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金融创新始终与金融业的每一步发展相伴,金融业的发展就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史书。
【关键词】:金融/创新/监管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其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它的导火素本身是偶然性的,而金融危机的结果却是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面对金融危机的事实,要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思维去看待这次金融危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我们切不可把次贷危机完全归咎于金融创新,视金融创新如洪水猛兽。对于金融创新,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因噎废食,要在积极稳妥创新中加强监管,以达到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一、金融创新具有高风险性
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金融创新始终与金融业的每一步发展相伴,金融业的发展就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史书。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可转让大额存单是创新,20世纪70年代卖出的普通期权产品是创新,20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迅猛发展是创新,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用衍生品得到长足进步更是创新。创新是与时俱进的,但不能脱离经济基础盲目创新。同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一样,金融创新也会有风险。而且,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的风险往往更具严重性。
首先,每一次金融创新就意味着新的风险的产生,而且或许因为杠杆作用,使得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时积聚的总风险变得更大。
其次,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经过复杂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产品,大概除了设计者本人外,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真实价值,金融机构因此获取高额利润。
第三,金融创新产品有与其转嫁风险的功能,在转移自身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造成宏观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由此可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风险。这种双重作用是由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决定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二者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从而构成一对矛盾统一体。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作为一个矛盾关系中的两极力量,是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共同作用,最终促进了金融活动的不断深化发展。
二、金融危机不能否认金融创新的作用
创新永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于世界的根本。金融创新是使有限的金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必要手段,是推动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提升金融业竞争实力的需要,也是发挥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这次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我们不能否认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创新促进了监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首先,金融监管刺激垒融创新。金融监管在促进创新、引导创新,规范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创新带来的挑战。金融创新带来了新产品、新机构和新的金融业务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化,过去的一些金融监管项目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成为金融机构开展正常业务的障碍。因此,金融机构为了求得自身的自由发展,总是千方百计绕开金融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就创造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这些新的金融工具极大地促进了金融领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金融创新促使金融监管不断变革。没有金融创新的发展就没有金融监管的发展。金融创新的出现对传统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持续的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发展、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往往会改变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加剧了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金融风险,从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但是必须看到,正是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金融监管活动也在不断寻求更为有效的体制和运行方式,从而推动了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变革。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二者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博弈的过程中。即表现为“金融创新一金融风险一金融监管一金融再创新”,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2 金融创新始终是金融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在我国现阶段,面对新的金融和经济形势,要实现金融业科学发展必须把推进金融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首先,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加快金融创新。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同业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按照《银行家》杂志统计,2007年垒球1000家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为23.4%,而其中的31家中国的银行的盈利能力只有18.3%。要缩小与国际同业的差距,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关键的举措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加快创新,来更新金融理念,丰富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技术,完善金融服务,建立完善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样才能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加快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动力是客户的需求,也就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服务于客户,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高质量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相比,我国银行业在经营理念、产品、服务、技术、结构与监管上都很落后,难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加快金融创新,尽快改变金融发展的落后状况,以更好地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最后,要实现中国金融业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金融业都应该把创新作为首要任务,从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从宏观上,要推进金融理念、理论、政策、体制、监管、文化等创新,从微观上,要推进金融产品、工具、服务,技术、运行机制等创新;从行业上,银行、证券、保险等各行业都要加快创新。比如,当前银行业应该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开展综合经营,丰富和改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这样才能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防范创新风险的关键在于加快监管创新
监管是金融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有力保障。科学有效的监管可以促进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反之则对经济、金融发展不利。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金融分业监管。这是与当时中国国情相符的,对化解金融风险和促进金融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之间开始相互渗透,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等,都要求对金融监管理念、方式、 手段、评价标准等进行改革和创新。
1 推进监管创新应以转变监管理念为先行
首先,金融监管理念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即;由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由“头尾分割”式监管向法人整体风险监管转变、由“一次性”监管向持续性监管转变、由业务监管向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有效性监管转变、由定性监管为主向定性监管与定量监管相结合转变。
其次。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资本协议》的原则,跟上国际金融业务和监管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科学的评级体系和实施综合并表监管,提高以风险为本的持续性审慎监管能力,规范监管工作,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和监管效率。
2 推进监管创新应以金融业自律内控监管为基础
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大,发展不平衡。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差别。金融监管应该借鉴和记取国际经验与教训,但一定不要照搬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东西。有必要深人研究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真正弄请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把握金融监管规律,确立新的监管理念、方式、目标与标准。必须处理好“监”和“管“的关系。“监”是宏观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依法监督、监测等。“管“是微观层面的内容,主要是管理、控制,总的原则应该是要保持金融业、金融市场的灵活性、活力(创新能力)。如果监管的结果是金融业、金融市场失去了创新能力,失去了活力,即使风险被管住了,其代价是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降低了,这样的监管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监管,有效的监管应该是使金融业即保持不断创新的活力,同时又使风险可控。
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机构的自律能力。金融风险能不能控制,关键靠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外部监管只起辅助作用(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监管当局应当鼓励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我国金融业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推进监管创新应以制度创新为根本
从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来看,制度起着根本性的核心作用,制度决定了各个金融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其约束条件和选择边界,并由此决定了金融主体之间的关系。制度的缺失会导致金融生态质量的恶化,要想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经济、对金融业的促进作用,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就必须重建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基础性制度,构建效率和稳定性兼顾的金融监管平台,在这个整合良好、健垒、完善的制度平台上,各金融行为主体才能平稳、高效的运行。
【关键词】:金融/创新/监管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其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它的导火素本身是偶然性的,而金融危机的结果却是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面对金融危机的事实,要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思维去看待这次金融危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我们切不可把次贷危机完全归咎于金融创新,视金融创新如洪水猛兽。对于金融创新,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因噎废食,要在积极稳妥创新中加强监管,以达到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一、金融创新具有高风险性
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金融创新始终与金融业的每一步发展相伴,金融业的发展就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史书。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可转让大额存单是创新,20世纪70年代卖出的普通期权产品是创新,20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迅猛发展是创新,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用衍生品得到长足进步更是创新。创新是与时俱进的,但不能脱离经济基础盲目创新。同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一样,金融创新也会有风险。而且,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的风险往往更具严重性。
首先,每一次金融创新就意味着新的风险的产生,而且或许因为杠杆作用,使得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时积聚的总风险变得更大。
其次,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经过复杂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产品,大概除了设计者本人外,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真实价值,金融机构因此获取高额利润。
第三,金融创新产品有与其转嫁风险的功能,在转移自身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造成宏观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由此可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风险。这种双重作用是由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决定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二者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从而构成一对矛盾统一体。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作为一个矛盾关系中的两极力量,是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共同作用,最终促进了金融活动的不断深化发展。
二、金融危机不能否认金融创新的作用
创新永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于世界的根本。金融创新是使有限的金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必要手段,是推动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提升金融业竞争实力的需要,也是发挥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这次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我们不能否认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创新促进了监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首先,金融监管刺激垒融创新。金融监管在促进创新、引导创新,规范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创新带来的挑战。金融创新带来了新产品、新机构和新的金融业务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化,过去的一些金融监管项目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成为金融机构开展正常业务的障碍。因此,金融机构为了求得自身的自由发展,总是千方百计绕开金融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就创造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这些新的金融工具极大地促进了金融领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金融创新促使金融监管不断变革。没有金融创新的发展就没有金融监管的发展。金融创新的出现对传统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持续的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发展、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往往会改变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加剧了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金融风险,从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但是必须看到,正是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金融监管活动也在不断寻求更为有效的体制和运行方式,从而推动了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变革。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二者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博弈的过程中。即表现为“金融创新一金融风险一金融监管一金融再创新”,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2 金融创新始终是金融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在我国现阶段,面对新的金融和经济形势,要实现金融业科学发展必须把推进金融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首先,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加快金融创新。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同业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按照《银行家》杂志统计,2007年垒球1000家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为23.4%,而其中的31家中国的银行的盈利能力只有18.3%。要缩小与国际同业的差距,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关键的举措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加快创新,来更新金融理念,丰富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技术,完善金融服务,建立完善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样才能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加快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动力是客户的需求,也就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服务于客户,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高质量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相比,我国银行业在经营理念、产品、服务、技术、结构与监管上都很落后,难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加快金融创新,尽快改变金融发展的落后状况,以更好地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最后,要实现中国金融业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金融业都应该把创新作为首要任务,从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从宏观上,要推进金融理念、理论、政策、体制、监管、文化等创新,从微观上,要推进金融产品、工具、服务,技术、运行机制等创新;从行业上,银行、证券、保险等各行业都要加快创新。比如,当前银行业应该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开展综合经营,丰富和改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这样才能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防范创新风险的关键在于加快监管创新
监管是金融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有力保障。科学有效的监管可以促进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反之则对经济、金融发展不利。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金融分业监管。这是与当时中国国情相符的,对化解金融风险和促进金融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之间开始相互渗透,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等,都要求对金融监管理念、方式、 手段、评价标准等进行改革和创新。
1 推进监管创新应以转变监管理念为先行
首先,金融监管理念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即;由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由“头尾分割”式监管向法人整体风险监管转变、由“一次性”监管向持续性监管转变、由业务监管向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有效性监管转变、由定性监管为主向定性监管与定量监管相结合转变。
其次。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资本协议》的原则,跟上国际金融业务和监管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科学的评级体系和实施综合并表监管,提高以风险为本的持续性审慎监管能力,规范监管工作,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和监管效率。
2 推进监管创新应以金融业自律内控监管为基础
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大,发展不平衡。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差别。金融监管应该借鉴和记取国际经验与教训,但一定不要照搬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东西。有必要深人研究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真正弄请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把握金融监管规律,确立新的监管理念、方式、目标与标准。必须处理好“监”和“管“的关系。“监”是宏观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依法监督、监测等。“管“是微观层面的内容,主要是管理、控制,总的原则应该是要保持金融业、金融市场的灵活性、活力(创新能力)。如果监管的结果是金融业、金融市场失去了创新能力,失去了活力,即使风险被管住了,其代价是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降低了,这样的监管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监管,有效的监管应该是使金融业即保持不断创新的活力,同时又使风险可控。
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机构的自律能力。金融风险能不能控制,关键靠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外部监管只起辅助作用(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监管当局应当鼓励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我国金融业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推进监管创新应以制度创新为根本
从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来看,制度起着根本性的核心作用,制度决定了各个金融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其约束条件和选择边界,并由此决定了金融主体之间的关系。制度的缺失会导致金融生态质量的恶化,要想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经济、对金融业的促进作用,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就必须重建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基础性制度,构建效率和稳定性兼顾的金融监管平台,在这个整合良好、健垒、完善的制度平台上,各金融行为主体才能平稳、高效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