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99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文章就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人事管理已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势在必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应用为基础,依赖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信息技术作为管理工具,应用于管理制度的制定、业务流程的设计、员工沟通、人力资源报告分析等,并根据既定制度与流程完成对客观事务的处理,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办公自动化应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任务。手工办公方式与不断增长的办公业务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力资源信息量迅速膨胀与信息的社会需求迅猛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依靠手工管理,利用人工手段进行庞大的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及科学决策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改变办公模式,将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管理过程电子化、信息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必备条件。
  二是软硬件基础应用。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是人力资源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软件设备主要涉及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处理系统以及各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系统的开发、新建、完善、推广或升级。软件投入将是信息化的重点。硬件设备主要有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信息存储设备等。为了实现信息化,购买必要的硬件设备是最基本的环节。
  三是网络设施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网络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管理模式,架构一个共享资源的平台,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的透明度,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公效率,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信息化水平。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推動了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不但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成为可能,使人力资源部门创造的价格得到认可,更促进了全员参与管理,使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参与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中来,改变了传统的员工在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形成了新的互动管理的局面。
  (二)信息化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结构的全员信息系统,其一大功能优势就是缩短了各级员工的反馈时间,开辟了更加丰富的沟通渠道,员工可以不拘泥于公司传统的层级管制,可跨部门、跨级别表达和传递各种思想。这种技术特点,最终转变了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促进了组织机构的扁平化,组织的反应也更加灵敏。
  信息系统的投入,减轻了手工作业造成的查询、统计等方面繁重的计算工作,缩短了各职能工作的时间,特别是信息系统数据库使数据资料的保存变为轻松。它克服了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准确、互动、海量存储的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大都处于事务型管理阶段,软件偏重一般性,不能完全涵盖企业特有的管理活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同时,软件中的某些附加功能并非组织所需,这便增加了组织的负担,造成浪费。
  二是动态数据的本来作用是提供即时信息,供管理层进行决策,这便要求动态数据能随时进入数据库,然而,一些组织的动态数据并没做到随时更新,动态数据没有及时进入数据库,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法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三是从数据库结构看,数据库的设计一定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满足特定要求。比如,一家企业的数据库中有一个子模块,专门记录人员流动状况,可这个模块仅记录员工进入企业和员工退休或死亡,忽略了员工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流动,而这个流动率的计算对人力资源计划又是至关重要的。显然,在设计数据库时,软件人员没考虑到这个因素。主要原因是计算机软件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不够熟悉,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又缺乏理论的支撑。
  四是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往往表现为工资的记录器,它应有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作为一个管理工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仅要能记录所发生的数据,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并提出有价值的报告。比如,通过对员工考核数据的分析,组织可了解到目前的整体绩效状况;通过对工资结构的分析,可提出成本控制的建议等。
  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采取的措施
  (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真正实现组织呼唤多年的“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竞争机制,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竞争上岗,择优录取,海尔的“赛马竞争机制”就可以借鉴;建立健全合理的员工准入、使用、退出机制,推行从业人员职业化进程,并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用工期待和待遇,形成正常的流动机制,有效地促进人才市场,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对组织的老员工要妥善安置,充分发挥其从业经验和智慧的优势,赋予其咨询顾问或督察职位。
  (二)选择适用软件,强化以人为本
  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同时避免对管理软件的依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仅仅是传统管理所需求的,即使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这一思想仍要被重视。管理软件是“一把手”,人性管理也是“一把手”,一定要两只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的适应信息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培训要形成制度
  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培训体系。组织要在激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胜,一定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员工的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在人力资源培训上的重金投入,既可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又可满足组织知识积累和创新的需要,为组织带来长期的发展和巨大的创效潜力。因此,组织必须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培训体系。
  要对员工进行技能开发,以提高其综合能力。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切实加强员工的技能开发,并通过相关制度和机构的建立,形成人人争学技术,个个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技能开发主要可采取以下形式: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和经理培训。同时鼓励员工自我进修,形成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创造力开发是人力资源智力开发的高层次要求,通过创造力开发,可发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不断推动组织的开拓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丈夫》是一篇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很多评论家在面对《丈夫》时,都试图将其描绘成丈夫人性觉醒的故事。然而,一味的将视线投射于“人性”这座希腊小庙,就容易造成批评盲点,这些论点都强调着“人性”对“非人性环境”的胜利,论者的着眼点也都是围绕着丈夫,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次要人物——船妓老七,更是忽略了“送”妻卖淫这一非常态事件后丈夫身份失效与异化的深层含义,这就使得评论者的视野被局限,不能同故事的深层
卖花担上  挑春卖花,是一件风雅的事情。  可惜,如今难以再现。现今之卖花者,多于花店之中;偶尔,街头卖花,亦是恰逢节日,应时,应景而已。  提篮、挑担,穿街走巷,风情摇摇的卖花风景,也只能在历史的回望中,遥瞻了。  有宋一代,人多以为,积贫积弱,为外族所欺;殊不知,宋朝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人治国”,所以,文风大盛,整个宋代,一派儒雅。其流风余韵,波及民间,故而,寻常之事,亦多存留一份骚人风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新形势、现状,从机构设置、文献资源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最近30多年来中国高职教育有了质的飞跃。改革使中国由传统农业国发展成为日益强大的现代工商业国家。现代工商业最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便是经济发展后产生的流动人口,虽然说农村人口涌入了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同时也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但是也
假日出游,抵达通海县河西镇,这是朋友的家乡.rn追忆往事的我们,跟着古城的时间,缓缓打开时光里潜藏的记忆.河西的历史、习俗,以及我们一路走着遇见的人和事,都像一朵朵绚烂的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秘密,还是一个人的成长记忆.胡同让城市变得烟火盎然、意蕴悠远.胡同的日子如同清贫的燕子,一根草棍,一口泥,一方院落,一棵柳——胡同的人间气息滋养着行色
摘要: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展现了黑白两种文化,男女两种性别的伦理冲突与伦理困境。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里,从小女孩的视角投射出她对美丑、善恶、黑白文化、乱伦与性侵等伦理问题进行揭露。本文将通过叙事伦理视阈对小说进行解读,在研究其叙事伦理的同时通过整个故事伦理来深刻小说的主题。一个被白人文化腐蚀的黑人小孩,在面对自己作为‘他者’这一伦理身份时,社会、家庭通过各种话语形式、动作行为来伤害她。  关键词:托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必须把政府管理理念转变为政府治理理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政府治理理念的内涵在本质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主要研究政府治理理念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之间如何相辅相成。  关键词:治理理念;核心价值体系;重塑  纵观从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社会形态,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解答。自从辛亥革命后,中国有识之士一直在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