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多来,我陆陆续续写下了一点所谓的文章,记录下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感悟和思考,有人把这叫心路历程,有人把这叫对教育的守望,也有人把这叫对教育的热爱和忠诚。我还没有体会到那样的情怀,也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我之所以有写的冲动,源于对自己的不满和再认识。工作多年,虽然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认同,但心里总是空荡荡的,生活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刚开始不明确,可写着写着逐渐明晰起来——我缺少了对生活的热情,缺少对内心的自省,缺少了对灵魂的忠诚。
多年来的工作历炼,我终于“成熟”和“稳重”起来,可也逐步变得自私、冷漠、圆滑,对人对事不再有真诚,对工作不再有虔诚,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哪里去。灵魂在呐喊,内心在煎熬,我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心乱如麻。
写,让我清醒,让我觉醒。写自己的教学,写自己的生活,写和学生的故事。把点点滴滴的观察和思考书写出来,生活仿佛推开了一扇窗,见到了和煦的晨光,仿佛身处黑暗穿透浓雾看到明灯。我抓住了拯救自己的稻草,并牢牢抓紧,一路写来。写,让浑浊污垢的我变得清澈透明;写,让内心不再有空洞与彷徨;写,让我不再愤世嫉俗、自我作贱,我不再骂自己,恨自己,感觉自己没那么坏;写,让我和自己相逢,让我认清了自己:你还有这样的选择,你还有别样的年华,你还可以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精彩来。我对自己说,我要换个活法。
写,以人为镜,审视自己。记得前几年我校有几位老教师,头发花白,眼花耳背。赵老师迷上了喝酒,糜烂了生活,糊涂了岁月;钱老师迷上了打牌,夜不成寐,鏖战到天亮,牌友戏称他为“银行”,缺钱了就到他那儿取;孙老师越老越迷信,讲课吓得学生哇哇叫;李老师远离了教师群体,渐行渐远,越来越孤独。同事们以他们为“榜样”,说你老了像“赵酒坛”,我老了像“钱银行”,他老了像“孙迷信”……几年前的玩笑回响在耳际,蓦然回首,心惊胆战。有首歌这样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继续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不用等老,我真的会像“你”,我会提前变成“你”。我无意亵渎和取笑那些老教师,在我进校时,“你们”给予了我亲切的笑容和关怀,可我决不苟同“你们”的思想和做法,“你们”用萎靡把青年人引向颓废,迷失了自己,也泯灭了青年人的梦想。当然,还得感谢“你们”,你们为青年人做了“梯子”的时候,也为后来者做了“镜子”,让迷茫者清醒,让糊涂者明白,让有志者进取,让有为者创造。
写,收获真诚,从容大度。写学生,学生活泼可爱;写老师,老师光彩照人;写生活,生活鲜花遍地。真诚书写时,真情缓缓流淌,浇灌着自己的心田,滋润着自己的心灵。书写化为生活,生活不再急功近利,对人对事变得从容大度。写下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人生。
写,体验激情,汇聚思想。写,总是伴随着读书和思考,静下心来,读读教育专著,品品名师人生。身边琐碎事,不再尽付笑谈中。捡起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汇集成“青山”,形成自己的“资料库”,小事就有了内容和内涵。慢慢打理自己的“资料库”,其人其事,其情其景如同夕阳,绚丽无比,书写的欲望如同燃烧的烈火,不可抑制,于是文章形成了。细细梳理“资料库”,有时一股灵气突然涌出,豁然开朗,思想呈现了。
写,坚守与执着,希望与光明。写的体验是快乐的,写的过程是沉重的。写,需要长期地坚守。守望教育,书写教育,我看到了教育发展的晴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和光明。“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我将长期坚守,矢志不渝。
于永正在《盘点自己》一文中说:“写,是最全面、最深刻、最理性、最冷静的思考。”窦桂梅说:“写,丰富教师的灵魂,去掉人身上的匠气。写,改变人的生命属性。”是的,写,会丰富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人生。
(作者单位:甘肃靖远煤业公司魏矿学校)
责任编辑赵霭雯
多年来的工作历炼,我终于“成熟”和“稳重”起来,可也逐步变得自私、冷漠、圆滑,对人对事不再有真诚,对工作不再有虔诚,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哪里去。灵魂在呐喊,内心在煎熬,我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心乱如麻。
写,让我清醒,让我觉醒。写自己的教学,写自己的生活,写和学生的故事。把点点滴滴的观察和思考书写出来,生活仿佛推开了一扇窗,见到了和煦的晨光,仿佛身处黑暗穿透浓雾看到明灯。我抓住了拯救自己的稻草,并牢牢抓紧,一路写来。写,让浑浊污垢的我变得清澈透明;写,让内心不再有空洞与彷徨;写,让我不再愤世嫉俗、自我作贱,我不再骂自己,恨自己,感觉自己没那么坏;写,让我和自己相逢,让我认清了自己:你还有这样的选择,你还有别样的年华,你还可以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精彩来。我对自己说,我要换个活法。
写,以人为镜,审视自己。记得前几年我校有几位老教师,头发花白,眼花耳背。赵老师迷上了喝酒,糜烂了生活,糊涂了岁月;钱老师迷上了打牌,夜不成寐,鏖战到天亮,牌友戏称他为“银行”,缺钱了就到他那儿取;孙老师越老越迷信,讲课吓得学生哇哇叫;李老师远离了教师群体,渐行渐远,越来越孤独。同事们以他们为“榜样”,说你老了像“赵酒坛”,我老了像“钱银行”,他老了像“孙迷信”……几年前的玩笑回响在耳际,蓦然回首,心惊胆战。有首歌这样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继续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不用等老,我真的会像“你”,我会提前变成“你”。我无意亵渎和取笑那些老教师,在我进校时,“你们”给予了我亲切的笑容和关怀,可我决不苟同“你们”的思想和做法,“你们”用萎靡把青年人引向颓废,迷失了自己,也泯灭了青年人的梦想。当然,还得感谢“你们”,你们为青年人做了“梯子”的时候,也为后来者做了“镜子”,让迷茫者清醒,让糊涂者明白,让有志者进取,让有为者创造。
写,收获真诚,从容大度。写学生,学生活泼可爱;写老师,老师光彩照人;写生活,生活鲜花遍地。真诚书写时,真情缓缓流淌,浇灌着自己的心田,滋润着自己的心灵。书写化为生活,生活不再急功近利,对人对事变得从容大度。写下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人生。
写,体验激情,汇聚思想。写,总是伴随着读书和思考,静下心来,读读教育专著,品品名师人生。身边琐碎事,不再尽付笑谈中。捡起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汇集成“青山”,形成自己的“资料库”,小事就有了内容和内涵。慢慢打理自己的“资料库”,其人其事,其情其景如同夕阳,绚丽无比,书写的欲望如同燃烧的烈火,不可抑制,于是文章形成了。细细梳理“资料库”,有时一股灵气突然涌出,豁然开朗,思想呈现了。
写,坚守与执着,希望与光明。写的体验是快乐的,写的过程是沉重的。写,需要长期地坚守。守望教育,书写教育,我看到了教育发展的晴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和光明。“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我将长期坚守,矢志不渝。
于永正在《盘点自己》一文中说:“写,是最全面、最深刻、最理性、最冷静的思考。”窦桂梅说:“写,丰富教师的灵魂,去掉人身上的匠气。写,改变人的生命属性。”是的,写,会丰富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人生。
(作者单位:甘肃靖远煤业公司魏矿学校)
责任编辑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