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链“三策”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y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以来,受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产业链缺链弱链问题凸显,供应链风险突出。“建链强链补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地纷纷采取“硬招”“实招”推动产业强链。其中,北京、江苏等地探索出一些好的经验办法值得总结借鉴。

揭榜挂帅,中关村发布需求榜单


  2020年12月,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启动实施“强链工程”,围绕“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梳理出一批由中关村领军企业提出,并经行业专家论证的,自主可控程度低、需进一步做强做优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予以发布,面向全国征集揭榜单位。
  发榜企业和揭榜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后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工作。发榜企业承诺意向采购,在研发成功后将揭榜单位新研发的技术产品纳入供应链,推动中关村领军企业进一步成体系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为实施好“强链工程”,中关村管委会组建工作专班和专家委员会,跟踪服务项目进展情况,并根据发榜企业与揭榜单位联合研发投入情况,按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和资源对接。
  中关村“强链工程”主要有四大特色亮点:
  一是需求准,“谁被卡谁出题”。“强链工程”所有技术需求都是由中关村领军企业提出、并经专家论证后予以发布的。面向的都是各细分领域的共性痛点、难点,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投入大、耗时长、回报慢,单纯依靠某一个企业难以解决的技术需求,将优先纳入发布榜单。
  二是主体实,“谁出题谁出资”。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榜企业不但作为需求主体,也是研发投入主体,负责遴选揭榜单位,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并向揭榜单位提供必要的研发测试环境,把握项目研发方向和进度,推动技术攻关真正取得实效。
  三是机制新,“谁能干誰来干”。区别于传统由企业或高校院所直接申报项目的方式,“强链工程”采用揭榜挂帅、小范围邀标等新机制,面向全国遴选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组建上下游协同、产学研合作的“最强研发团队”,从而提升企业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又可以引领带动整体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提质增效。
  四是粘性强,“谁牵头谁采购”。项目研发成功后,揭榜单位研发的技术产品将直接进入发榜企业的供应链,切实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针对联合发榜的技术需求项目,通过“带量发榜”的方式,进一步扩大研发成果的市场预期和研发回报,形成需求牵引创新,市场反哺创新的闭环。

  后续,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需求,中关村每年还将持续发布10项技术需求。预计到2025年,累计发布4-5批强链项目,支持50家以上企业开展强链工程。
  通过“揭榜挂帅”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补齐整个行业产品的核心部件短板,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是一大利好。企业只有建立更加稳定的供应链,才能放手搞创新,开发更先进、更优质的产品。

产业链竞赛,江苏建立产业链专班


  2021年1月,江苏省推出“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用三年时间,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其中30条优势产业链,促进其中10条产业链实现卓越提升。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江苏产业强链实现“四个一批”,即争创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攻克一批制约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一批卓越产业链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推动“链”上攻坚,江苏以实施卓越产业链打造工程为抓手,运用产业强链工作机制,分层分级推进产业链培育工作。
  一是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机制。用三年时间,重点培育50条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具有较强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链,做强其中30条优势产业链,促进其中特高压设备、起重机、车联网、品牌服装、先进碳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大数据 ”等10条产业链实现卓越提升。
  二是实施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建立省领导与30条优势产业链挂钩联系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组建产业强链工作专班,由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根据职责分工分别牵头负责若干条优势产业链,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厅级领导、一个牵头业务处室、一套工作方案”的运行模式,建立产业强链专班,协助省领导开展工作。
  三是落实优势产业链“八个一”的工作推进机制,即每条优势产业链确定一位产业链首席专家、培育一批产业链发展支撑机构、明确一个产业链专业化智库单位、建设一批产业链发展园区载体、打造一个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梳理一批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链专属政策组合包、建立一张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长板动态表。建立议事协调例会制度,协同推进优势产业链卓越提升。
  四是编制产业链树状图,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500家左右核心企业库。充分发挥省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利用已设子基金加大对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延链,提高产业链垂直整合度。
  同时,江苏省制定并推进《区域卓越产业链竞赛方案》,通过竞赛的方式,抢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地。竞赛范围主要在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省级50条重点产业链内,主要由各县(市、区)政府,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作为申报和实施主体,通过集中申报、行业评估、实地考察和竞争遴选等方式,连续三年遴选一批具有地标意义和品牌价值的区域卓越产业链。

招商指南,扬州创新产业链图谱


  为了摸清重点行业的产业链家底,为产业链招商提供指引,江苏省扬州市编印了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图谱。
  据介绍,《产业链图谱》共134页,里面收录了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16条产业链的相关内容,包括产业链整体情况、区域分布状况、产业链上下游重要节点和与产业链节点相关的市内外重点企业。

  通过《产业链图谱》,产业链家底、区域分布一目了然,以此推动各个县市区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打造1-2个地标性产业集群。
  在产业链上下游重要节点示意图中,既介绍了产业链现有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又用黄色醒目标注了扬州市目前缺失的环节。缺失环节是产业链扩链强链的关键,是开展招引项目工作和引导企业技术攻关的主要方向。如何填补这些缺失环节?到哪儿寻找项目资源?《产业链图谱》为每条产业链列出了百余家国内外相关知名企业的基本信息,为招商提供了明确对象。
  《产业链图谱》梳理每条产业链,内容细,比如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处于什么样的节点,拳头产品是什么,都要进行梳理。像智能照明等扬州特色产业,因为没有可借鉴的先例,产业链资料调查更是从零起步,需要梳理国内外相关名企,做大量调查。
  为了保证《产业链图谱》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扬州市工信局组织举办了专家咨询会,邀请来自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601所”扬州创新研究院、扬杰电子、新大洋造船、联环药业等高校和龙头企业的专家学者13人,对重点产业发展进行研讨。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新经济研究院)
其他文献
像成渝这样的中西部城市群,就要大胆试、大胆闯,打通一切束缚经济融合发展的机制障碍,寻求多点突破、多点开花。迎来一周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又有重磅成果出炉。过去
人居环境整治关乎农民美好生活,也是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的经验可以看出,政府要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的样本,就必须充分信任和激活基层组织,赋予基层组织创新治理机制、调动农村内部社会力量的能动性。“第一场硬仗”  从2018年开始,人居环境整治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近几年笔者在全国各地调查,很多基层干部讲,人居环境整治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也
基于对文化景观基本要素及其类型与特征的理解,不同于以往对文化遗产墓葬本体之研究,本文探寻西汉帝陵营建的自然环境基底、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