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指标在过度训练中的应用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过度训练直接影响运动员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如何防治过度训练已经成为体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利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检测与评定,可以及时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训练计划,避免疲劳过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 生化 指标 过度训练
  在现代竞技运动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往往追求大运动负荷和高强度以提高运动成绩,然而由于对运动负荷把握不当,造成疲劳,长时间积累就会导致过度训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因此运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承受运动训练负荷的能力进行检测与评定,可以及时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训练计划,避免疲劳过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成绩。
  一、过度训练概述
  (一)过度训练定义
  运动员长时间训练导致的身体疲劳和机能下降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使其疲劳症状不断增加且运动成绩下降,这种训练称为过度训练[1]。目前对过度训练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大多把它定义为训练与恢复、运动和运动能力、应激和耐受能力之间的一种不平衡。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运动医学分册)中对过度训练的解释为由不合理的、超生理负荷训练引起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重要支撑器官病变的一种运动性疾病。在医学文献中,过度训练有很多表述,它曾被用指超负荷训练、训练过量和过度训练综合症[2]。
  (二)过度训练的分类
  根据不同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表现可分为交感型过度训练症候群和副交感型过度训练症候群;中医学中有人将过度训练分为:气虚型、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阳虚型、心肾不交型五种[3]。
  (三)过度训练的生理机制
  1.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
  机体正常时,自主神经系统和荷尔蒙保持相对平衡,若平衡打破,就会产生类似“运动时差综合症”的效果。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或下降。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了过度训练的发生。
  2.糖原耗竭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能使肌糖原下降,引起疲劳和运动能力下降,而肌糖原下降会导致支链氨基酸氧化及中枢神经疲劳从而导致过度训练。这种假说不是导致过度训练的最终原因,只是引起过度训练的一种原因,因为有研究表明保持肌糖原水平并不能避免过度训练的产生。
  3.自由基假说
  长时间大负荷运动会是机体产生大量性质活跃的自由基从而使得体内的氧化代谢加强,骨骼肌、心肌、肝脏等组织的自由基增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强,自由基及其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可攻击细胞及线粒体等生物膜,造成离子、能量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过度训练。
  4.内分泌改变
  过度训练往往伴随着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当运动结束后恢复期内,内分泌腺的功能应该逐渐恢复,分泌的激素水平也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水平,但是由于机体恢复不足,内分泌器官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持续发展的结果就会逐渐导致内分泌器官代谢调节机能的嘉奖和紊乱。
  5.免疫功能下降
  研究证实,过量训练可导致正常的免疫功能下降,增加运动员感染的机会。一次性力竭运动可导致细胞及体液免疫低下,在此基础上如进行大强度训练,免疫功能将会进一步受损,造成免疫机能的持续抑制,并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能,最终造成神经-内分泌-免疫机能的紊乱,表现为过度训练。
  二、过度训练生化指标监测
  (一)血红蛋白(Hb)
  中国普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g/L、6~14岁低于120g/L、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g/L和120g/L。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最常用的指标。当运动员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运动能力也因此下降。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训练负荷。
  (二)血尿素氮(BUN)
  BUN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氮物质在分解代谢中的产物,其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之中。运动能促进蛋白质代谢,使运动后血浆非蛋白氮(NPN)增加。人体剧烈运动时,由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血中BUN升高,其增加的程度与运动负荷的机体大小、运动员的机能有密切关系,故可将 BUN作为监测训练量、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的一个灵敏指标。
  (三)血尿素
  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mmol/L。运动中血尿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时间30min以上,绝大多数血尿素升高出现在运动持续时间40~60min左右。若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超过8毫摩尔/升,是训练负荷过大的表现。若在训练或比赛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浓度,可以评定恢复状况,血尿素值低表示代谢平衡恢复,即运动负荷适宜,身体机能良好。运动次日晨或第三日晨血尿素值仍超过正常值水平,则表示机体对训练负荷不适应,身体机能较差。
  (四)血清肌酸激酶(CK)
  骨骼肌肌酸激酶是关系到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快速合成ATP、运动后ATP恢复的重要代谢酶。血清肌酸激酶正常安静值范围:男子10~100单位/L;女子10~60单位/L。运动训练可引起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其原因可能与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或肌肉损伤有关。运动强度和负荷量对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都有影响,一般认为,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当负荷强度和量都大时,其酶活性升高最明显。
  (五)尿胆原
  当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或疲劳尚未消除时,早晨起床后尿胆原一般在3安氏单位以上。运动后尿胆原排泄量一般高于安静值,游泳运动员例外。机体疲劳时尿胆原排泄量增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肝功能的下降,使肝脏利用尿胆原重新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下降,因而从尿中排泄量增加。不同运动量训练后,尿胆原排泄量不同。运动量大,次日晨尿胆原排泄量增多,当达到4安氏单位时,人体有疲劳感。
  (六)血睾酮
  血睾酮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对运动员机能评定时,一定要进行自身前后比较。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如自身对照发现血睾酮水平下降则意味着运动员机能下降,对运动负荷不适应;如血睾酮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对运动负荷适应,训练后机体可较快恢复,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4]。
  (七)睾酮与皮质醇比值(T/C)
  血清睾酮和血清皮质醇水平以及两者的比值常被作为了解运动员身体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平衡状态,进而判断疲劳和竞技状态的重要指标。长时间大负荷的运动会造成血清睾酮的下降和血清皮质醇的上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如果T/C值出现大幅度降低,可能是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不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需要对运动员加强营养恢复手段,同时调整训练负荷量;如果其比值不变或升高,则表明机体的分解代谢没有超过合成代谢,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八)蛋白尿
  在运动训练中,蛋白尿等指标由于测试方法简易,常用于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量及训练水平等方面[5]。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开始承担大运动负荷时,身体会产生不适应现象,尿液中尿蛋白排泄量较多,继续坚持一个阶段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训练后,尿蛋白又会减少,这是大运动量训练中身体的适应性反应。如果尿液中尿蛋白排泄量不减少,或反而增加时,表明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不适应训练的运动量,可酌减运动强度或总量。
  (九)尿肌酐系数
  运动员在一个短周期内日尿肌酐的排泄量相当稳定,不受膳食、尿量和一般运动的影响。正常成年男性每天排出肌酐1~1.8g,女性为0.7~1g。24小时每千克体重排出肌酐毫克数称为肌酐系数,一般男子为18~32,女子为10~25。运动员的尿肌酐系数与运动专项有关,从事力量、速度项目的运动员高于速度耐力和耐力项目的运动员。
  (十)儿茶酚胺
  研究表明许多运动员进行了过度训练后在夜间儿茶酚胺释放降低。正常人去甲肾上腺素<100μg/24h,肾上腺素<10μg/24h。Hooper等的研究表明,安静状态时血浆肾上腺素含量可用于诊断训练早期过度训练的出现。根据目前研究,每一或两周进行一次尿液基础儿茶酚胺分泌量可较准确地判断出过度训练[6]。
  (十一)血液氨基酸
  关于血液氨基酸与过度训练关系的研究中,很早就发现过度训练运动员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低于正常运动员。Budgett等研究显示出过度训练运动员控制器官血浆中谷氨酸相对减少了。因此血浆谷氨酰胺浓度的下降可用于判断过度训练[7]。正常谷氨酰胺浓度,6-18岁为5.26mg/dl-10.80mg/d,l成人5.78mg/dl~10.38mg/dl[8]。
  三、结论
  引起过度训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生理生化指标准确诊断过度训练。因此要阶段性的地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数据进行记录、存档。在训练过程中,当出现一些过度训练的症状时应即时应用等生化指标进行监测,与存档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数据来准确判断过度训练,从而即时调整训练计划,避免严重伤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511.
  [2] Arja L. Uusitalo. Overtraining: Making a Diagnosis and Implementing Targeted Treatment[J]. 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cine.2001(5):35-50.
  [3] 周世华.过度训练的中医分型论治[J].安徽体育科技.1998(4):90-91.
  [4] 王东良.高原对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J].甘肃科技.2005(4):92-93.
  [5] 王东良.高原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甘肃科技.2004(10):110-111.
  [6] Hooper. S. Markers formonitoring overtraining and recovery[J]. Med sc.i sports.Exerc. 1995.1:106-112.
  [7] BudgettR, Parry-BillingsM, KoutedakisY, etc. Plasma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s in the overtraining syndrome: possibleeffects on the immune system[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2.24: 1353-1358.
  [8] 姚磊,刘军.医学实用数据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957-06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本文立足篮球机动防守战术形式,通过分析现代篮球防守特征,以期找出合理可行的机动防守方法,为机动防守在比赛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现代篮球运动防守特征表现为主动性、预见性、协防性、多变性。2.机动防守是现代篮球发展趋势之一,是以获得控制球权和破坏对方进攻为目的,在一次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本次研究通过对2009—2010赛季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总决赛七场比赛进行观察分析,总结洛杉矶湖人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中锋攻防技术特点使之形成对比,发现其存在的差距,以期对今后国内篮球中锋专项位置的教学训练有所借鉴。  关键词 中锋 进攻技术 防守技术 技术特点  一、
电子政务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为适应全球信息化浪潮而采取的战略抉择,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它对于我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实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篮球裁判员是场上的执法者,是推动篮球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判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队员的发挥及整个比赛进程。通过对篮球裁判临场执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力求为提髙裁判员的执裁水平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篮球裁判员 临场执法 影响因素  一、内在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现代教学水平的提高,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论正被广泛的采纳,尤其在目前的中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关注中学学生心理特征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如何改善消极的心理上,更应该关注他们个性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本文从身体素质、思维能力、注意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研究了优秀定向越野运动员的特征,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发和思考,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定向越野运动员,推动我国定向越野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定向越野 运动员 特征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健康”,因此,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未来的人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浅述了一下在体育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依赖心理 逆反心理 激趣法 温暖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对广西师范大学羽毛球校队女子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近几年很多高校的体育学院或体育系都设定了羽毛球专业方向,羽毛球项目也成为了大学生运动会必不可少的项目。羽毛球项目是一项对专业技术动作、身体素质及心理调控能力要求很高的体育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