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耐久跑的训练方法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长跑教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既枯燥又无趣且痛苦,不如打球,跳操来得痛快。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对耐久跑是望而生畏,产生惧怕心理。在长跑教学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极点”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的痛苦,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质,他们对痛苦的忍受力的确底,心理上的疲劳来的更早一些。应该说具备这一特征的学生在教学团体中不在少数,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可以影响整个班级情绪。再加上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长跑是一种痛苦。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无痛苦练习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的同时,又能保持愉快心境,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体会运动的快乐。
  一、关于无痛苦练习法
  从早上晨跑的中老年中发现,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除了他们的目的明确、意志坚强外,看上去也没有痛苦,很多人还有一种运动后的快乐,比较放松。那么,他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经过观察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跑伴。2、速度自然放松。
  二、基本上没有极点
  我们可以把长跑无痛苦练习法概括为目标明确,有两个或以上的跑伴,以放松自然的速度跑,从中找到舒适的感觉,从而克服或是避免极点带给我们的痛苦的练习方法。
  三、耐久跑教学中的三要素
  (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考虑到耐久跑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灌输讲解上,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和挖掘调动上。本身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耐久跑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使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健与美。把耐久跑和游戏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2)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情不好时教师及时疏导其不稳定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
  (3)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身,因此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
  四、无痛苦练习法与耐久跑的三要素
  (1)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长跑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特别是与其他相比较长跑的生理价值更具有独特性。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泄努力锻炼,将会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并从中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系列的具体事例或用录象等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快乐动机。
  (2)从方法上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会出现一些生理不适现象,如“运动极点”现象。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运动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实践上加强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节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节奏的方法,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自己的运动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
  (3)加强指导,让学生跑好第一次。第一次练习是打好后面基础的关键,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体会初次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学生的练习信心。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学生尽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监督学生的速度。没有练习经验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怎样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刚开始练习速度的把握是关键,过快则可能造成腹痛、胸闷,抽筋等不适症状,有的人已成为条件反射,习惯性发作。所以第一次练习以舒适为标准。身体适应后速度自然会提高。
  (4)选择好自己的跑伴,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虽然每个人的长跑节奏不同,但由于耐久跑本身的特点,路程长、时间长。一个人太孤独,而人太多则又达不到效果。因此选择同伴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跑伴,自发组织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对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节奏相近的,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不干扰对方。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跑步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具体做法
  对高二的学生共117人,(男的50,女的67人),在每周体育课中分6次完成。自己选择跑伴,尽可能以放松的速度跑,。第一周跑1000米,第二周增加300米,以后每周增加300米。结果,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耐久跑不再有恐惧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体会到了以前长跑时从没有过的乐趣。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出现的新情况,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提出几点反思。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
期刊
摘要:国立北京蒙藏学校是北洋军阀开办的一所专门招收蒙藏学生的学校,现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前身,从1913年建校以来,经历了近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为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主革命培养的优秀人才,本文就其历史发展的历程进行论述。  关键词:蒙藏学校;沿革    蒙藏学校,现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前身,创建于1913年,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举办最早的少数民族中等和高等教育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期刊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
期刊
一、视听教学与地理教学手段现代化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到复杂的自然事象又包含着纷繁的人文现象,特别是许多地理事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地理对象的这种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进行观察,这就给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和学生认识、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解决地理教
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因此,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认识道德的批判与继承问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继承中外历史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相统一,培养“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实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了。历史教师只有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实质上也就是提倡生动形象地进行历史教学,克服抽象化、公式化的偏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言;新课程;历史教学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不仅会写,还要立意新,构思巧,行文快,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几点初浅的认识。一、培养热爱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实用主
期刊
作文是小学教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从而也是对学生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初步能力和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基本功。几年来我在低年级作文课的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浮浅的摸索了一些关于低年级作文教学起步训练的规律,并经过实践检验,其效果还比较好。下面就我的几点体会略做浅谈。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产生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道德冲突的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挖掘科学课程本身所蕴涵的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它课程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节约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具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关键词:意识;渗透;形成;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靠班主任去抓
期刊
基础教育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相对来讲,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较为滞后,这样学生在中学形成的学习方法,考入大学后得不到很好的衔接,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结合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组讨论教学法,其平等角色的定位、广泛参与的要求、突出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