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念,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我国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相应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内容。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上有所改进,要在以往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课程结构重组,加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有机结合。并充分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课教师 教学理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26-01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越发迅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相应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内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由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其特殊性的规定,许多教师都会明显感觉到教学内容中基本理论多,信息量大,课时有限,很难通过正常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迫在眉睫,而理念上的创新首先要建立在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的基础上,进而进行体系和课程结构上的改良。
1 与时俱进,构建全新体系
(1)课程教学目的的明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起到的并不是对个性思想的禁锢,而是从精神层面上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健全身心和道德修养。要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与此同时课程所倡导的是个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让该课程的教学始终处于学生思想基础建设的地位。
(2)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灌输的知识并不能获益终生。而在紧张的课时当中知识点的讲授也很难细致完成。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重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科学学习和科学教学都要努力地方向。
(3)课程教学内容的改进:选修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按照规定,硕士研究生开设1门必修课程(占2学分,36个学时)的同时,最好添加必修课程相关知识方面的1门选修课程(占1学分,18个学时)。但选修课与必修课内容上的连贯性方面,鲜有处理得当者。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对两者之间的内容进行讲授上的接续,让教学内容更趋于丰富。这样的新体系对于压缩课时,辐射知识点,便于学生灵活运用都有着积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在不同方面对必修课进行着佐证,对于研究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硕士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硕士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都有这很重要的作用。
2 紧跟实际,突出教学效率
(1)开放与继承并行:在课程选择时,我们既注意到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发扬我们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先天优势,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六个二级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紧密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要结合其他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料,让学生有比较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其在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保证学生在对自身所处环境和周边环境有了充分认识和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在自我思想修养方面的不断完善。
(2)针对与广义并行:根据课程内容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并细致的落实教学纲领的教学要求,并认真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该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中心。同时还要注意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和需要,考虑到学生在知识点吸收过程中的碰到的问题。要通过课程实施,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学到老的态度和习惯意识,让研究生学子在正视自我、尊重他人的思想态度下不断自我修正,从而发展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社会人。而我们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性,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微调,以保证知识的有效吸收、课程的顺利进行。
(3)教学与实践并行:根据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课程的时效性、导向性和层次性同样重要。理论联系实际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课程的构建的方针要以教学为基础,形式上要以实践为主体,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通过学生所涉及的多学科知识融合,来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多方面思考,最终让他们主观上肯定并认真贯彻。这在符合现代课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还能增强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现代课程教学建设当中,多学科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是一大关键。同时学生在多学科选修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的个人发展也有这积极意义。
总之,在新形势下,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教学理念创新是党中央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机会,对学生来说,课程理念的创新也更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今后的人生中树立良好的精神思想标杆,打好道德修养基础。
参考文献
[1] (德)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 刘红英.“两课”实践课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 白海若.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5] 冯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05.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课教师 教学理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26-01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越发迅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相应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内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由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其特殊性的规定,许多教师都会明显感觉到教学内容中基本理论多,信息量大,课时有限,很难通过正常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迫在眉睫,而理念上的创新首先要建立在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的基础上,进而进行体系和课程结构上的改良。
1 与时俱进,构建全新体系
(1)课程教学目的的明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起到的并不是对个性思想的禁锢,而是从精神层面上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健全身心和道德修养。要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与此同时课程所倡导的是个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让该课程的教学始终处于学生思想基础建设的地位。
(2)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灌输的知识并不能获益终生。而在紧张的课时当中知识点的讲授也很难细致完成。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重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科学学习和科学教学都要努力地方向。
(3)课程教学内容的改进:选修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按照规定,硕士研究生开设1门必修课程(占2学分,36个学时)的同时,最好添加必修课程相关知识方面的1门选修课程(占1学分,18个学时)。但选修课与必修课内容上的连贯性方面,鲜有处理得当者。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对两者之间的内容进行讲授上的接续,让教学内容更趋于丰富。这样的新体系对于压缩课时,辐射知识点,便于学生灵活运用都有着积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在不同方面对必修课进行着佐证,对于研究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硕士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硕士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都有这很重要的作用。
2 紧跟实际,突出教学效率
(1)开放与继承并行:在课程选择时,我们既注意到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发扬我们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先天优势,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六个二级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紧密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要结合其他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料,让学生有比较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其在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保证学生在对自身所处环境和周边环境有了充分认识和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在自我思想修养方面的不断完善。
(2)针对与广义并行:根据课程内容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并细致的落实教学纲领的教学要求,并认真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该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中心。同时还要注意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和需要,考虑到学生在知识点吸收过程中的碰到的问题。要通过课程实施,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学到老的态度和习惯意识,让研究生学子在正视自我、尊重他人的思想态度下不断自我修正,从而发展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社会人。而我们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性,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微调,以保证知识的有效吸收、课程的顺利进行。
(3)教学与实践并行:根据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课程的时效性、导向性和层次性同样重要。理论联系实际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课程的构建的方针要以教学为基础,形式上要以实践为主体,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通过学生所涉及的多学科知识融合,来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多方面思考,最终让他们主观上肯定并认真贯彻。这在符合现代课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还能增强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现代课程教学建设当中,多学科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是一大关键。同时学生在多学科选修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的个人发展也有这积极意义。
总之,在新形势下,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教学理念创新是党中央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机会,对学生来说,课程理念的创新也更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今后的人生中树立良好的精神思想标杆,打好道德修养基础。
参考文献
[1] (德)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 刘红英.“两课”实践课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 白海若.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5] 冯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