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15日,在郑州大学穆青研究室,记者一行见到了慕名已久的董广安教授。今年已66岁的她和气可亲,爽朗健谈,几句话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关于好家风好家训对于孩子的影响,董教授深有体会。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公私要分明,公家的东西即使烂那儿也不能要
董广安祖籍河南伊川,却在四川长大,这个时髦老人的微博名便是:五川。也因而惹得不少人问她五川在哪儿,这时,她便露出俏皮的笑。家有兄妹四人的她排行老二,在她儿时的记忆里,父母对他们管教得非常严格。父亲是机关里的干部,从小就教育他们公私要分明,而他也从未从单位拿回家过任何一个东西,哪怕一张稿纸。董广安小时候放学回家,如果家里没人,就到机关相熟的叔叔阿姨的办公室里写作业,有时候钢笔没水了,阿姨就热情地让她吸办公室里的墨水,可她绝不会这么做,而是先用铅笔演算,回家后再继续做。“公家的就是公家的,公家的东西即使烂那也不能要”,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父亲的话还是清晰地回荡在她的耳边。后来董广安当了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的作业纸都有单位的抬头,便觉得很不可思议。有这样的父母,又怎能教育出公私分明的孩子呢?
善于引导,着重关注孩子品格的养成
董广安的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个大忙人,因为母亲“带你去公园”“带你去玩”等许诺都被她忙碌的工作所占据,所以,她常常对妈妈说:“我知道,中文系的那些学生是你亲生的孩子,我是你捡来的。”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时,为培养她的独立性,董广安就不再接送。有一天晚上,女儿回来得很晚,身上的衣服还弄得黑乎乎的。正在焦急等待的董广安生气地问女儿:“放学怎么不及时回来?你不知道家里人很担心吗?”女儿怯生生地说:“妈妈,今天放学时,刚好看到一个拉煤的老大爷的车翻了,我就和同学一起帮他去捡煤球。妈妈,难道我做错了吗?”看着女儿稚嫩的小脸,董广安的心一下子变得柔软,她拉着女儿的手温柔地说:“孩子,你做得很对,衣服脏了可以再洗,妈妈为你感到自豪。”
女儿上初中时,有一次历史考试,那天老师没怎么监考,同学们就都翻开书抄了起来,女儿却觉得考试就是考试,不能糊弄自己,就没有抄,结果别的孩子都考了90多分,她才考了60多分。得知这一情况,董广安坚定地支持了女儿:“你很诚实,这比考一百分还重要。虽然考得不好,但也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以后就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
女儿考上大学时,董广安因为忙于学生工作,没有时间去送她,结果,女儿成了他们那一级唯一一个开学没有家长送、大学四年也没有家长探望的学生。每次提起来,女儿都很自豪,也许,母亲的放手恰恰是另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耳濡目染,女儿对公与私也分得非常清楚,上班后,一次她要去商店里为单位买东西,恰好董广安家里也需要这些,就打电话让女儿一起给捎回来,女儿却拒绝了,她说:“妈妈,你要是买什么东西我下次再去给你买,要是和单位的一起买,就说不清楚了。”对此,董广安很是欣慰。从德国留学回来后,女儿也只是按自己的能力买了一辆几万元的国产小汽车,对此,很多熟人都不屑一顾,说这车丢人,女儿却说:“我觉得挺好,挺喜欢,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这就可以了。”至今,这辆开了七八年的小车,女儿依然很爱惜。
采访结束时,董广安教授说:“现在的很多家长为了挣钱,没有时间去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可以花大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孩子品格的养成。殊不知,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在年少时,良好的家庭影响包含的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会对一个人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进而表现在他的行为和态度上。如今大学校园里案件频发,跟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每个细胞安好,这个社会何愁不安宁?若每个人都能从良好的家风中受益,并将良好的风气融入社会,融入自己的职业中,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和谐且繁荣的景象。”
(董广安,郑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学名师。)
编辑/尤雅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公私要分明,公家的东西即使烂那儿也不能要
董广安祖籍河南伊川,却在四川长大,这个时髦老人的微博名便是:五川。也因而惹得不少人问她五川在哪儿,这时,她便露出俏皮的笑。家有兄妹四人的她排行老二,在她儿时的记忆里,父母对他们管教得非常严格。父亲是机关里的干部,从小就教育他们公私要分明,而他也从未从单位拿回家过任何一个东西,哪怕一张稿纸。董广安小时候放学回家,如果家里没人,就到机关相熟的叔叔阿姨的办公室里写作业,有时候钢笔没水了,阿姨就热情地让她吸办公室里的墨水,可她绝不会这么做,而是先用铅笔演算,回家后再继续做。“公家的就是公家的,公家的东西即使烂那也不能要”,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父亲的话还是清晰地回荡在她的耳边。后来董广安当了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的作业纸都有单位的抬头,便觉得很不可思议。有这样的父母,又怎能教育出公私分明的孩子呢?

善于引导,着重关注孩子品格的养成
董广安的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个大忙人,因为母亲“带你去公园”“带你去玩”等许诺都被她忙碌的工作所占据,所以,她常常对妈妈说:“我知道,中文系的那些学生是你亲生的孩子,我是你捡来的。”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时,为培养她的独立性,董广安就不再接送。有一天晚上,女儿回来得很晚,身上的衣服还弄得黑乎乎的。正在焦急等待的董广安生气地问女儿:“放学怎么不及时回来?你不知道家里人很担心吗?”女儿怯生生地说:“妈妈,今天放学时,刚好看到一个拉煤的老大爷的车翻了,我就和同学一起帮他去捡煤球。妈妈,难道我做错了吗?”看着女儿稚嫩的小脸,董广安的心一下子变得柔软,她拉着女儿的手温柔地说:“孩子,你做得很对,衣服脏了可以再洗,妈妈为你感到自豪。”
女儿上初中时,有一次历史考试,那天老师没怎么监考,同学们就都翻开书抄了起来,女儿却觉得考试就是考试,不能糊弄自己,就没有抄,结果别的孩子都考了90多分,她才考了60多分。得知这一情况,董广安坚定地支持了女儿:“你很诚实,这比考一百分还重要。虽然考得不好,但也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以后就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
女儿考上大学时,董广安因为忙于学生工作,没有时间去送她,结果,女儿成了他们那一级唯一一个开学没有家长送、大学四年也没有家长探望的学生。每次提起来,女儿都很自豪,也许,母亲的放手恰恰是另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耳濡目染,女儿对公与私也分得非常清楚,上班后,一次她要去商店里为单位买东西,恰好董广安家里也需要这些,就打电话让女儿一起给捎回来,女儿却拒绝了,她说:“妈妈,你要是买什么东西我下次再去给你买,要是和单位的一起买,就说不清楚了。”对此,董广安很是欣慰。从德国留学回来后,女儿也只是按自己的能力买了一辆几万元的国产小汽车,对此,很多熟人都不屑一顾,说这车丢人,女儿却说:“我觉得挺好,挺喜欢,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这就可以了。”至今,这辆开了七八年的小车,女儿依然很爱惜。
采访结束时,董广安教授说:“现在的很多家长为了挣钱,没有时间去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可以花大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孩子品格的养成。殊不知,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在年少时,良好的家庭影响包含的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会对一个人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进而表现在他的行为和态度上。如今大学校园里案件频发,跟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每个细胞安好,这个社会何愁不安宁?若每个人都能从良好的家风中受益,并将良好的风气融入社会,融入自己的职业中,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和谐且繁荣的景象。”
(董广安,郑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学名师。)
编辑/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