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培养的几个途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dfafdsfs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奠基铺路。本文拟就从字词类、读写类、自主类和激励性教学等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一、在字词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聪明识字始。”字词教学是启蒙学生的首冲环节和必由之路。在小学语文课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生字词的读音、释义和常规用处尽显地“喂”给学生,然后让他们在不求甚解中去强行记忆、生硬套用。长期以往,不仅人为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惰性思维,而且变相扼杀了他们的实际想象、体会感悟和自主灵活能力。众所周知,音、形、义是生字词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师可围绕这一“基本要义”积极有效地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比如“碧”,通过猜字谜“王白坐在石头上”让学生识字记形;对于一些形声字、形近字,通过“找朋友”方式教学;对于字形繁杂的,通过加、减、换等“字型小魔术”开展趣味教学。
  二、在读写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阅读与写作占有语文课体系的“半壁江山”,既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又是其中无可规避的教学难点所在。不仅如此,两者之间有着“合则共荣、分则互损”的相辅相成关系。只有善于把两者相互渗透、有效融合起来,才能从中攫取“1 1>2”的实实在在效果。以《索溪峪的“野”》教学为例。首先在阅读教学环节,笔者设计并提问如下:①文章围绕“野”字,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②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野”“水野”“物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让小学生在“阅读思考—小组交流—集体共享”中进行体会与感悟。然后,以“‘我’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也渐渐地‘野’了起来……”为中心句和开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落笔成文。如此而为,既有利于促进对阅读教学的消化、巩固与强化,又能较好地实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和谐教学目标。
  三、在自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核心素养观”下,学生是唯一主体力量。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和“自主起来”,才能在和谐互动中攫取教学相长的良好效益和最佳效应,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以《将相和》教学为例。为了进一步强化认识、增进感悟,笔者让学生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开展如讲述故事、表演情节、走进人物和体会交流等系列自主性学习活动。在拓展延伸和史料研读等活动环节,有人认为蔺相如机智善辩、勇斗秦王,而且深明大义、宽容大度;有人认为廉颇虽然居功自傲、计较名利,但他依然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且知错就改的人,他的人品和性格不比蔺相如逊色。出乎意料的是,还有人认为秦王虽然以强欺弱,但对蔺相如这个人才还是很欣赏的,否则在“完璧归赵”中杀了他,赵国又能怎么样?由此可见,自主化课程活动,不仅教给了语文学习方法,还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四、在激励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就小学语文课而言,教师应始终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科基本素养”这一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以传授学科知识、指导学习方法和凝练学习品质为一体的“激励、唤醒、鼓舞”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逐步打下基础。对于潜能生群体来说,指导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念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以习作教学为例,潜能生写作的最大困惑就是“无米下锅”。笔者的指导方法是:①激励他们把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情先“说”出来,然后再笔随心动地写下来;并且在反复朗读中自我修改,直到满意为止。②片段式习作训练。如《可爱的校园》,先写“校園内的小花坛”,待条件成熟后再扩写。③仿写训练。如根据范文格式,写出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等。一般情况下,经过了这几个步骤,潜能生就会走出畏作和习作的困境。
  綜上所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学校教育之中,“聚焦核心素养,加强学法指导”——不仅是对广大教师教学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还是衡量我们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主要标准之一。
  郝煜,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郭家庄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因此生理学实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 而且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意识、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生理学研究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动物生理学的信息化建设被提上了日程。所谓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说的,分别为复杂实验的CAI课件应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
无论美国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校长倡导的“生活即教育”,这两种信条式教育命题都在强调——构建生活化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教学策略呢?  一、在生活链接中开展语文开放性教学  “生活处处有语文。”反过来也可以说,语文中蕴藏着丰富多元的生活元素。让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多元的学习平台,既有利于促进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
期刊
新常态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当立足课程积极融合各种有效资源,让课堂成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园地。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整体水平不仅需要设计教学方案,更需要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资源加以分析筛选,以使学生可以把知识充分的吸收。  一、加强课前预习,搜索语文课程教学资源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切实有效手段,通过学生的自主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上课,并能提前将重点难点留意,在课堂上有意去听讲。在预习的过程中,学
期刊
好的作品往往比较含蓄,意在言外。要全面、准确地领略它的意蕴,则必须仔细朗读、揣摩、品味形象化的语言,揭开面纱,穿透形象,由表及里,由外到内,走进语言深处,掌握弦外音,理解潜台词,明白双关语,达到穿透形象悟底蕴的目的。   一.吟哦讽诵,揭示本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优美的形象化语言,不妨来个吟哦讽诵,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
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渗透性、感染性以及长期性,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应用自身的良好形象以及个人魅力感染学生,通过语文作品教育学生和影响学生,以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内心,同时还要将人文素养教育一脉传承,不断鼓励学生进行人文实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语文是一门人文色彩浓烈的基础性学科,人文性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期刊
烘托、衬托、渲染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三者常常如影随形,交叠在一起,用法和功效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细微差异,初涉文学者较难分清。一.衬
初中时期正是广大学生汲取知识、丰富见识的一段时期。初中语文作为一科人文性强、文化性强的科目,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其中外国文学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外国的文学作品开展一定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大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外国作品讲解有取有舍  根据众多版本的语文教材来看,外国文学作品在文章中占用
期刊
学生的写作热忱一旦被激发,写作就不再是一份苦差使。我在指导初三学生写一篇议论性短文时,由于方法创新、指导得法,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写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堂课我一改往常先谈文体特点、后具体指导的做法,而是选择了刚学过的课文《曹刿论战》作为突破口,让大家畅所欲言地来发表各自的见解。   “今天,我想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看法。”   “鲁庄公是个有勇无谋的昏君。”一同学
随着多媒体进入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出一个个有趣味的课堂,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进行深入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实现高效的人机互动活动。  一、利用多媒体设计直观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思维起着主要作用,在探究重难点知识时,利用直观思维不容易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感悟。
期刊
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起,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诸多问题都一直是教学和研究者们探讨争论的热点,不仅语文学科的学科“名分”、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处于未定之中,就连语文教学内容都产生了不定之数,这不禁让人怀疑语文这未得合法证明而诞生的“学科”到底是否是一门学科?有如何的学科知识体系?教材编制又是如何呈现知识体系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从存在论的角度说,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语文学科的存在也已逾百年,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