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前后,韩国已经比较圆满地完成信息化基本工程建设。通讯光缆四通八达,电脑普及率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也非常高。全国各中小学达到100%的入网率,生机比在6∶1以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非常蓬勃地开展。韩国教育技术学术界继E-learning的沸沸扬扬的探讨以后,近年来,出现了新的话题和研究领域——U-learning。
U-learning(无缝学习)指的是Ubiquitous环境下的学习。Ubiquitous computing,或者pervasive computing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电脑或网络的限制,很自由地连接到网络的信息技术环境。具体来说,Ubiquitous computing是给世界所有物体插入芯片,通过网络连接,创造电脑“无处不在”的环境,并进行运算的方式。实现Ubiquitous必须以适用于家电产品、家具、汽车等所有事物的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为前提。真正的Ubiquitous只能在所有尖端技术可以自由组合的最终阶段才能实现。
在教育上,U-learning是为了克服E-learning 的限制而提出来的。一般来说,E-learning是利用网络空间来实现的,但是网络仅仅是连接在网上的人们的共同体,虽然超越时空,但并非与现实的时空自然地融合的。以荧光屏为界面的E-learning主要是以视觉为中心,而视觉化的客观信息就不能考虑情感和价值观因素。超出如此界限的教育环境就是U-learning环境。
U-learning与E-learning的最大的区别是:创造智能化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信息。这与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学校进行学习或通过网络获取学习信息有很大的差异。U-learning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生中心教育。在U-learning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所有的实际空间成为学习的空间。知识的获得、储存、编辑、表现、传授、创造等的最优化的智能化环境将提高人们的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Ubiquitous是美国PARC(The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研究所研究员Mark Weiser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展望Ubiquitous computing应该是下一代电算的发展趋势。其实U-learning也并非是韩国的专利品。此前,发达国家纷纷将Ubiquitous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策略的重要一项,日本政府正开展所谓的“U-JAPAN”计划,期望在2010年成为Ubiquitous Japan;美国提出“VISION 2020”,展示未来的Ubiquitous教育环境;欧洲提出LEONIE(Learning in Europe: Observatory O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volution)项目,分析了未来的Ubiquitous教育环境和对策。韩国推动“IT839策略”,期望在2007年达到“U-KOREA”的目标。随着“U-KOREA”的建成,U-learning将在韩国更加发展,但真正建成Ubiquitous环境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尽管如此,韩国有很多教授和专家研究Ubiquitous及其教育应用,韩国教育部也多次立项专门研究未来Ubiquitous环境下的教育对策问题,并展开一些U-learning环境下的教育试点工作。
U-learning(无缝学习)指的是Ubiquitous环境下的学习。Ubiquitous computing,或者pervasive computing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电脑或网络的限制,很自由地连接到网络的信息技术环境。具体来说,Ubiquitous computing是给世界所有物体插入芯片,通过网络连接,创造电脑“无处不在”的环境,并进行运算的方式。实现Ubiquitous必须以适用于家电产品、家具、汽车等所有事物的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为前提。真正的Ubiquitous只能在所有尖端技术可以自由组合的最终阶段才能实现。
在教育上,U-learning是为了克服E-learning 的限制而提出来的。一般来说,E-learning是利用网络空间来实现的,但是网络仅仅是连接在网上的人们的共同体,虽然超越时空,但并非与现实的时空自然地融合的。以荧光屏为界面的E-learning主要是以视觉为中心,而视觉化的客观信息就不能考虑情感和价值观因素。超出如此界限的教育环境就是U-learning环境。
U-learning与E-learning的最大的区别是:创造智能化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信息。这与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学校进行学习或通过网络获取学习信息有很大的差异。U-learning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生中心教育。在U-learning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所有的实际空间成为学习的空间。知识的获得、储存、编辑、表现、传授、创造等的最优化的智能化环境将提高人们的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Ubiquitous是美国PARC(The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研究所研究员Mark Weiser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展望Ubiquitous computing应该是下一代电算的发展趋势。其实U-learning也并非是韩国的专利品。此前,发达国家纷纷将Ubiquitous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策略的重要一项,日本政府正开展所谓的“U-JAPAN”计划,期望在2010年成为Ubiquitous Japan;美国提出“VISION 2020”,展示未来的Ubiquitous教育环境;欧洲提出LEONIE(Learning in Europe: Observatory O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volution)项目,分析了未来的Ubiquitous教育环境和对策。韩国推动“IT839策略”,期望在2007年达到“U-KOREA”的目标。随着“U-KOREA”的建成,U-learning将在韩国更加发展,但真正建成Ubiquitous环境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尽管如此,韩国有很多教授和专家研究Ubiquitous及其教育应用,韩国教育部也多次立项专门研究未来Ubiquitous环境下的教育对策问题,并展开一些U-learning环境下的教育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