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lin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考与理解,是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点,对于教师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高扬人文旗帜,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凭借阅读材料中具有意义的文字符号,通过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来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它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把生命意识教育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就是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灌输,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高尚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生命意识的好篇章,如关于生命意义的,关于体现中华民族优良品格的,有从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中获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的,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的,有对自然界生命的关注的等等。利用现有教材资源,通过阅读教学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进行生命意识的灌输和培养无疑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一、在阅读中体悟人生哲理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阅读教学就应将生命意识教育植根于文本之中,引导学生体悟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如教学《生命 生命》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概述生命中的三个片断:1.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2.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3.我静听了心脏的跳动以感受鲜活的生命。接下来让学生作深入探讨,作者是一个残疾人,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从这些寻常小事中体悟到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经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后,得到较一致的认识: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最后,教师又将本文与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同名散文《生命 生命》作比较阅读,从不同生命活动来构建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与价值,呵护他们的生命存在,从而开拓了语文教学的人文视野,拓宽并加深了对他们生命的人文体验。
  
  二、在阅读中升华情感世界
  
  一个人的生命意识是和他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密切相关的。为了强化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家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情感世界更加健康丰富。如教学《杜甫诗三首》,在诵读、品味、感悟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杜甫为什么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人生感慨。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年代,个人生活又异常艰难,强烈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熔铸了他高尚的品格,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生命激情,使他的诗在反映人民生命痛苦,表达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教师还可让学生举出许多这样忧国忧民的作家——屈原、范仲淹、鲁迅、闻一多、高尔基等,在一一列举中,学生深深体悟了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开阔胸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在阅读中享受审美的愉悦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也是充实生命质量的一种享受,阅读带来了审美愉悦。“如果没有艺术的慰藉,人就会厌世而自杀。”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审美享受在生命中的价值。文学阅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学习活动,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它是一种心智的交流。从另一个角度说,经常在文学阅读中体味审美的愉悦,会使我们养成审美的生活习惯,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课堂上我带领学生畅游《三峡》,欣赏那里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体会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审美愉悦;品读《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感受苏轼寄情明月,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游览《中国石拱桥》时欣赏它形式优美的同时,又被它科学巧妙合理的内部结构所折服……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是集中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美的结晶,作为美的载体,它们差不多蕴藉了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的美的积淀。凡是编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其本身就是语言艺术美的构筑。纯净的语言,美妙的意象……无一不引领我们去探求语文美丽的生命。在阅读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从不同审美角度、审美层面,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学会体验这种阅读中的美感和幸福,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总之,只有在充满对生命尊重的语文教学中,无数孩子的灵魂才会被唤醒。作为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把生命意识的教学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相信在我们的引领下,他们将会努力地发掘、塑造自己生命中的美丽,以充满人性的关怀去温暖别人的生命,他们将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爱护,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我们的语文课程也不再被孩子们排斥,我们的语文世界也将因此闪耀人性的美丽。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绘本,也称图画书,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儿童读物。加拿大学者佩里·诺德曼认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图画暗示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显然,诺德曼所说的 “第三个故事”,是一定要通过与读者对话、互动才能完成的。儿童文学阅读研究指出:“由于绘本是最能与读者对话、互动的书,所以,在图画书的阅读上,最能够看出儿童读者对文学的积极的、能动的、创造性
在生活中,情境无处不在。人头攒动的商店,热气腾腾的小摊、干净整洁的庭院……可以说,我们时时刻刻都身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情境教育所说的情境自然不是指无所不包的生活情境,而是指与我们的教育对象青少年相关的教育情境,是教育者根据需要选取、创设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师生活动其中的场景。  情境是否有效取决于情境的价值。那么,情境的价值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或者说,有效情境具有哪些特质呢?    一、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