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中国劳工生存状况调查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来韩的外籍劳工中,大部分从事的是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在韩国人不愿意从事的3D工种——“危险、艰苦和高污染”(Dangerous、Difficult、Dirty)工作,通过劳动挣点辛苦钱,一般每月收入在80万-150万韩元之间。
  
  1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夺走了在韩国京畿道利川市某冷库打工的12名中国人的生命,另有一名中国女性在爆炸中身受重伤。这起韩国近年来罕见的严重生产事故,引起了中韩两国民众的共同关注,也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在韩的40多万中国籍劳工的生存状况。
  3D工种
  47岁的沈振奉是黑龙江五常市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他和妻子跑过一段中俄边贸,挣了些钱。这几年边贸不好做,加上年龄又大了,夫妇两人就在家呆着。2007年,沈家几个在韩国打工的亲戚劝他们到韩国挣钱。因为是朝鲜族,在韩国有亲戚介绍,身边三个儿女也都已成人,沈振奉夫妇决定到韩国去“闯一闯”。2007年的6月和8月,两人先后登上飞往韩国的航班,开始他们在韩国的打工生涯。
  同大多数初来乍到的中国朝鲜族同胞一样,沈振奉选择了到工地打零工,而妻子则在餐厅找了份工作。在韩国,打一天短工的工钱是7万-10万韩元(1万韩元折合76元人民币),而在餐厅帮忙一个月可挣到100万韩元。虽然工作辛苦,两人也不能经常见面,但收入毕竟比在东北老家高多了。
  沈振奉以前出过车祸,腰不好,年纪又大,干不了太重的活。2008年初,他经人介绍到京畿道利川市郊区的一家冷库帮忙。1月7日上午,他被安排到冷库地下室给管道扎保温材料。上午10点46分,冷库地下室突然发生连续爆炸,火焰和浓烟吞没了现场施工的40名工人,沈振奉也未能幸免。他的工友回忆说,发生事故时,沈振奉正骑在3米多高的管道上给管道包裹保温材料,而大火是首先从天花板开始蔓延的。同沈振奉一起遇难的,还有其他11名中国公民,其中7人来自同一家族。(注:应遇难者家属要求,“沈振奉”为化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曾大量向德国、中东等地输出矿工、护士和建筑工人以换取外汇,海外劳工一度是韩国特色的出口产品。但随着韩国人均GDP在2007年迈入2万美元大关,韩国经济在跃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同时,却出现了结构性失业增加和体力劳动者不足同时存在的现象。
  一方面,韩国年轻一代不愿从事体力劳动,人人都想在工作舒适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就业,否则宁可在家赋闲,形成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人口。另一方面,韩国的工厂、农业、渔业、餐饮业、建筑业却因为缺少劳力而不得不从海外招募外籍劳工。
  为弥补劳动力缺口,韩国政府近几年来每年有计划地引进10万名以上的外籍劳工到韩国就业。据韩国出入境管理部门统计,目前在韩国的外籍劳工数量在50万人左右,其中还不包括非法滞留者。
  为吸引更多的海外劳力,从2007年3月开始,韩国政府放宽了对海外朝鲜族入境打工的限制,允许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朝鲜族劳工在韩国没有任何亲属关系的情况下,到韩国访问和就业。这些地区的朝鲜族每入境一次,就可以停留3年,在签证有效时间(5年)内可以自由出入境,工作的行业也从此前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扩大到养殖、运输等32个行业。
  这些来韩的外籍劳工中,大部分从事的是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在韩国人不愿意从事的3D工种——“危险、艰苦和高污染”(Dangerous、Difficult、Dirty)工作,通过劳动挣点辛苦钱,一般每月收入在80万-150万韩元之间。其中,建筑和服务业收入相对较高,市场需求也较大,韩国政府制订了政策,优先让朝鲜族在这些行业就业。
  由于有相对便利的签证和优惠的就业政策,来韩国的中国劳工中绝大多数是朝鲜族。利川冷库爆炸中,12名中国死者和1名中国受伤人员,都是来自东北三省的朝鲜族。
  据韩国劳动部统计,韩国2004年死于生产事故的外籍劳工为74名。随着外籍劳工的增加,这一数字不断上升,到2006年已经增加到94人。据中国驻韩使馆领事部提供的数据,2007年共有43名中国籍劳工在韩国在工作中死亡。中国籍的劳工工伤死亡人数,几乎占到外籍劳工工伤死亡总数的45%左右。
  
  悄然兴起的新唐人街
  
  历史上,韩国仁川的善邻洞(前清朝租界)和首尔的小公洞(前清朝总督府)一带,曾经是商业繁华、人声鼎沸的华人聚居区。由于上世纪30年代的排华运动和70年代的限制华商政策,大批华人或举家外迁,或搬离闹市,使得韩国失去了像样的唐人街。
  
  中韩建交以后,两国经贸和人员往来急剧增长,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韩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出口对象国。2007年,中韩两国人员往来超过600万人次。
  在浩浩荡荡的经济和人员交流大潮中,为数不少的中国人选择了留在韩国创业谋生,并在韩国的安山和九老等地悄然形成了新的唐人街。
  与历史上位居大都市中心的老唐人街相比,新兴的唐人街都在卫星城市的城郊接合部或者工厂,靠近中国劳工聚居区。在这些主要以中国劳工为顾客的商业街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同时写有中韩文的招牌。这些店虽然规模都不大,卖的也主要是日用杂货和中国食品,但生意十分红火,吸引了大批在韩工作的中国人,随处可以听见东北口音的普通话。特别是安山和九老的两条唐人街,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甚至被当地政府列为未来发展经济的重点区域。中国银行还在安山专门开设支行,以方便当地的中国劳工向国内汇款。
  据中国驻韩使馆领事部统计,目前持有效期在3个月以上入韩签证在韩国生活和工作的中国公民超过44万,其中30万是朝鲜族,剩下的基本上是汉族。
  中国劳工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劳工群体。
  
  中国劳工生存状态
  
  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记者曾在安山的中国银行附近随机对95名中国人进行了抽样调查,从结果中可以勾勒出这个群体的大致面貌。
  在被调查者中,男性70人,占总数的73.7%,女性25人,占总数的26.3%。其中,30岁以下的只有8人,占总数的8.4%;而31-40岁的占51人,占总数的53.7%,40-45岁的19人,占总数的20%,45岁以上的17人,占总数的17.8%。在这些主要年龄段在30岁-45岁的青壮年中,91.6%的人已婚,他们到韩国打工挣钱后将大部分收入寄给家人,一般都性格温和、吃苦耐劳。
  从学历来看,在韩中国劳工普遍学历不高。被调查者中有85人是高中或初中学历,占总数的89.5%,大学以上学历的只有10人,仅占10.5%。这也是中国劳工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所从事的工作来看,56.8%的被调查者在制造业工作,27.4%的人在建筑业工作,在服务业工作的占15.8%。
  调查结果还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国劳工从事的是不稳定的临时性工作,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被调查者中,在同一岗位工作不满3个月的占总数的23.2%,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在3个月到1年的占36.8%。连续在同一企业工作1-2年的占18.9%,连续工作两年以上的占21%。
  这一点还可以从他们被雇佣的企业规模看出。在被调查者中,有54人工作的企业员工总数不超过10人,占总数的56.7%;27人工作的企业规模在11-30人之间,占总数的28.5%;企业雇员总数在31人以上的只有14人,占总数的14.5%。
  在韩国,小企业往往意味着低工资和低福利。2007年上半年,韩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首尔平均每户的月收入为333万韩元,这一数字基本上反映了韩国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与这一数字相比,中国劳工的收入要低得多。在被调查者中,月收入在80万-100万韩元的有21人,占22.1%;月收入在101万-120万的有34人,占35.8%;月收入在121万-150万的有24人,占25.4%;月收入超过150万有16人,占总数的16.8%。
  与低收入成对比的是,中国劳工的劳动时间要远远超过韩国每周40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从统计来看,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下的只占总数的14.8%,工作48-60小时的占38.9%,工作60-70小时的占10.5%,而周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竟然占到35.8%。
  对于在韩国的中国劳工来说,不稳定的工作、相对较低的收入和超长时间的劳动,几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共同特点。为了省钱,他们的吃住条件都很差。劳累、失业、疾病、简陋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得在韩国生活的中国劳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07年,共有270名中国公民在韩国非正常死亡,其中死于疾病的101人,死于自杀的21人,还有24人死因不详。这些中国劳工怀着淘金梦来到韩国,却客死他乡,留给他们家人的是无尽的哀思。
  
  去留间的彷徨与困惑
  
  记者在抽样调查中发现,经济原因是中国劳工来韩的主要驱动力。75.8%的在韩中国劳工在中国国内的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尽管韩国物价是中国的5-8倍,劳动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毕竟收入要比国内高得多。
  抽样调查还得出一个令记者感到意外的结果,那就是无论是朝鲜族还是汉族,绝大部分在韩国的中国劳工都表示不会在韩国长期定居,在韩国辛苦几年只是为了将来回国过稍好一些的日子。
  记者认为,这恐怕与韩国从制度到社会氛围都很“排外”不无关系。韩国的教科书和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强调“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法律规定外国人加入韩国籍的条件非常严格,而作为外国人在韩国生活又有着诸多不便,比如不能进行网上交易、很难申请信用卡等等。
  韩国社会崇尚高学历和光鲜体面的大公司白领职位,森严的社会等级无形中仍然存在,除极少数近年来韩国留学后进入韩国各大公司从事各种研究和贸易工作的“新中国打工族”外,绝大多数中国劳工很难打破等级壁垒,真正融入韩国社会。
  对于这一点,大部分中国劳工在来韩国打工前就有思想准备。“辛苦几年,尽可能地多攒些钱回国”的朴素想法,是中国劳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法宝”。
  相对而言,很多朝鲜族打工者的心态更为复杂一些。自韩国去年开始对朝鲜族实行访问就业制度后,朝鲜族来韩国打工变得更为方便。很多朝鲜族对韩国抱有很高的期待,认为自己可以凭借相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很容易融入韩国社会,甚至扎根韩国社会,最终过上和韩国亲戚一样的生活。
  按理说,在韩中国劳工中,朝鲜族相对工作更为稳定、报酬也更多,但从中国劳工通过中国银行向国内汇款的金额来看,其他民族的中国劳工汇款金额反而相对更多、更为固定。几位朝鲜族同胞告诉记者,由于希望自己的生活能与韩国的亲戚一样,他们每月的消费额不知不觉高出一起工作的其他外籍劳工很多。当问及是否会长期在韩国定居时,他们考虑片刻后说,来韩国一段时间后,想法变得实际了许多。作为中国籍劳工,自己再怎么努力,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处于韩国社会的底层,而且工作缺乏稳定性,雇佣企业也没有培训和长期使用的打算。现在很多韩国人都发现,花相同的钱可以在中国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而打算今后到中国定居。大部分朝鲜族打工人员也都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决定以后还是要回到中国去。
其他文献
国际劳务输出,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并非新鮮名词。中国的劳工为韩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中国劳工自身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这个现象是建立在低层次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就像中国低层次廉价商品风行全球一样,中国的低层次廉价劳动力也为一些经济发展较快而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所钟爱。韩国利川冷库爆炸事件让我们看到,低层次廉价劳动力是伴随着危险、艰苦、高污染、低收入、缺乏应有劳动保障等等问题而存在的
河北省政协委员提议石家庄改名,很多人說这个提议很无聊,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我以为,人们应该关心的是政协委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议?委员应该怎样参政,其提案或建议要不要讲究质量。毋庸讳言,人们对各个层次的有些两会代表和委员,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评论。比如,有些政协委员多年拿不出一次提案;有些委员“现炒现卖”,结果被指为“小学生水平”;还有委员专门找那些无关国计民生、偏离参政主题的内容来提交毫无意义的提案,
天黑了,虽然已经放寒假,奂禹却既不能看电视,也不能在电脑上玩游戏,夜晚唯一的娱乐,是盯着桌上一支蜡烛,看它慢慢燃烧。这是7岁的奂禹出生以来,经历的最特殊的冬天,停电已经快一周。  奂禹的家在贵州省东北部的一个县城,灾害性的凝冻天气,让这个县城几乎变成“孤岛”,停电和交通限制,使得县城里物价飞涨,一支蜡烛从1元涨到3元,蔬菜等物资也跟蜡烛一样,涨价3倍。更加偏僻的乡镇里,农民开始动用家里储备的稻谷做
在春节前实施价格干预,首先是要保证一个物价稳定的春节。但干预措施不大可能随春节长假一起结束。  春节将至,面对仍在上涨的物价,政府终于决定出手干预物价。1月9日,国务院决定,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近期不得调整,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不得提高,保持医疗服务价格稳定。1月15日,发改委再次出手,规定粮、油、肉、乳、蛋和天然气生产企业如果要涨价,需要申报
“那并不是石校长的演技好,而是真实的力量,是石校长这个活生生的充满爱心的人物,以及我们真诚的表达,让这支商业广告产生了美妙的效果。”  “我叫石青华,我是光爱学校校长,也是103个流浪儿的爸爸……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学校……我信赖芬必得……中美史克。”  最近,一支短短的电视广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黄金时段花花绿绿、俊男美女云集的广告里,这个名叫石青华、长得甚至有点丑的中年男人,一下子锁定了人们的眼球
在“立春”的日子里,南方的冰雪必将随春风消融。绵绵下跌的A股市场,近日积极信号频现,为投资者送来暖风。尘封5个月之久的股票型基金再度开闸。管理层此时的放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信心。国资委已表示,雪灾不影响上市央企业绩,尽管这次雪灾使中央企业也遭受不小的损失,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广大股民不必担心。根据有关部署,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作出统一安排和相对中长期的打算。
就在几十年难遇的冰雪天气横扫大半个中国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也遭遇了暴风雪天气的冲击。一个在美国的朋友说,当地电视台索性把中国的雪灾插播进去,只见镜头里密密麻麻的人滞留在火车站,30秒一晃而过。  对多数每年都要经历暴风雪的美国人来说,中国的雪灾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几十年来都“春意盎然”的中国南方诸省来说,这次罕见特大雪灾却是始料未及的。  1月中旬以来,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
长沙三名电力职工殉职铁塔下  1月26日,华能长沙电厂职工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来到了59米高的43号电塔,开展覆冰清除工作。当时,线路铁塔上角铁覆冰厚度约为60毫米。中午1点,远处作业的工友看到那座铁塔“消失”了。工友们赶到现场时,周景华已当场牺牲,而罗海文、罗长明在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白雪中的绿色丝带  2月4日,湖南浏阳东乡的宋家乐小朋友在“绿丝带”志愿者的帮助下踏上回家的旅途。连日
从目前上海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就业比率有所下降,根据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反馈,企业对大学生招聘比过去要谨慎。    就业难的新高峰    “对于大学生而言,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既是福音,也是挑战!”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顾晓敏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会上顾晓敏提交了一份《关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对大学生就业
拥挤收费只能是最后一招,在目前状况下,很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早上6点半,家住上海闵行区莘庄的王先生早早地将车开出了小区,驶上沪闵高架,7点左右,王先生提前一个小时来到了位于徐汇区徐家汇地铁站附近的公司,每天上班几乎都要在这个时候到,也已经成为他6年之久的一个习惯。作为公司的一名高级职员,王先生的勤奋在公司员工心中留下了一个表率的印象。  “这个‘勤奋’是被逼出来的!”在与记者聊起这个话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