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义
  学生能够从观察中寻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就能够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
  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具体阐述。
  1.激发初中生的观察兴趣
  激发初中生的观察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从本质上激发初中生的观察兴趣,才能够提高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积极性。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本身具有美的魅力,而这种美的魅力集中体现在数学的简单性、统一性、对称性和奇异性方面。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数学图形的外在美,激发起观察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科学观察。任何事物的观察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如果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无序观察,其找不到观察的方法,也会失去观察的信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已知:如图,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则一共有几条线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通过这样的引导来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第二,培养观察的全面性。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考虑问题及观察问题往往都存在片面性。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存在内在联系的事物加以思考。如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x+1)2=2,③(x-2x-1)2=0.为了加强学生观察的全面性,教师可以提出以下观察要求: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③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这样的观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思考中得以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工作的总结,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知识的规律,但是因为总结能力较差,因此无法更好地总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总结知识,使观察的结论全面、完整。
  第三,掌握观察的步骤。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有一定的步骤的,要将观察的步骤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会应用。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一般的观察步骤包括:①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中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准备工作;②在观察的过程中随时做好观察记录。需要注意的是,观察记录一定要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③根据观察记录来进行分析与汇总,得出最终结论,提升学生观察的能力。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保持耐心,才会获得明显效果。
  3.加强多媒体的应用
  加强多媒体的应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措施。数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很多知识教师靠板书或者是口头所无法表述清楚,学生无法从中认真观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的应用。在讲述对比观察的时候,数学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观察力。多媒体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直观逼真、动感有致的精彩画面和各种图片,来揭示数学学科中对比这一本质,让学生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更直观地认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系统。
  另外,在课件设置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热点,制定精美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观察,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初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从主观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继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