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严重切割伤致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严重切割伤导致脑水肿的程度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90只雌性C57L小鼠,使用手术刀片制备小鼠腹部严重切割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只)、切割伤组(20只)、白细胞介素-6抗体(IL-6-AB)伤前使用组(切割伤前18 h使用,15只)、IL-6-AB伤后使用组(切割伤后1 h使用,15只)和UC-MSCs组(20只)。检测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变化趋势,Western 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变化。

结果

大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证实,与对照组[(77.1±2.4)%]比较,切割伤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高[(81.5±1.8)%](P<0.05)。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76.8±2.4)%]及IL-6-AB伤前使用组[(76.2±2.9)%]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IL-6-AB伤后使用组[(82.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10.3±0.3)pg/ml]比较,切割伤组[(16.6±1.3)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0.7±0.6)pg/ml]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1±0.4)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而IL-6-AB伤后使用组[(14.9±1.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1.0±0.1),切割伤组(2.4±0.5)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2±0.3)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0.1)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但IL-6-AB伤后使用组(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严重切割伤可升高小鼠脑内IL-6及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最终导致脑水肿的形成,而使用UC-MSCs可以抑制上述反应从而防治脑水肿的形成。

其他文献
肠壁囊样积气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点是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黏膜下或者浆膜下囊状气体积聚,临床主要累及部位是结肠和小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大网膜、肝胃韧带等其他部位。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手段的更新,检出率较前有上升趋势。由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者只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少部分患者会合并腹膜炎甚至消化道穿孔。处理原则与普通急腹症有所区别,预后取决
期刊
电烧伤的致残率相当高。尽管多年来逐渐积累了一些电烧伤诊治经验,但对电烧伤的创面修复尚缺乏相关的规范和共识。为提高电烧伤的救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经过专家讨论修改,形成电烧伤创面早期修复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从电烧伤的损伤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创面临床表现和诊断、清创修复及诊治注意事
创面修复学科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没有系统、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笔者所在医院组建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开设创面修复移动工作站、建立创面修复联盟和质控中心、倡导医护一体的治疗模式、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使创面修复学科在山东迅速发展,并形成创面修复"淄博模式"。笔者介绍淄博市创面修复学科建设的经验,为基层创面修复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2019)865号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如何加快我国创面修复学科建设步伐,特别是在全国建设一批高水平创面修复科,是摆在我国有志于创面修复学科建设的医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笔者针对部门和医院重视、人才建设、支撑条件建设、学术技术发展、科室文化建设等五个要素,提出了对建设我国高水平创面修复科的建议,供全国正在筹备创面修复科的同道们参考。
过伸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颈脊髓损伤,但在临床面对此类疾病时,仍需进一步认识以下问题:为什么看似轻微的颈椎过伸性外力会导致严重脊髓损伤?为什么过伸性颈脊髓损伤会有如此多样的临床表现?为什么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部内在肌功能恢复最差甚至不能恢复?如何区别过伸性颈脊髓损伤与颈椎"挥鞭样"损伤?为什么过伸性颈脊髓损伤需外科干预?笔者将从以上这些临床常见现象进行探讨,帮助临床医师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使用明胶海绵填塞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8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71例(171椎)采用PKP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105例;年龄60~87岁[(67.9±6.7)岁]。骨折节段:T10 22例,T11 28例,T12 37例,L1 34例,L2 3
目的探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59岁[(35.2±4.3)岁]。根据Schatzk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4例,Ⅴ型1例,Ⅵ型1例。双柱骨折14例,三柱骨折2例。均采
目的探讨钉棒固定融合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后翻修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9例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58~81岁[(70.7±6.0)岁]。损伤节段:T9 1例,T11 3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
目的比较运用自制跟骨撑开复位器经皮螺钉关键点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DIA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69足)DIACF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9例;年龄22~61岁[(47.2±8.7)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42足,Ⅲ型15足,Ⅳ型12足。根据E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