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专利代理及相关服务探究

来源 :河南图书馆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两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进行了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未能充分开展专利代理及相关内容的咨询、培训服务。因此,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拓展自身服务、与校内外代理机构合作、政治宏观引导的服务提升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69-04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高校图书馆;专利代理
  1 背景
  高校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是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深远的意义。2017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在高校图书馆设立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始建设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平台,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开始向师生、科研人员提供专利咨询、专利培训教育、专利文献信息检索、专利分析、专利布局、专利预警等不同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但是,很少有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代理这一重要的技术型服务。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代理服务既能够帮助师生、科研人员提高专利文件的撰写质量和专利授权的概率,又能够扩大专利保护范围、简化办理流程,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提供便利。另外,专利申请是专利成果从研究构想阶段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时,必须着力策划和开展专利代理及相关服务[1]。目前,学界关于高校图书馆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服务框架与模式等方面,针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代理及相关服务的具体性研究较少。
  2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代理服务现状调研
  2.1 调研方法
  笔者采用网络访问法和文献调研法,于2020年10月至2020年11月调研了两批共6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专利代理及相关服务的情况。
  2.1.1 网络访问法。网络调研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通过访问目标高校图书馆网站主页的相关版块或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页面,获取其知识产权服务的相关信息。二是在微信公眾平台及新浪微博平台通过关键词检索高校图书馆发布的相关内容信息,了解相关情况。三是在搜索引擎中以“高校名称+知识产权服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进一步提取有用的信息。
  2.1.2 文献调研法。笔者通过查阅最新的与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相关的论文,以及高校图书馆馆员研究馆内知识产权服务的论文开展文献调研,以获悉高校图书馆专利代理服务的开展情况。
  2.2 调研内容
  笔者调研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代理服务的开展情况。第二个方面是关于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相关法律等一般性问题的咨询服务的开展情况。第三个方面是专利实务的培训服务的开展情况。
  2.3 调研结果
  表1和表2分别为第一批、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专利代理及相关服务的详细情况,其中,湘潭大学图书馆、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网站主页不能正常访问,且没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页面,笔者也未能在其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内查找到知识产权服务的相关信息,因此不列入调研范围。目前,笔者调研的57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中,有15家开展了专利申请咨询服务,有25家开展了专利实务培训服务,仅有1家开展了专利代理服务。
  2.4 高校图书馆专利代理及相关服务的开展方式
  15家提供专利申请咨询服务的高校图书馆都在网站主页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栏或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主页公示了服务电话、邮箱地址和办公室地址等联系方式,用户可通过联系中心的工作人员,享受专利申请流程、申请文件撰写和相关法律问题的一般性咨询服务。25家提供专利实务培训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产权周活动、依托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开设培训班、开设公共选修课等。在笔者调研的60家高校图书馆中,仅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过与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合作的方式开展了专利代理相关服务。
  3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专利代理及相关服务的SWOT分析
  3.1 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开展专利代理培训及相关培训服务的资源优势和基础,馆内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研讨间、综合会议室等基础设施能够为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专利申请咨询、专利实务培训服务提供保障。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过多次信息素养讲座活动,相关经验丰富,能够依托校内知识产权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在讲座活动中普及专利代理实务的相关知识。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联合该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及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和机构,共同打造了“专利学堂”讲座培训品牌,为广大师生详细讲解了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专利文件的撰写实务、提高专利授权概率的方法等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构建了相对成熟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能够提供专利资源推荐、专利检索、专利文献传递和专利导航等服务。
  3.2 劣势
  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精通专利实务的人才。目前,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有专利代理师,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配置大多以专利分析人员、专利查新人员、管理人员为主。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专利实务人才,其专利实务培训服务仅能够以讲座培训的方式开展,内容浅显,专业性不足。
  3.3 机会
  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6月8日联合制定印发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信息资源建设、人才培训、业务规范制定、交流平台搭建等方面予以指导和支持。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可与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等部门和机构深度合作,针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展专利实务培训,帮助他们精通专利实务,获取专利代理师资格。   3.4 威胁
  按照现行专利代理行业的执业备案登记政策,专利代理师能在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专职从事专利服务工作,但不能进行执业备案,这意味着取得专利代理资格的专利代理师无法在没有专利代理机构资质的图书馆从事专利代理工作。因此,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在开展递交专利申请、缴纳专利费用、传递审查意见等申请流程服务的基础上,仍无法提供专利文件撰写服务。加之专利代理机构的设立须有3名以上的合伙人(合伙制)或5名以上的股东(有限责任制)共同出资,且合伙人或股东应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并具有2年以上的执业经历,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使高校图书馆难以取得专利代理机构的资质。在笔者调研的60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授牌的高校图书馆中,仅有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南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和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拥有专利代理资质。
  4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代理及相关服务提升策略
  4.1 拓展专利咨询及培训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和形式较单一,难以满足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可招募精通专利实务的人才,通过微课、慕课、直播课等形式为用户提供专利实务咨询与培训服务;与校内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等院系合作,借鉴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的经验,以公选课或系列专题讲座的形式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服务;与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合作,利用平台优势,面向师生及中心工作人员开设专利实务系列课程,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帮助中心工作人员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
  4.2 与校内外专利代理机构协同合作,提供优质专利代理服务
  由于专利代理机构的准入门槛较高,高校图书馆难以取得专利代理机构的资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与校内外的专利代理机构密切合作,为用户提供专利代理服务。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拥有具备专利代理资质的专利中心,校内图书馆可与专利中心密切合作,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通过图书馆的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专利代理服务。对于没有专利代理机构的高校,其图书馆可通过招标等方式,与具有较强实力的专利代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服务地方知识产权事业。
  4.3 政策宏观引导,适度放宽专利代理行业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年专利申请量已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2]。虽然我国专利代理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专利代理机构的准入门槛较高,且我国《专利代理条例》明确禁止专利代理人的个人执业行为,使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难以开展专利代理服务。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可借鉴国外通行的方法和先进经验,适当降低专利代理机构的准入门槛,或允许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专利代理师在符合其他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专利代理执业[3]。
  5 结语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亟须培养专利服务人才及建设专利服务平台。专利代理是专利服务流程的关键环节,对于专利申请、专利保护、专利研发质量和专利成果转移转化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专利预警等高层次技术型专利服务的同时,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完善人员配置,协调各类机构,补全专利代理服务缺口,为用户提供全流程、多层次的专利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2020(3):16-21.
  [2] 操秀英.宁吉喆: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八年世界第一[N].科技日报,2019-09-25(001).
  [3] 张群,惠澜,谢东,等.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4):53-58,75.
  (编校:冯 耕)
其他文献
摘 要:2018年9月新学期伊始,各高校迎来了“00后”大学生群体,大学进入了“00后”大学生时代。为深入了解“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从多个维度对黑龙江省“0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和改进“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2016年,哈佛大学宇文所安教授的杜诗英文全译本(The Poetry of Du Fu)问世,该译本为杜诗研究提供了参考。迄今为止,国内有关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研究主要关注译本的整体特征,如译本评述、格律翻译、译者的文化选择等,鲜有研究探讨翻译策略。马诗是杜诗中独具代表性的一类诗,诗人对“马”的意象构建别具匠心。近年来,有关杜甫马诗的研究凤毛麟角,也未有研究借助语料库工具进行辅助研究。因此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山西省图书馆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思考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价值及途径,在文献、受众群体、文旅融合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阅读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07-0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策略;中小学生  阅读推广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地方文献资源的主要保存者和传播者,公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述了首都图书馆近五年来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了该馆人才队伍特点,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建议,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015-0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  首都图书馆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馆藏资源总量906万册(件),现行用工方式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述了“励读计划”的缘起与发展,总结了“励读计划”面对的读者群体,分析了“励读计划”产生的服务效益,并提出通过满足主力办证人群借阅需求、细分办证服务层级满足个性化需求、引入信用管理、定制订单式服务不断完善服务内容等方式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09-0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励读计划”;免押金借阅
期刊
摘 要:文章从研究背景、原因透视、建设模式、特征阐释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创新阅读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结合“书香余杭”建设,提出了打造创新空间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图书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20-0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创新空间;方法;路径  1 研究背景  1.1 中央及地方高度重视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
期刊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关于高校图书馆智库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研究力量,总结归纳了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以期为学界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54-0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库;智库研究;文献计量;可视化  1 背景  201
期刊
摘 要: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移动化、自主化的深刻变化。文章以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基于微平台的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及路径,旨在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61-03  关键词:微平台;新型学习支持服务;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  1 背景  学习支
期刊
当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新工具,它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兴事物。网络信息的确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欢乐,也给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同在,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使中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频频失范,甚至延伸到现实社会中来。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日渐成为党和政府、学校和家庭高度关注并力求解决好的重点问题。
  由于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
摘 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调研和案例研究分析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工作为例,梳理汇总了民族高校图书馆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一流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流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旨在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建设一流学科文献资源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