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保内容作为初中地理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地理知识教学时,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确保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了解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到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掌握更多实用的环保方法,在生活中自觉主动地践行各种环保理念,积极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并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保理念;渗透探析
引言
初中地理知识本就与生活和环保联系密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在将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元素,确保环保知识与教材内容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深化环保意识
新编写的地理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教学内容占据了大量篇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环境保护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地理教材在世界人口分布、水土资源的开发以及我国地形地势等内容中都渗透了环境保护的知识,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些隐藏的環境保护内容充分挖掘出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形成更好的环保意识。在利用地理教学进行环保理念渗透时,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落脚点,在讲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述各种自然资源的内容时,要结合当前的时事,让学生意识到现实中所存在的过度开采、地表下沉等严峻的生态问题。在学习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实际讲解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平时能够主动践行各种环境保护的行为,并积极主动地对周围的人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保护新局面。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培养环保习惯
想要通过地理教学渗透环保理念,教师就要将环境保护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各种环保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活动体验感,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而环保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求学生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环保理念的渗透工作也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许多地理活动都可以用来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环保习惯的快速养成。比如,水资源的教学内容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就有调查水污染情况以及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等。这些实践活动都应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在活动前做好引导工作和准备工作即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实践方式,既能真实地了解当前环境污染现状,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学生间的讨论,为有效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更多可行性方案,以改善当前的环境问题现状。学生在实践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通过对解决办法的讨论,找到一些实用的解决措施,平时也能主动践行自己提出的方案,如此,学生的环保习惯也能在坚持的过程中顺利形成。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激发环保兴趣
想要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教师平时还要注意不断变化教学手段与方式,避免学生因为单一的教学手段而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打造趣味性的地理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保持新鲜感与神秘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有效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环保能力。教学手段有很多,教师要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为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等活动,让学生每次都能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新鲜感。比如,学习气候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小组讨论的方式,先播放气候知识短片,然后让学生分组对不同的温度带特点进行讨论。在熟悉各种温度带的基本知识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结合当前的各种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等,讨论气候变化对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讨论,将所学知识与环境保护问题结合起来,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散,并针对当前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与分析。
四、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环保宣传
要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环保理念渗透,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宣传各种环保理念,促进学生地理素养与环保素质的有效提升。在进行环保内容宣传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利用多样化的活动来进行宣传,既保证学生对宣传活动充满兴趣,又保证学生通过宣传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学习了自然资源开采过度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宣传森林保护的主题活动。如每年的植树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种树,让学生通过植树来落实环境保护的宣传任务。平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开展学习活动,打造第二课堂,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环保宣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环保意识的共同提高,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有意识地对各种环境保护知识进行普及与宣传,为提升国民的环保意识,争取做到人人环保做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材中既包含各种气候及地理知识,也包括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的呈现直接体现了气候与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气候与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管美芳.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78-79.
[2]杨金龙.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19):54.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保理念;渗透探析
引言
初中地理知识本就与生活和环保联系密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在将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元素,确保环保知识与教材内容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深化环保意识
新编写的地理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教学内容占据了大量篇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环境保护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地理教材在世界人口分布、水土资源的开发以及我国地形地势等内容中都渗透了环境保护的知识,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些隐藏的環境保护内容充分挖掘出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形成更好的环保意识。在利用地理教学进行环保理念渗透时,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落脚点,在讲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述各种自然资源的内容时,要结合当前的时事,让学生意识到现实中所存在的过度开采、地表下沉等严峻的生态问题。在学习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实际讲解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平时能够主动践行各种环境保护的行为,并积极主动地对周围的人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保护新局面。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培养环保习惯
想要通过地理教学渗透环保理念,教师就要将环境保护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各种环保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活动体验感,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而环保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求学生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环保理念的渗透工作也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许多地理活动都可以用来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环保习惯的快速养成。比如,水资源的教学内容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就有调查水污染情况以及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等。这些实践活动都应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在活动前做好引导工作和准备工作即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实践方式,既能真实地了解当前环境污染现状,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学生间的讨论,为有效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更多可行性方案,以改善当前的环境问题现状。学生在实践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通过对解决办法的讨论,找到一些实用的解决措施,平时也能主动践行自己提出的方案,如此,学生的环保习惯也能在坚持的过程中顺利形成。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激发环保兴趣
想要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教师平时还要注意不断变化教学手段与方式,避免学生因为单一的教学手段而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打造趣味性的地理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保持新鲜感与神秘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有效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环保能力。教学手段有很多,教师要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为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等活动,让学生每次都能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新鲜感。比如,学习气候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小组讨论的方式,先播放气候知识短片,然后让学生分组对不同的温度带特点进行讨论。在熟悉各种温度带的基本知识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结合当前的各种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等,讨论气候变化对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讨论,将所学知识与环境保护问题结合起来,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散,并针对当前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与分析。
四、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环保宣传
要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环保理念渗透,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宣传各种环保理念,促进学生地理素养与环保素质的有效提升。在进行环保内容宣传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利用多样化的活动来进行宣传,既保证学生对宣传活动充满兴趣,又保证学生通过宣传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学习了自然资源开采过度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宣传森林保护的主题活动。如每年的植树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种树,让学生通过植树来落实环境保护的宣传任务。平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开展学习活动,打造第二课堂,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环保宣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环保意识的共同提高,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有意识地对各种环境保护知识进行普及与宣传,为提升国民的环保意识,争取做到人人环保做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材中既包含各种气候及地理知识,也包括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的呈现直接体现了气候与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气候与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管美芳.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78-79.
[2]杨金龙.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