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魅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真假分数的意义后,问学生: 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因a、b都不是确定的数,所以无法确定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在学生经过紧张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当b   又如,学习分数时,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往往混淆不清,以致解题时在该知识点上出现错误,教师虽反复指出它們的区别,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做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9/1 0,第二根截去9/1 0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我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经过讨论,统一认识:“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第一根截去的长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必须知道绳子原来的长度,才能确定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的9/1 0等于9/1 0米,所以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②当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9/1 0大于9/1 0米,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③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9/1 0小于9/1 0米,由于绳子的长度小于9/1 0米时,就无法从第二根绳子上截去9/1 0米,所以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而大于9/1 0米时,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
  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用一题最爱的心去保护孩子个性,而不能用统一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代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现代教育更加注重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和认知方面的差异性。而分层教学正是从这些差异性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使他们得到提高。这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
【摘要】 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开展探究式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自主 合作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建议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现代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小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与与运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具备数学运算与应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且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根据多年经验,提出了
【摘要】 数学语言的正确理解离不开数学阅读能力。要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一要有效地材料,二要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三要立足生活,四要进行切当合理的安排。  【关键词】 数学 阅读 兴趣 方法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的杠杆;学习中没有疑问,思维就没有依托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阅读仅
【摘要】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此影响下,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初中学校教育的重点,和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方向,本文将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能力课堂有效性  一、教师应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知识  俗语道:“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