不受胆汁损伤,避免氢离子反扩散。用法,每次100mg,每日3次,2周后改为每次50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4—5周为一个疗程。
3.1.2硫糖铝:能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该酶分解蛋白质,并能与胃黏膜蛋白质络合成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的侵蚀。此外,亦能促进胃黏膜的新陈代谢,用法:每次1.0g每日3—4次口服。
3.1.3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具有增加胃黏膜防御因子的含量,抗胃蛋白酶,抑制组胺释放,促胃黏膜细胞再生的作用。用法:每次670mg,每日3次口服。
3.1.4胃炎干糖浆: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胃黏膜修复等作用。用法:每次5g,每日3次口服。蒙脱石散(思密达)对细菌和病毒有很强的固定力,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通过与粘液的作用可提高消化道黏膜胶质的韧性,以对抗各种攻击因子。用法:每次3g,每日3次口服。
3.1.5其他:维酶素每次2—4片,每日3次口服;胃膜素每次2—3g,每日3次口服;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
3.2消除损害胃黏膜因素的药物。
3.2.1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常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等药物2—3种,再加上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等药物,疗程,10—14天。
3.2.2 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均能减少胃酸分泌,而用于治疗胃炎,尤其对高胃酸者尤为适宜。
3.2.3控制和改善胆汁返流的药物:常用的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舒必利(灭吐灵)、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必利及考来烯胺(消胆胺)。此类药物均有促进位排空、防止返流的作用。
3.2.4抗胃蛋白酶药物:硫化糖能与胃蛋白酶结合而使之灭活,避免胃黏膜损伤,常用药有硫糖铝、硫糖软骨素等。
3.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成药:保和丸:适用于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舒肝丸;适用于两肋胀痛、腹胀、嗳气、恶心;气滞胃疼冲剂: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胃脘疼痛等;温胃舒胶囊: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嗳气纳差、胃寒;养胃冲剂: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三九胃泰:适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型胃炎等各型慢性胃炎;胃康灵胶囊: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猴菇菌片:功效为消炎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癌。
4.怎样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为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心情舒畅,劳逸结合;戒烟酒;积极治疗容易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些疾病;合理用药,忌用对胃损害较大的药物;饮食调养,平时少吃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
参考文献
[1]林良贵.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J].中华中西医杂志,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