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搞好语文教学是重中之重。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担负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教学方法,而且要加强学习与借鉴,实现创新教学,努力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备课过程注意分层,照顾学生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教学步伐的统一,而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过程中注意分层,做到统筹兼顾,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争取最大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丑小鸭》这节课的时候,就根据学生所处的层次设计了三组问题,供每一层次的学生思考。首先,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读了《丑小鸭》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想法?得到了哪些启示?”“丑小鸭为什么最后成为了一只天鹅?”“丑小鸭的形象具有哪些现实意义?”这些问题重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针对处于中等水平的同学而言,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鸡太太和猫绅士生活怎么样?你对它们的看法是什么?”“遭遇打击之后,丑小鸭的态度是什么?丑小鸭有什么打算?”这些问题重在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丑小鸭’为什么叫‘丑小鸭’,什么地方‘丑’?”“丑小鸭离开家的原因是什么?”“丑小鸭在离家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动物?”这些问题重在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从而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奠定基础。
  二、准确把握合作时机,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意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己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想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并不是随时都可以的,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教学实际,从实效性出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其中有詹天佑提出施工方案的段落,有的学生不能理解课文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和交流,并画出段落中的施工图,最终交流这种设计的优越性,促使学生从不完全理解到深入体验,整个过程更加科学和全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迸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由此可见,教师要准确把握合作时机,当学生对内容不理解或学习任务较重时,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重视学生实践体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渗透,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道德品质与习惯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体会这种品质为自己带来的切身利益,然后通过作文、故事、日记等不同的方式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时,很多学生能够回忆起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场景,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能够记得父母的生日,更不用说给父母过生日了。为了对学生进行孝文化的教育,教师可以采用实践体验的方式进行渗透,让学生回家之后在父母亲的生日时做一件事情,并将自己的真实体会写出来。这样的实践体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并通过切身体会获得了更多的收获。有的学生给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打了长途电话,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想念之情;有的学生回家给父母或长辈捶背、洗脚;还有的帮助家长做家务,这样的实践体验是真实的,感性的,让每位学生都获得了父母的夸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实现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为小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天地,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内在潜能。
  于爱红,边凤花,教师,现居山东淄博。
其他文献
很多教师忽视课堂小练笔的落实,导致学生对写话有畏难情绪,一提到写话,便愁眉苦脸。其实,课堂是写作教学的主阵地,想让学生敢写话,善写话,需要在语文课堂上灵活多变地安排“小练笔”。   一、发现精彩点,模仿学写   仿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体悟,还要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精彩点”,进行模仿学
新课改历经多年以后,社会各界界逐渐认识到教育的健康发展,根本在于回归学生,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的改革方向应该是从儿童立场出发,回归学生的真实情感,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真实学情出发,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感悟到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课堂的灵魂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产生公鸣。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本真的语文课堂,才能展现出自身的魅力和本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都是快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主题式阅读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大量的文字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趣味性,因此许多小学生对主题式阅读并不感兴趣,阅读教学成效也迟迟不见提升。而可以集声光电于一身的信息技术则能够有效突破这一教学困境,帮助教师进一步丰富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从而有效实现优化阅读教学成果的目的。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  主题式阅读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某个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而语言学简而言之就是关于语言的一门系统学问。虽然语文教学偏重实践和运用,语言学倾向于理论,但两者有着相同的对象:语言文字,关系极为密切。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但我们在考察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语言学参与语文教学的程度并不高。鉴于此,本文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习作要写自己想写的话”,要“感情真挚”。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新课改中强调“三维一体”中就有“情感和价值观”。显然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流露真情说真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坦露自己的真情呢?  一、习作内容要“打假”须与生活共进  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与人生体验的传达,是学生在生活的自我反思中审视人生、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语言能力的训练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能够使语言能力的训练更加真实,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传播语言知识上,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多表达,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发现经典语言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想要使学生累
2018年8月21日,腾讯历史频道“短史记”中发表了其频道主编、历史研究者谌旭彬先生的《语文教材里的“四大论证方法”逻辑混乱,是有害的》一文。文章主要剖析了中学语文教材中最为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大论证方法存在的逻辑缺失问题。谌先生引用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对上述四种论证方法进行了分析评点,其主要结论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四大论证方法本身并不是一个有逻辑的东西,有些甚至
习惯了基于试题研究教学的范式,除了教学研究课、示范课的教学之外,在初中語文教学中研究教材,深度发掘教材含义的优良传统正远离当下的课堂,而即使是研究课、示范课,上完之后还是要补上应试这一内容的。这种教学研究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与应试形态下的教学现状,形成了典型的“两张皮”的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尽管早就有人强调,教材分析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精度、深度及广度[1],但为什么教材分析以及教材
好多家长对自家孩子的语文成绩感到很头疼,为提高孩子的成绩想了许多办法,走了很多“路”,考试成绩仍然是外甥给舅舅打灯笼——照旧。其实学习语文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语文成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稳扎稳打,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早起晚读记重点   我国古人很重视背诵。古时候的学子们为了考取功名,没有不把“四书”“五经”背到烂熟于心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活动,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多样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综合性学习却是最难把握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