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教师替代现象分析及其对策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视角:“替代式”阅读教学,教师凸现独霸垄断局面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悦纳了与之相随的新课程理念,教学行为逐渐发生变化,但更多的教师在自身角色的转型中,对角色的自我定位没有准确把握,还是沿袭固有的传统方式,一味凸显自己的主导地位,成为课堂的霸主,掌控着课堂话语霸权、思维霸权,弱化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和智能发展,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替代”现象。
  1. 代阅读
  教师以自身活动替代学生的语言实践。当下的语文课,教师很少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静心阅读,尤其是在一些公开教学课中一般很少安排默读环节。以全国小语会主办的“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为例,20节课平均每节课安排默读时间大约2-3分钟,默读缺失可见一斑。课堂处于一种“满负荷”状态,场面热闹,学生没有潜心会文的时间,个性化阅读成为一句空谈。阅读教学的这种虚化现象,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悖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2. 代表达
  其一,教师用精准答案替代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曾听一位教师执教《山谷中的谜底》,要求学生联系实际阐述对“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时,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虽然对句子理解得不够全面,举的例子与文本核心价值并不是很契合,但可以看得出他们正在积极地思考着,实践着。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未给予适度的评价和合理的引导,而是直接用PPT出示了这句句子的含义(包括句子意思的理解和所举的例子),要求学生把答案抄写在课本上,课后进行背诵。这种效益至上、感悟求一致的教学行为,只会让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碰撞而迸发的火花。
  其二,教师以个别优等生的活动代替全体学生的实践。当下的语文课上,很多教师过分依赖优等生来完成预设的教学流程,对话主体严重失偏,对话机会严重失衡。少数能说会道的尖子学生几乎垄断了话语权和表达权,他们频频地发言,而其他学生则很少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至于少数“学困生”更是与对话无缘。这也是导致一些班级整体质量不高、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3. 代思维
  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考过程。一位教师在执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新授了“题目拓展法”,随即便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学生在归纳时,很多仍采用原来学过的“六要素法”“段落大意合并法”来进行归纳。教师对学生用其他方法归纳的非常完善的答案视而不见,执意追问,后又在板书上一步步对题目进行拓展,形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位教师为了强化这一策略,竟拖课达10分钟之久,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和热情受到压制,学生成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木偶”。
  追因分析:“主客体”错位失衡,学生沦为课堂看客听众
  1. 固守师道尊严导致教师角色定位偏颇
  教师的替代现象,究其根源在于教师自身的“定位”问题。教师自身定位沿袭传统的师生观,正是由于这种有偏差的定位,从而产生了“越位”进而“错位”: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忽视学生立场,扮演着“全知全能”的角色,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信任,教学上包办代替。他们在教材解读和课堂讲授中以“权威者”自居,享有话语霸权和思维霸权——凭借其在教学中的绝对地位和支配作用,牢牢操纵师生间话语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思想倾向及观点,在教学中形成“一言堂”的现象。
  2. 承袭传统教学法忽视学生个性体验需求
  “填鸭式”教学从来为教育界所诟病。但是,这种以执教者独霸话语权为特点的教学方法,从未退出过舞台。课堂上,教师凭借其权威地位,控制了对话的内容和形式,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容置疑地灌输给学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处于一种失衡、单向的状态:教师是拥有权力的“说者”,处于绝对彰显、凌驾一切的位置,而学生处于受控制和管理的“听者”位置,在教师话语喧嚣下,学生成了沉默的客体。由于教师在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规定性的特殊地位及权威性,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敢或不能质疑,课堂没有讨论的空间,没有双边对话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一方面是师生对话主体偏颇严重,另一方面“优等生”和“学困生”对话机会也严重失衡,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无法因生成而灵动起来。
  3. 失衡的质量评价标准促使教师急功近利
  受传统质量观的影响,升学率仍是被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广泛认可的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围绕应试教育所形成的一整套评价体系,对执教者构成的巨大竞争压力,产生了一种导向作用:教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甚至是取巧地(比如猜题)通过考试,然后比拼升学率进而体现自己的价值。
  为了短、平、快地出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己的条分缕析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已经庸俗到无须智慧参与,而只需听讲和记忆条条框框,就能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解题。这种越过学生自我感受、体悟和认知思维的过程,直达结论(或曰:考试要点)的所谓“教学”,其实质是自说自话的“一言堂”。此外,鉴于应试标准答案的唯一性,对于本来开放的、多义的、具有多种解读可能性的文本,在一部分教师那里却被生硬地曲解为只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所谓“标准化”的解释,并要求学生“牢记”。于是,教师成为知识的传输器,学生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理想诉求:回归语文教学“原生态”,关注学生生命动态生成
  “原生态”语文教学是由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的,主张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现,相互碰撞,共同研究,创造思维。“原生态”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生命自由释放的过程,是学生创造力及教师教育艺术的创新与传承。要实现原生态教学的回归,教师首先必须把某些传统的、经验的包袱抛弃。
  1. 基于学生立场,用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
  用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要求教师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心灵去亲近文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文本中属于儿童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我曾多次听过教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解读教材时,教师大多都习惯性地把文本的落脚点定为对鲁迅的敬仰之情和横眉冷对的斗士形象的赞颂,一味地在孩子的心田播种鲁迅抽象的伟大,却忽视了侄女和伯父之间的浓浓亲情,也忽视了鲁迅在侄女面前的风趣幽默、和蔼可亲。
  最近看了《人民教育》(2006年19期)刊登的绍兴教师刘发建上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他用独特的视角钻研文本,发现文本的一个鲜明的特点——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追忆和伯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文本是具有浓浓的亲情和童趣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清晰地看到,刘老师试图以儿童的视角,引领儿童走近鲁迅。以“伯父就是伯父”——“伯父不仅仅是伯父”——“伯父是永远的伯父”这三个层次,让孩子们慢慢走近鲁迅。三个层次的推进,始终以儿童的视角切入。最终他引领升华到“伯父不仅仅是伯父——敬仰鲁迅”,尤为可取的是这种升华依然是童趣可掬。
  2. 消除话语霸权,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自由表达的权利,营造宽松和谐的对话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的平台,让学生“有恃无恐”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者”“答者”,而是“问者”“论者”“思者”,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在关注学生的表现、想法的同时接纳他们的意见,宽容他们的错误。摒弃传统教学“满堂灌”的乏味说教,课堂上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尽可能多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努力寻找启迪学生智慧的切入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在讨论与争辩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与合作中闪出创造的光辉,体验成功的喜悦。
  3. 抛弃急功近利的心理,丰厚学生积淀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阅读,复归于语言,让学生终生受益。我们不能以“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语文教学过程,而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教学过程。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任何的急切与焦躁都会欲速则不达。我们要把学生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积淀:基本知识的积淀重在积累,聚沙成塔,让联想更丰富,让思维更活跃;写作素材的积淀重在博览,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分门别类,加以总结;文化的积淀重在熏陶,去粗取精,博古通今,丰厚底蕴。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潮州市湘桥区是1992年新建制的县级市辖区,是潮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目前共有中小学校65所,在校学生53035人。  由于历史遗留和行政权限等原因,湘桥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老市区学校与市郊带农学校发展的不均衡。湘桥区有四个带农街道(镇),带农学校数占全区总学校数的60%左右,但学生数只占全区总数的不到30%。带农学校规模比较小,办学理念相对滞后,设备设施落后、缺乏
旺成油8号2016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叶片绿色,植株健壮,分枝均匀,抗倒,抗(耐)菌核病能力强。一般株高233.1厘米,一次有效分枝高度89.9厘米,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数7.7个,单株角果数550个左右,单株籽粒重28.9克,千粒重3.3克。籽粒平均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1.1微摩爾/克饼,含油率43.3%,芥酸、硫苷含量符
事件:去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每学期都将安排6到7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从小学5、6年级起,学生将接触到有关青春发育期的相关健康卫生知识。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课程,还将涉及避免婚前性行为等部分内容。    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我们提倡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性观念要从娃娃抓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个人如果在孩提时代形成错误的性心理和性观念,就有可能毁掉其
3月24日,《首届广东中小学后勤改革论坛》及论文颁奖暨广东教育学会教育后勤产业专业委员会年终总结会议在穗召开。会上,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各地区的代表们发言踊跃,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小学后勤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节能环保、学校后勤管理与改革、校园物业管理、学生校服管理、劳动实践基地管理等工作,涵盖面很广泛,它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广东省教育厅后勤产业处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威指
一    繁忙的农事  偷偷爬上阳光的梯子  在父亲额角下那滴  即将成盐的汗珠里  探头探脑    二    在露珠还未被阳光带走  之前的三个小时  这些闪烁着的眼睛  曾目睹我的父亲  黝黑健美的手臂  上下翻飞的动作  一阵一阵揪痛大地  太阳终于经不起这持久的  结实的震颤  满脸通红地钻出头来    三    父亲弓下身子的姿势  多像一串金黄的稻穗  我知道  稻穗弓下身子是为了感谢
村名   以前叫榕树下   现在没有人叫   现在的名字是   第三工业区     拆迁   那些青瓦老屋   最终还是失守了阵地   他们的残骸   被丢在一角   肩靠着肩 头碰着头   谁也不说话   远处的风实在看不过眼了   翻起几片白纸   算是为他们送葬    废墟   还有什么没有被粉碎掉的  这一片废墟——  这曾是养肥我童年生活的地方  小鸟的啾啾   奶奶的故事   我的过家
三年前的一个周日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对学生进行考勤,目光习惯性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扫过,发觉平时如百灵鸟般活泼可爱的小丽趴在桌子上,从上星期起,她上课时似乎就有点心不在焉。  晚修休息时间,我借口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把小丽请到了办公室,故意问:“读高中已经一个多月了,有没有觉得比初中时辛苦多了?”  “嗯……”小丽一反常态地低着头,小声回答。  “那么,在学习上或者在与同学相处方面,有没有不如意的事?跟
斧形沙芥属十字花科沙芥属两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荒漠草原的沙地上,叶片肥厚,风味清香,具有独特的芥辣味,其幼苗茎叶和成株嫩叶既可炒食或凉拌,也可干制或腌制,全株均可入药,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多功能沙生蔬菜品种。  沙珍FJ-1号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选育的斧形沙芥新品种,营养生长生育期为125 天,生殖生长期为130天,为中晚熟品种。根圆柱状、肉质、白色,主根发达。一年生叶莲座状、肉质,
屏山同志于2006年逝世,至今已有3年多了。每当我翻阅新一期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广东第二课堂》,屏山同志他那和蔼可亲可敬的音容笑貌,那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工作的高大形象就会呈现在我的脑海里。常言说,睹物思人。《广东第二课堂》从创刊到走向辉煌离不开时任副省长的屏山同志的厚爱和支持。广东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其它期刊,屏山同志也经常为之撰稿,他的文章指引当时广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导向,激励着广大教师为广东教育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颂弟子规、吟弟子规、赛弟子规展示我们的才华,演弟子规、唱弟子规、考弟子规显示我们的风采!” 4月6日,五华县“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精髓”展示汇报会在河东镇大嵩小学举行,该校15名教师、300名学生自编自演,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以“颂、吟、赛、演、唱、考、舞”为形式,演绎了国学经典带来的校风、学风的大转变。  大嵩小学紧紧围绕让《弟子规》传统文化经典“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