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中心学校的重视和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和所有教师通力合作,潜心研究,形成了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六年中考上线突破百人大关。现就我校内部管理谈几点做法(以九年级教学管理为例)。
一、靠制度来引导和激励,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圆满完成镇政府和中心学校制定的中考目标,促进我校教师团结协作、勇于竞争,稳定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十堰市及丹江口市有关中考评价的文件精神和我校的实际,在学期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考奖惩制度”及“教学奖”。《中考奖惩制度》设定了目标任务和奖惩办法,让所有教师明白了自己教学的奋斗方向,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理清管理脉络,增强教学管理的条理性
结合中考奖惩制度和九年级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严管理、细谋划、重落实、求创新、促质量”的教学管理思路,优化过程管理,使教学和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能科学有序地向前推进。
三、实施整体战略,坚持领导包干制度
为了强化九年级组的班级和学科组管理工作,根据各个班和学科组的不同特点,结合各位蹲点领导的特长,采取就近一致的原则,使每位蹲点领导在各自分管工作的基础上,承包一个班,定期召开班级学生会,定期参加班级任课教师会,经常深入到班内听课,与学生座谈交流,掌握班级最新动态,协助班级任课教师分析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同教师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形成了“政教处——年级组——蹲点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的“五级班级管理体系”,使每个学生在领导和教师的关爱中不断进步。另外,每个蹲点领导还要蹲点一个学科组,定期参加学科组教师会,经常深入到学科组内部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态,帮助学科教师分析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偏差。形成了“教务处——年级组——蹲点领导——学科组长——学科教师——学生”的“五级教学管理体系”,使九年级的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实施集体讨论,分头备课的学科教研制度
针对我校师资力量薄弱,同学科教师教学工作能力、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学校按年级和学科划分成备课组,由学科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集体讨论,分头备课。每一课内容在讨论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讨论前)明确任务阶段。学科组长事先布置下次例会讨论的内容,并决定由谁负责主讲,然后大家分头准备。
第二阶段(例会时)集体讨论阶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思路,研讨教法。讨论时忌面面俱到,要在如何突破重难点上下功夫,不仅研究教什么,重点研究怎么教,把例会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例会后)分头备课阶段。例会后,各教师根据讨论内容,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备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使用教案。
第四阶段实施反馈纠正阶段。通过教研,使学科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明确中考的命题方向,把握教学重点,缩小了教师之间的差距,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实施目标激励,推行班级目标责任制度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一个班的任课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为了统一管理,我们把年级组整体目标划分到班,落实到每个学生,使每一位教师负责自己承包的学生。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每位教师分别负责各自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并定期召开班级教师“碰头会”,分析阶段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动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关爱中进步。班级目标责任制度增强了教师的整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加强了教师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克服了教师之间互相抢时间、压学生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均衡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为实现整体目标奠定了基础。
六、实施“一月一考”的教学效果过程评价
考试是对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检验方法之一,为了把我校的“过程管理”落到实处,我们实施了“一月一考”的教学效果检验制度。月考过后,认真做好月考质量分析,开好几个会:班主任会、班级质量分析会、学科组长会、学科组教师会、年级组教师会、年级组学生发奖会、个别教师和学生座谈会,通过月考分析,查漏补缺,为下一个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努力方向。并针对部分教师和学生制定改进和提高方案,确定目标,争取让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七、领导带头抓过程管理,让过程管理深入人心,让过程管理成为凝聚人心的合力
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今秋开学,在常规听课的基础上,我们又实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即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学校领导随时进班听课,这一制度的实施,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教务处、政教处、后勤三个部门联合实行了“三优”评选制度,即制定了详细的评价细则。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我校的过程管理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我相信,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校全体教师一定会“端正工作态度、沉下心来,一门心思搞教学;更新教学方法,深入进去,一心一意抓教研”。只要我校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中心学校的重视和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和所有教师通力合作,潜心研究,形成了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六年中考上线突破百人大关。现就我校内部管理谈几点做法(以九年级教学管理为例)。
一、靠制度来引导和激励,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圆满完成镇政府和中心学校制定的中考目标,促进我校教师团结协作、勇于竞争,稳定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十堰市及丹江口市有关中考评价的文件精神和我校的实际,在学期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考奖惩制度”及“教学奖”。《中考奖惩制度》设定了目标任务和奖惩办法,让所有教师明白了自己教学的奋斗方向,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理清管理脉络,增强教学管理的条理性
结合中考奖惩制度和九年级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严管理、细谋划、重落实、求创新、促质量”的教学管理思路,优化过程管理,使教学和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能科学有序地向前推进。
三、实施整体战略,坚持领导包干制度
为了强化九年级组的班级和学科组管理工作,根据各个班和学科组的不同特点,结合各位蹲点领导的特长,采取就近一致的原则,使每位蹲点领导在各自分管工作的基础上,承包一个班,定期召开班级学生会,定期参加班级任课教师会,经常深入到班内听课,与学生座谈交流,掌握班级最新动态,协助班级任课教师分析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同教师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形成了“政教处——年级组——蹲点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的“五级班级管理体系”,使每个学生在领导和教师的关爱中不断进步。另外,每个蹲点领导还要蹲点一个学科组,定期参加学科组教师会,经常深入到学科组内部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态,帮助学科教师分析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偏差。形成了“教务处——年级组——蹲点领导——学科组长——学科教师——学生”的“五级教学管理体系”,使九年级的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实施集体讨论,分头备课的学科教研制度
针对我校师资力量薄弱,同学科教师教学工作能力、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学校按年级和学科划分成备课组,由学科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集体讨论,分头备课。每一课内容在讨论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讨论前)明确任务阶段。学科组长事先布置下次例会讨论的内容,并决定由谁负责主讲,然后大家分头准备。
第二阶段(例会时)集体讨论阶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思路,研讨教法。讨论时忌面面俱到,要在如何突破重难点上下功夫,不仅研究教什么,重点研究怎么教,把例会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例会后)分头备课阶段。例会后,各教师根据讨论内容,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备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使用教案。
第四阶段实施反馈纠正阶段。通过教研,使学科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明确中考的命题方向,把握教学重点,缩小了教师之间的差距,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实施目标激励,推行班级目标责任制度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一个班的任课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为了统一管理,我们把年级组整体目标划分到班,落实到每个学生,使每一位教师负责自己承包的学生。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每位教师分别负责各自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并定期召开班级教师“碰头会”,分析阶段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动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关爱中进步。班级目标责任制度增强了教师的整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加强了教师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克服了教师之间互相抢时间、压学生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均衡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为实现整体目标奠定了基础。
六、实施“一月一考”的教学效果过程评价
考试是对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检验方法之一,为了把我校的“过程管理”落到实处,我们实施了“一月一考”的教学效果检验制度。月考过后,认真做好月考质量分析,开好几个会:班主任会、班级质量分析会、学科组长会、学科组教师会、年级组教师会、年级组学生发奖会、个别教师和学生座谈会,通过月考分析,查漏补缺,为下一个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努力方向。并针对部分教师和学生制定改进和提高方案,确定目标,争取让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七、领导带头抓过程管理,让过程管理深入人心,让过程管理成为凝聚人心的合力
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今秋开学,在常规听课的基础上,我们又实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即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学校领导随时进班听课,这一制度的实施,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教务处、政教处、后勤三个部门联合实行了“三优”评选制度,即制定了详细的评价细则。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我校的过程管理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我相信,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校全体教师一定会“端正工作态度、沉下心来,一门心思搞教学;更新教学方法,深入进去,一心一意抓教研”。只要我校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