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合成工艺研究

来源 :药学实践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uwe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优化取代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重点考察温度、时间2个因素对关键中间体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平行试验比较温度、时间和缩合剂催化酯键的氨解反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整体化分析;采用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考察反应物、温度及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过1 H NMR、MS和13 C NMR等方法确证,当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4h,缩合剂(DCC)与反应物的投料比为1.5∶1时,酯键氨解反应的收率最高(65.41%),使得取代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更加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先导化合物对5种临床致病菌都具有潜在的抗真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我国目录之学历史厚重,源远流长,始自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刘氏父子受命整理皇室藏书工作,最后落实到编撰《别录》、《七略》两部目录学著作。刘氏著作的撰成开启了中国目录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广西壮族
目的观察用0.25%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效果。方法首诊患者中抽取无器质性病变近视眼400例(764眼)。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200例(380眼)对学习、工作有影响的患者准
目前,学术界对继续教育理论层面上的认知差异,导致在继续教育实践上出现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认识和理解继续教育的本质属性对于指导高等院校、行政学院、行业培训机构等单位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获得力量和智慧的主要来源。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当前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
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受到严重的威胁:不法分子利用非法途径窃取机密的信息和数据,导致公民的私隐安全和财产受到侵害,因此,针对公司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点,对不同业
<正>静脉输液导致的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输液治疗的并发症[1],目前静脉注射的患者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2],其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皮肤下出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