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甚至认为人工智能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高度,人类社会迎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既是新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如何抓住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公共图书馆。
关键词:人工智能;公共图书馆;发展途径
依托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种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到公共图书馆分类、检索、咨询、服务评价等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公共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管理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履行自身社会职能的助推器。
一、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往往有赖于国家财政扶持,虽然说国家在这方面投入越来越重视,但实际的经费投入往往只能够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在人工智能建设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
(二)图书馆相关设备老旧
我国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大多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建或者改建的,使用至今已经几十年,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已经趋于老化,甚至有部分已经成为图书馆功能与服务升级的桎梏。
(三)新改扩建馆舍设计理念落后
公共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审计,但是受到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局限性,在功能布局、定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到人工智能时代各种功能的推展与开发。
(四)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人工智能时代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现阶段国内各图书馆馆员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还比较老旧的情况,整体素质并不高,馆员的知识结构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不相符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
二、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策略
(一)配备现代化的智能设备
公共图书馆的有序运行也离不开各种设施设备,除了配合基本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图书加工、音频、视频编辑等基本的设备外,还可以在馆内增设诸如电子阅读器、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化设施,将数据分析与管理相关的智能软件系统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去,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增加各种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引导读者去使用电子数据库。
(二)积极引入各种新技术
公共图书馆作为汇集各种知识的殿堂,要站在时代的前言,结合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求将已经成熟的各种技术引入到管理中去,在为读者提供更便捷、新颖、舒适的阅读服务体验的同时,减轻馆员的工作压力。比如通过VR技术可以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图书馆阅读,智能机器人能够为读者提供集咨询、导航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内容。
(三)深入挖掘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公共图书馆配备的自动借阅机、自助查询设备等智能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读者关于阅读习惯、阅读喜好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公共图书馆要将这些智能设备上的数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中挖掘出不同的读者群体在借阅需求、阅读习惯等方面的相关信息,精准区分读者群体,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更好的满足堵着的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四)全面加强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构建工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各大公共图书馆中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这种依托于网络开展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够为读者进行图书资源的查询检索等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由于网络本身所固有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点,网络有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比如很容易是多啊攻击,一旦网络出现问题,整个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系统都可能陷入瘫痪,不仅无法正常提供信息服务,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数据资源的丢失,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的基础上要全面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不仅要切实保护读者的个人隐私安全,还要为图书馆配备更高安全系数的网络安全防护网络,避免黑客、病毒等破坏图书馆网络,同时要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提前制定网络安全预警机制与应急方案,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启动。
(五)重视馆员队伍建设
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化设备被应用到图书馆中,公共图书馆馆员作为读者在知识殿堂畅游的引导者,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图书馆管理知识,还要对馆内配设的各种智能设备进行灵活使用。由于技术一直处于更新换代的状态,公共图书馆要制定长远的人才储备计划,在开展馆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建立起系统的馆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馆员开展专题培训,从基本管理技能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全面提升馆员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还可以组织馆员进入高校相关专业开展专业的深造。
(六)不断优化现有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
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其不断创新原有的管理模式,从结构上来说注重网络化与系统化管理,从管理手段上来说要注意提升管理的程序化与自动化水平,从管理内容上来说要注重管理的变准化与规范化,从管理方法上来说要切实开展制度化管理,要打造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打造与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作为新时代科技革命推行的内在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公共图书馆中也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作为社会书房,人类文化的收藏家,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公共图书馆要充分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契机,将相关技術引入到图书馆服务中去,打造一个与时俱进、更能满足人们现代化需求的新型智能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卢章平,梁炜,刘桂锋,等.信息 - 知识 - 智能 转换视野下图书馆创新空间演变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6):11-17.
[2]谌立新.创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经验 及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6):2-5.
[3]张文竹,邵波.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 分析及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5):61.
关键词:人工智能;公共图书馆;发展途径
依托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种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到公共图书馆分类、检索、咨询、服务评价等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公共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管理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履行自身社会职能的助推器。
一、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往往有赖于国家财政扶持,虽然说国家在这方面投入越来越重视,但实际的经费投入往往只能够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在人工智能建设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
(二)图书馆相关设备老旧
我国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大多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建或者改建的,使用至今已经几十年,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已经趋于老化,甚至有部分已经成为图书馆功能与服务升级的桎梏。
(三)新改扩建馆舍设计理念落后
公共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审计,但是受到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局限性,在功能布局、定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到人工智能时代各种功能的推展与开发。
(四)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人工智能时代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现阶段国内各图书馆馆员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还比较老旧的情况,整体素质并不高,馆员的知识结构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不相符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
二、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策略
(一)配备现代化的智能设备
公共图书馆的有序运行也离不开各种设施设备,除了配合基本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图书加工、音频、视频编辑等基本的设备外,还可以在馆内增设诸如电子阅读器、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化设施,将数据分析与管理相关的智能软件系统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去,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增加各种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引导读者去使用电子数据库。
(二)积极引入各种新技术
公共图书馆作为汇集各种知识的殿堂,要站在时代的前言,结合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求将已经成熟的各种技术引入到管理中去,在为读者提供更便捷、新颖、舒适的阅读服务体验的同时,减轻馆员的工作压力。比如通过VR技术可以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图书馆阅读,智能机器人能够为读者提供集咨询、导航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内容。
(三)深入挖掘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公共图书馆配备的自动借阅机、自助查询设备等智能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读者关于阅读习惯、阅读喜好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公共图书馆要将这些智能设备上的数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中挖掘出不同的读者群体在借阅需求、阅读习惯等方面的相关信息,精准区分读者群体,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更好的满足堵着的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四)全面加强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构建工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各大公共图书馆中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这种依托于网络开展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够为读者进行图书资源的查询检索等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由于网络本身所固有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点,网络有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比如很容易是多啊攻击,一旦网络出现问题,整个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系统都可能陷入瘫痪,不仅无法正常提供信息服务,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数据资源的丢失,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的基础上要全面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不仅要切实保护读者的个人隐私安全,还要为图书馆配备更高安全系数的网络安全防护网络,避免黑客、病毒等破坏图书馆网络,同时要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提前制定网络安全预警机制与应急方案,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启动。
(五)重视馆员队伍建设
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化设备被应用到图书馆中,公共图书馆馆员作为读者在知识殿堂畅游的引导者,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图书馆管理知识,还要对馆内配设的各种智能设备进行灵活使用。由于技术一直处于更新换代的状态,公共图书馆要制定长远的人才储备计划,在开展馆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建立起系统的馆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馆员开展专题培训,从基本管理技能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全面提升馆员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还可以组织馆员进入高校相关专业开展专业的深造。
(六)不断优化现有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
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其不断创新原有的管理模式,从结构上来说注重网络化与系统化管理,从管理手段上来说要注意提升管理的程序化与自动化水平,从管理内容上来说要注重管理的变准化与规范化,从管理方法上来说要切实开展制度化管理,要打造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打造与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作为新时代科技革命推行的内在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公共图书馆中也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作为社会书房,人类文化的收藏家,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公共图书馆要充分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契机,将相关技術引入到图书馆服务中去,打造一个与时俱进、更能满足人们现代化需求的新型智能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卢章平,梁炜,刘桂锋,等.信息 - 知识 - 智能 转换视野下图书馆创新空间演变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6):11-17.
[2]谌立新.创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经验 及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6):2-5.
[3]张文竹,邵波.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 分析及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