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实验材料,妙设实验方案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教科书中提供的实验材料难以配备的问题,致使书中提供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和实验设计方案不能顺利地开展。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地区差异大,气候环境有别,生物实验材料不尽相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由此带来了环境的变迁,以前常用的实验材料已逐渐消失。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做不了,实验方案也就落空了。
  这时,教师就应该另想办法,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本土教学资源,巧选实验材料,妙设实验方案,以取代教科书中的实践活动和实验方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现在已经有很多生物教师这样做了,而且效果非常好。
  这种做法具有创新性、灵活性,不仅能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還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值得推广。
  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该实验选取的材料——鼠妇是农村中常见的小动物,以前在房前屋后都容易捕捉到,实验设计方案也巧妙实用,操作简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实验能正常进行,教学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展,环境的变迁,鼠妇现在已很难找到了;② 学生在寻找鼠妇时,无意中损坏了一些环境设施,造成不良的影响;③ 即使能找到几只鼠妇,也因经过多次实验后,要么鼠妇对光产生了适应性,使实验现象不明显,要么鼠妇因损伤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④ 鼠妇有假死性,这也会影响实验开展的进程,因而实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此,笔者选用了罗非鱼来代替鼠妇,同时设计并实施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材料和器具:
  选取来源相同、大小与体色一致的罗非鱼6尾(约500 g/尾,并预先存放于一个不透光的容器中),大小适中的不锈钢盆两个(目的是为了不透光,并便于观察),遮光板一块,网袋(或沥捞)一个,水适量。
  方法步骤:
  第一步:先将两个不锈钢盆分别标为1号、2号,分别在两个盆中注入适量的清水,以能浸没鱼背为准。
  第二步:将准备好的罗非鱼随机分为A、B两组(各三尾),用网袋捞取A组鱼放入1号盆中,同时将B组鱼放入2号盆中,快速观察并记录两组鱼的体色情况(注意:因为罗非鱼的鳍有非常锐利的刺,容易伤人,所以不能徒手捕捉,同时罗非鱼的体色变化较快,需轻快操作)。
  第三步:将1号盆用遮光板遮光,2号盆敞开,并在阳光下进行光照,约2~3 min,若光线不足,亦可用较强的灯光照射;
  第四步:3 min后,快速将1号盆和2号盆放在一起,并揭开1号盆的遮光板。
  第五步:尽快观察两组罗非鱼的体色特征,对比A、B两组鱼的体色差异;记录观察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刚开始时,两组鱼的体色其本相同,均为深灰色,当A组鱼遮光、B组鱼光照后,A组鱼体色没有变化,而B组鱼的体色明显变为浅灰色,而且两组鱼在比较过程中由于又处于同一环境条件(光照)之中,体色很快又趋于相同。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光对罗非鱼的体色有影响,即环境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该实验有显著的优点:首先,实验材料易得。在我国南方,罗非鱼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价格便宜,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适应性,可多次重复使用,实验完成后还可另作他用,不会造成浪费。
  其次,实验设计简单、巧妙,操作简便实验结构明显,这对于刚接触生物实验的初中学生来说更适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挫折感。
  再次,该实验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了本地区的教学资源,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就在身边,并不是不着边际,深奥难学。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新奇,趣味性高,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由此可见,在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的生物实验材料鼠妇完全可以用罗非鱼代替,这也说明了生物实验教学必须有灵活性、创新性。
  教师要在组织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巧选实验材料,妙设实验方案,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接受新知识,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探究精神,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7.
  [2] 张艳娟,果酒酿制的替代实验——米酒的酿制[J].中学生物学.2012,6.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下面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地面上的植物”一节中被子植物为例,阐述精选多样化材料辅助教学,创设多元化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1 设计理念基础  1.1 教材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从地面上的多种生态系统人手,通过介绍一些典型植物的生
摘要以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采用本校“3 1”教学策略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节概念教学。教学中以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过程的真实实验材料为素材,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基于学生对资料的分析与探究、抽象与概括,帮助学生分析物质和能量变化,概念建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并以此来建构“光合作用过程”这一核心概念。以期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中生物课堂的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概念教
摘要 以细胞呼吸为例,探讨四环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创建高效创新课堂模式,适应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四环节教学法;细胞呼吸;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 91  文献标志码B  生物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科目。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校依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提出
近几年以整式加减为载体的中考题新颖别致,注重实际应用,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下面就让罗老师带大家一睹整式加减的新风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高阶思维;假说-演绎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划分为6个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记忆、理解和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
摘要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提出较好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体验重历式教学,即引导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下开展主动探究与知识建构,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使其逐步形成高中生物学科中倡导的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  关键词科学史教学 体验重历 假说演绎法 生物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科学史教学是生物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
摘要:“课程思政”是将挖掘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隐性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全方位发展理念。《汽车商务礼仪》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于人文科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汽车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契入点和实施方法。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初步取得育人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敬业 文明 汽车商
摘要 通过试题引发对食物链中几种鱼类分层现象及原因的思考,设计实验对5种不同食性鱼类的外形和消化器官进行形态学对比,探讨不同食性鱼类分层现象与环境的关系。同时,通过解剖结构绘图、互动交流展示等环节,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的认识。  关键词 鱼类 食性 环境 分层现象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91 文献标志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实验思路题对综合思维能力要求高,但考生失分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弱,不能将已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推理运用。通过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将促进知识之间的关联,迁移推理,形成实验思路。  1 结构化思维与迁移理论  结构化思维是通过分类归纳,将要解决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相互联系又条理清晰的关键问题,再分析,寻找事实基础。其核心是简化信息和选择重要事实,从复杂问题中抓住问题的核心。其本质是搭
摘要:以一节公开课“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第一课时)”为例,评析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以便更好地达成相关学业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 动物细胞培养 学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举例说出生物工程及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针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某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