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诉讼审判体制的反思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行政审判采取的是在普通法院内设立行政审判庭的体制。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下的司法效果并不理想,从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妨碍了我国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深化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西方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建立了独立的行政法院专司行政审判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这对我国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审判体制 行政法院
  作者简介:王芳,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5-135-02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审判体制
  (一)审判模式
  “从外部体制上来看,我国现行的审判体制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党委领导、人大和上级法院监督指导、政府管理人财物的法院体制。” 我立法确立的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行使审判权,与英美法系国家由普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模式比较接近,但我国又采取了专设行政审判庭的方式,这又与大陆法系的行政审判模式相近似,并且从审判程序上来看,审判程序法典化、审判方式上浓重的职权主义色彩等也都体现了大陆法系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采取的是一种对于两大法系行政审判体制的折衷模式,具有较大的中国特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司法地方化。“所谓司法地方化,是指法院在机构设置、经费来源、法官任免晋升以及由谁产生对谁负责等方面受到地方权力因素的较大影响,导致地方司法机关丧失中立、公正的立场,司法权在实践中不具有统一性,从而不具备同作为地方权力核心的行政权相制约的力量。表现在机构设置的地方化;法官选任上的地方化;经费来源的地方化三个方面。” 此外,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其个人的意志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法官的不独立性也经常存在。
  执行难问题。这主要指行政机关败诉案件的执行难问题,已经成为行政审判中法院面临的一大难题。实践中,许多行政机关无视法院的权威,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甚至有时还暴力阻碍法院强制执行;而法院由于在财政和人事等方面受制于行政机关,也不敢与行政机关相抗衡、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结果导致许多行政案件原告胜诉方的合法权益无法予以保障。
  随着我国法治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公民法治意识的逐步提升,行政诉讼的案件数量日益增多。当前暴露的行政审判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已阻碍了行政诉讼实践的良性发展,惟有改革我国行政审判体制,才能真正实现行政诉讼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善”目的。
  二、德国行政法院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不同于法国的行政系统隶属性,德国的行政法院属于司法系统,并属于五种普通法院之一。各级行政法院都具备其自身独立的机构,平行、独立于其他法院。“从德国行政法院组织系统来看,它与行政机关是完全分离的。它的一个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其执行行政审判职能,而不得执行国家行政机关的任何职权或承担任何行政任务,是独立的司法机关,在国家三权分立制度中,它完全属于司法运行范畴。”
  德国行政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一审为初等行政法院,不同于我国基层一审存在独任制的情况,在德国一审行政案件不能有法官独任审理,而是由三名法官和两名荣誉法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这就体现了审理行政案件的严格性,也更有助于判决的公平公正;二审为高等行政法院,由其负责受理上诉案件。在德国,基本每一邦都设立了一个高等行政法院,同样也是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和裁判。但不同于我国法院二审合议庭三人制的情况,德国不同邦的高等行政法院合议庭法官的人数存在差异,有些是由三名职业法官组成,有些是由五名职业法官组成,还有一些则由三名职业法官和两名荣誉职业法官共同组成;德国终审行政法院即联邦最高行政法院设在首都柏林,审判庭由五名职业法官组成,对于言词辩论以外的裁定则是由三名职业法官负责。“必须指出,在这里均没有荣誉职业法官参与裁判。显然,在这方面是与地方行政法院和邦的高等行政法院的作法不相同的。”
  观察德国的行政法院制度,将行政审判职能专属于行政法院,不仅能提升纠纷解决的公正性,而且通过司法权介入行政权,有助于防止行政权的滥用,更好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此外,由于行政诉讼案件经常涉及跨领域的疑难、复杂知识,将行政审判职能从现存的模式中独立出来,通过制度、程序建设提升裁判的专业性,从而使行政纠纷解决的准确性逐步提高。
  三、构建我国的行政法院制度
  (一)模式选择
  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与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相类似,并且在清朝之后一直借鉴其司法制度,单设专门的行政法院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立足于权力制衡和严格限制公权力的行使,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德国模式即将行政法院纳入司法序列以保证法院作为司法审判机关的独立地位。
  (二)关于行政法院系统的建构
  撤销现有制度下各级人民法院内设的行政审判庭,另行设立三级行政法院,即:地方行政法院、高等(上诉)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
  1.地方行政法院设立于各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市,与中级人民法院同级,管辖由原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以及原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和其它一审初审的行政案件,也即原则上,地方行政法院对一审行政案件均有管辖权,除非法律明确规定由其他法院管辖。
  2.高等(上诉)行政法院设立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在地的市,与高级人民法院同级,管辖国际贸易行政案件、反倾销行政案件、反补贴行政案件和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以及不服地方行政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行政案件。另外,原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也交由高等行政法院管辖。地方和高等(上诉)行政法院在组织上独立,直接隶属于行政法院系统,与其所在行政区域的普通法院系统无关。
  3.最高行政法院隶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是它的内设性法院,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最高人民法院对最高行政法院进行监督指导。最高行政法院一般只对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和情况特殊的案件具有初审管辖权,同时,它对不服高等行政法院判决、裁定的行政案件具有上诉审与复核审管辖权。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行政法院仍采二审终审制,但最高行政法院对重大、复杂的案件可实行有条件的三审终审。第三审原则上是法律审,即法院只审查原审在程序法和实体法的适用上有无错误,并且一般只进行书面审。
  (三)行政法院系统内部关系的建构
  行政法院的内部关系应按照司法权的性质和特点来进行建构,从而确保法院内部的独立性。一般来说,上下级行政法院之间分工和适用法律程序不同,不存在领导关系,仅限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最高行政法院可以对各级行政法院的工作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但不能干预下级行政法院的审判事务。
  (四)行政法院的经费获取途径应有所变换
  不再是依赖地方财政,可以由国家财政直接拨付,人、财、物等权力事项由最高行政法院集中控制,不受行政机关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党委以及权力机关对案件審判的干预可能性,增强审判的独立性。
  注释:
  贺卫方.司法的制度与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51-52.
  马怀德,王亦白.透视中国的行政审判体制:问题与改革.求是学刊.2003.73-80.
  刘兆兴.德国行政法——与中国的比较.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234-235,235-23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我国对公务员报考资格的限制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报考公务员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对公务员报考资格的限制,应当遵守行政法原则,包括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以及权利救济原则。本文结合行政法的这几项原则,根据我国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针,分析我国目前对公务员报考资格限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公务员报考 行政法角度 依法行政原则  作者简介
摘 要 对宗教财产权问题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宗教财产权的保护现状,保护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宗教财产的有效运用。本文从一般法的规定、特别法的规定以及藏传佛教寺院有关宗教财产的规定对我国宗教财产权的法律现状予以论述。  关键词 习惯法 一般法 宗教特别法  作者简介:索郎玉珍,硕士研究生,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民族法、经济法、法学理论。  中
摘 要 如何确定知识产权侵权的损害赔偿额,始终是司法实务中较难处理的问题。损害赔偿得不到合理解决,就如同只开花不结果,知识产权的保护亦无法达到效果。纵观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我国实体法上主要确立了四种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即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专利许可费的合理倍数,以及法定赔偿。但面对实务中纷繁复杂的情况,这些规定仍有些过于原则化。  关键词 知识产权侵权 损害
摘 要 2013年1月1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强化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监督是新刑诉法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职能,切实贯彻落实新刑诉法新要求,成为检察机关重要使命。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法律监督 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136-02  一、贯彻修改后刑诉法新要求,用新措施推动侦查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之一。受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办学理念陈旧、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当从切实转变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中等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
摘 要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附随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是否可以起诉请求履行或赔偿?本文从实际案例入手,厘清了合同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先合同义务的概念、关系,界定了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责任形式,并阐述了诉的利益标准在考量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可诉性时的适用方法。  关键词 合同附随义务 诉的利益 可诉性  作者简介:胡波,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审判员,经济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
摘 要 在股东“同质化”基础上衍生来的资本多数决原则虽然体现了一股一权的形式平等,但由于现实比理论假设复杂多样,导致了“多数资本的暴政”,对小股东的保护也越来越难以实现,很多国家都在寻求平衡大小股东、股东与公司之间利益的出路。通过对资本多数决根源的追述和相关制度的分析,希望能对制度和实践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股东大会 资本多数决 弊端  作者简介:夏季花,兰州大学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
摘 要 当前浙北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土地流转率不高,流转方式较单一;流转价格与农户期待还有差距,流转收益增加值不高;以村组织“集体项目”流转为主,市场化流转机制还不完善。要想方设法探索多样化的土地流转方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农地流转中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流转效益。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流转方式 流转效益 农村社会保障 农民权益  作者简介:白露、吴强林,浙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上海等五省市对派出所监督的经验做法,和近两年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对辖区内五家派出所试点监督的相关实践,分析了目前检察机关对派出所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检察机关在开展对派出所监督中应认清和处理好四个问题,并建立健全五方面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派出所 监督机制  作者简介:“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监督机制研究”课题是北京市人民检察院2011-2012年度重点课题。课题负
摘 要 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东、中、西部四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同时是孩子们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是否能健康快乐成长、是否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等,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且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未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