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及治疗前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骨髓细胞中miR-125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65例AML患儿(骨髓样本均来源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miR-125b的表达,分析其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变化与AML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分型、复发及临床疗效的关系。对照组来源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健康孕妇足月顺产分娩时采集的脐血标本。
结果初诊AML患儿及对照组儿童miR-125b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qRT-PCR结果显示,miR-125b在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50,AML的表达量为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型(M3型)AML中,化疗后miR-125b降低组的完全缓解率为91.3%,而化疗后miR-125b升高组的完全缓解率为5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 6)。化疗后miR-125b的相对表达量(19.2±6.0)较化疗前(29.7±4.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6)。在非M3型AML中,化疗后miR-125b降低组的完全缓解率为86.7%,化疗后miR-125b升高组的完全缓解率仅为42.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5)。未发现miR-125b表达水平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外周血白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论miR-125b的表达差异在儿童AM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信息可能与儿童AML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关。因此,miR-125b的监测有可能为AML患儿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