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江苏物理高考第9题答案对“选项C”的钟爱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自从2008年实施“3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方案,已经悄然走过七届毕业生.物理选修学科试题的命题给人的感觉比较平稳,同时,“稳重有进,稳重有新”.从事物理教育的工作者喜爱对各种题型的压轴题深究,因此,多项选择题第9题也成了很多论文的素材,如平功远《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第9题值得商榷》;程贤楼《从2011江苏高考卷第9题谈绳状物体的张力》,等.
  1试题特点——难度系数“大”
  多项选择第9题之所以成了很多论文的素材,作者能写出两千多字的评析,跟试题命题情境新颖,难度大,区分度好是分不开的.如:
  (2013年江苏物理高考第9题)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12μmga
  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32μmga
  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μmga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第一遍读题时不难发现:(1)题中告知AB的距离为a,却故意不将O的位置在图上标出,那肯定有悬念的,也就是O点到底在哪呢?(2)题中明确告知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也就是存在阻力的作用,而阻力的存在往往会增加解题的复杂性和难度;(3)物体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O-A和O-B两个阶段,但细看C选项其实在做题时可能还要将A-B分成A-O和O-B两个阶段来进行讨论.
  D率全对率半对率得零分0.290.7829.45.2A.2A.2.7&.5U.9%在常模参照性测验中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即大多数题目的难度在0.3~0.7之间,低于0.3无疑属于难题.区分度自然是越高越好,但要做到这一点较难,区分度在0.4以上试题非常好.由于本题的难度和优异的区分度,得零分率竟高达55.9%,这个数据令一线物理教师焦急.
  2因难而猜——纵向对比“巧”
  第9题试题难度大,也与选项在内容上和语法上具有比较好的同质性.所谓的同质指的是选项之间表述的是相同或相似的主题,这样能降低选择猜测的概率.如:
  (2011年江苏物理高考第9题) 如图2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作为一线普通中学物理教师,面对第9题难度如此之大,必须思考这条题的策略,做-无从下手,猜-同质性强.究竟怎么办?
  11年3月份,一次的偶然机会,听几个化学老师在讨论学业水平测试的最后一条选择题怎么猜:“三长选一短,三短选一长”,“不懂就选C”,“不懂就选D”等.受此启发,笔者纵向对比前三年的第9题答案,发现此题每年答案都含有C选项.为此,当年考前指导讲第9题的策略:这条多项选择题虽然是多项选择题,但是因为试题难度大,只选一个选项更能得分;具体选哪个选项,如果你能100%确定其中一个选项正确,就选此选项.如果你连题目也没能理清,直接单选C.
  这是一个大胆的指导,当年学生面对物块在绸带上无从下手时,所有学生花了最少的时间选择了C,既赢得了时间,也赢取了难题的50%的得分率.要说2011年是幸运的,2012年笔者继续任教毕业班C再次眷顾第9题就更幸运了,2013年,2014年同是沿袭了当年的指导,也同样受益.历届第9题答案统计如表2.
  3倡议调整——科学评分“准”
  江苏物理高考多项选择题评分,对于两个选项正确的试题,全对得4分,半对得2分,有错不得分,评分合理科学.但是,对于三个选项正确的试题,不妨假设答案为ABC,一位同学·问题讨论·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自身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练就扎实的写作功底。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夯实基础,以切实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厚积薄发出华章。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41  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
一篇好的作文,思路清晰、语言利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就像一座梯田,层次清晰、条分缕析的展现着学生的思维梯度和层次. 现实情况却是, 学生的习作, 往往思维混乱,层次不明,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思想和实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本文从解释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摘要:写作是一项能够充分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对于英语知识掌握量还不够大的初中生而言,英语写作成为众多学生面临的难题。受母语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会犯“汉语式英语”的错误,作为英语教师,应对学生平时写作时常犯的语言错误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英语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函数图象是指形如(自变量、因变量)的所有有序对的集合,它形象、直观、简洁明了地表征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的教与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函数图象,有助于学生建立并理解物理概念,促进物理规律的学习,深入分析物理实验,优化物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能力,彰显物理的学科魅力.  1物理函数图象的基本构成及意义  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
解决物理问题,很多时候需要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数学是物理学发展的根基;物理学是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最充分,最成功的一门科学.物理方法突出发散思维,数学方法突出抽象思维.物理学中我们常用正交分解的方法解决多个力不共线的问题,像我们关于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运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的思想.高中课程教材中的平抛运动就是应用的原型,很多我们遇到的题目都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但是在实际处理的过程当中,我
摘要: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社交的重要条件之一。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语文科目考试题目中占分最高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高中物理教材中常出现“可以证明”字样,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指出:等到数学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自己就可以证明了,但对于尖子生而言,却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这里用到的方法也就是微积分初步及矢量运算,对于尖子生而言,经老师引导,是完全能学好并应用于解决物理问题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过程与方法”中提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
我曾弯腰抚摸玫瑰  他们说 放手  娇艳下有荆棘  长路漫漫  别叫它刺痛你  我曾踮脚触碰白云  他们说 回头  前方路是悬崖  未知恐惧  坠下深不见底  我就背起包裹上路  他们说 别怕  旅程總还要继续  回首处尽是风景  抑住呼吸  我将思念扼进喉里  泪光在心底闪烁  诗歌中翻滚憧憬  昏昏沉沉  无穷的困意将我冲击  一夜夜梦里呼唤  悲伤滴进期待没有回音  当奔跑已再无余力  地平
期刊
摘要:概要写作是新高考的重要题型。将阅读理解与写作产出紧密结合,具体考察学生的语篇理解、语言表达以及对完整篇章结构的整合能力。因此,要结合阅读前、阅读中和读后活动,细读标题,利用文本复述,尝试句子的多样化表达,以及恰当使用连接词入手,侧重培养学生的概要写作能力。  关键词:概要写作;文本阅读;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