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16日,
IBM公司成立100周年。
熟悉IBM历史的人,
惊讶的往往不是其历史之长,
而是IBM的随需应变。
是什么让一个企业历经百年仍然充满活力?
创新技术是IBM给出的一个重要答案,
也是IBM百年发展的智慧基因。
2011年6月16日,IBM公司成立100周年。
IBM董事长彭明盛说,熟悉我们历史的人,惊讶的往往不是历史之长,而是IBM的随需应变。是什么让一个企业历经百年仍然充满活力?技术创新是IBM给出的一个重要答案。
技术创新正是IBM百年的智慧基因。彭明盛这样表述IBM与技术的关系:技术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技术让我们能够描绘和理解世界复杂系统的动态,技术不断帮助我们决定最佳行动路线并付诸实践。在技术创新上的努力使IBM在100年里成功获得了超过76000项专利,带来了成千上万次信息技术突破。
IBM创始人老沃森以前常去IBM当时唯一的位于Endicott的实验室向年轻的工程师追问:“我们卖的是什么?”年轻人说:“是打卡机,先生。”“错了!错了!我们卖的是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
将不同技术学科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而且IBM还着眼于未来十年影响更为深远的技术创新。简单地说,这就是IBM能够持续创新,进而影响社会、造福百年的原因。如今,IBM的研发人员分布在全球8大研究实验室和50多个开发实验室,共赢得5项诺贝尔奖、4项图灵奖,连续18年保持美国专利数世界第一,IBM研发实验室成为全球最成功的企业创新基地之一。
就在IBM百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它在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七个夺目瞬间。
1953年
平等公平的信念——第4号政策信
小沃森1953年写的第4号政策信准确地描述了IBM企业文化的内涵。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不同。但正是这些不同点带来了革新与创造力。正因为IBM崇尚平等公平的信念,才能从全球各地吸引杰出的人才。
许多年前,小沃森与南部诸州协商在当地设立厂房,但这些州的州长要求他在“隔离但平等”的政策上签字。而他却明确表示:“我们绝不会对雇员进行种族歧视。”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第4号政策信,并发表在当地报纸上以表明立场。信中他指出:“要不要这些就业机会是你们的事,但IBM绝不容忍任何基于不同种族、肤色或信仰的歧视。”为坚守这个理念,IBM宁受损失,甘冒风险。
1914年,IBM聘用了第一名残疾员工。1934年,IBM在当时的高科技工作领域启用了女员工。第二年,老沃森宣布男女员工同薪同酬,这比作了同样规定的美国《民权法》的推出早了30年。1984年,IBM宣布禁止基于性取向的歧视。2005年,IBM成为第一个不把遗传因素作为录用雇员考量标准的企业。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杰出的人才能够在IBM崭露头角。图灵奖唯一女性获得者、IBM院士FrancesAllen就是一个在农场出生的“灰姑娘”。本想做数学老师的她,因为IBM可以帮还清学业欠款而加入公司。Allen认为,IBM使女性有平等的工作机会,始终坚持聘用并提拔最优秀的员工,这使得每一个员工都有良好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2年
历久弥新的程序——SABRE
这是一个风靡50年仍在广泛应用的软件。IBM当初希望它有日承接84000通电话的能力,而如今它是Expedia、Travelocity等网站的前端应用系统,每秒可完成3万单交易,足见IBM的 远见。
60多年前,IBM销售员BlairSmith与美国航空公司主席C.R.Smith乘同一趟飞机,因为同姓,两人攀谈起来,话题核心渐渐聚焦在:IBM的技术能否帮助航空公司解决飞机预订系统可靠性的问题。当时,订票系统还是通过电话、电传、书面等手工方式从一叠卡片中寻找并标记座位号,不仅效率低下且错误率高达8%。当双方在1960年着手开发SABRE的时候,多数人认为他们疯了:美国航空公司为该系统投资了1.5亿美元,如果按450万美元买一架707客机计算,足足可以购买几十架这样的飞机。
1962年,SABRE如约而至。时任IBM SABRE票务软件程序员的ShepNachbar回忆,当时他召集了不少人站到控制台上,并企图以人为破坏让系统瘫痪的方式来展示SABRE的稳定性和可恢复性,但怎么都没法让系统瘫痪。“看的人都觉得好笑……因为竞争对手的系统,会在关键时刻瘫痪,而我却没法让我们的系统瘫痪。”这一“无法瘫痪”的系统至今仍然被无数机票代理机构使用,并成为网上银行和电子零售交易的基础。
1964年
IBM史上最大的豪赌——System/360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邀请郭士纳领导IBM是公司战略上的一次豪赌,那研发System/360计算机则是IBM历史上的第一次商业豪赌——赢了可让IBM统领行业20年,输了则会让IBM消失。
上个世纪50年代末,IBM所有产品线都在走下坡路,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产品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1961年1月,小沃森做出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决定:重新研发计算机业务。
设计系列兼容机过去没人尝试过,项目一度屡屡受挫。IBM共投资5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00多亿美元),招募了6万名新员工,建立了5个新工厂,并制定产品开发架构制度,以准确预算,避免错误重复。1964年4月7日,IBM宣布设计出了世界上首个指令集可兼容计算机System/360。它开创了计算机的兼容机时代,也给IBM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有60%-70%的数据跑在System/360上。
1969年
见证人类5000年梦想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一大步”。IBM也参与和见证了这一梦想的实现,从地球到月球,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
“我认为没有IBM的努力,登月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家航空航天局从未造过一枚火箭,从未建过一艘太空船,从未组装过一台计算机,他们做的是投资和管理。IBM的责任是确保太空船能按设计运行。”当时的IBM阿波罗任务程序员、应变措施专家HomerAhr回忆道。
阿波罗13号在距离地球32万公里的时候,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而中止登月任务。IBM做的一个应变措施,让3名宇航员能够安全返回地面。在阿波罗13号任务之前,这样的应变措施根本不可能被地面系统计算出来。
1973年
改变全球购物方式——条形码
在圆形、半圆形以及各种标识充斥的市场中,IBM条形码最后作为统一的商品标识码胜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零售商及所有业务涉及采购与运输物品机构的运作方式,推动了全球购物方式的革命,为商品流通业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上个世纪60年代末,零售业开始考虑在商店使用扫描器,但首先需要选出一个通用产品码。上交不同代码的各方代表都受邀向代码推选委员会作20分钟的内部演示。时任宝洁公司通用产品代码推选委员会委员的BrrayFranz回忆道,一个穿着棕色西服的IBM代表作了精彩的演示,他不仅对经济了如指掌,也熟识有关代码的知识。而真正打动人心的则是他的自问自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硅片:“这是我们最新计算能力的基础。我们会把计算机安装到每一个收银台。”当IBM代表退场时,代码推选小组委员会的主席说:“感谢上帝,各方代表办妥了!”
最新的实例就是今年“人机大战”中再次胜出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沃森。
在沃森的研制过程中,IBM中国、美国、以色列、日本等研发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投入其中。其中,IBM中国研究院团队主要负责以结构化数据资源为沃森提供支持;东京团队主要负责升级沃森软件系统,以便沃森在问答中将词意和词语联系起来;以色列海法团队负责优化沃森深度开放域问答系统工程的搜索过程;美国的应用系统开发团队负责研发将深度开放域问答系统工程技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的应用系统。
此外,该项目包括算法团队、策略团队、系统团队、语音团队、注释团队等,大家共同协作,这才完成了整个项目。
现在,不仅IBM研发实验室内部的分工合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的研究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智慧地球
技术具有创新性,但它本身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计算机出现的最初几十年中,这些机器是孤立的,它们只能深藏于实验室,去完成那些科学和工程项目。当数据开始有了价值,信息社会也渐行渐近。
上世纪80年代,IBM在计算机通信的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令牌环网络和NSFNet(最终与ARPANET互联,形成了互联网),互联网从此成为人类进行计算机通信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的社会化。
现在,互联网之后又出现了物联网,使得智慧地球这一愿景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在这一愿景下能够无形地融入社会的各个维度。
展望下一个百年,惊喜将不断出现。甚至在下一个十年中,随着智能化技术更深入地融入现实世界,物联与感知也将出现爆炸性增长。计算机将能够收集并分析来自数万亿触点的信息。可以想象一下,放置在葡萄园内葡萄中的传感器,能用来预测最佳收获时间;棒球中的芯片,能用来测量每一个职业棒球联盟投球手的速度和旋转度……所有这些信息都将以更有用的方式进行存储和访问,以如今机器无法比拟的速度进行分类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都将引发我们思考世界的全新方式。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物联网的世界里,没有一家企业或是个人具备所有的技能。这在研发方式上意味着,研究人员必须走出门去,进入到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将成为IBM一个庞大的实验室。改变IBM研究方式的时候到了。
目前,IBM全球的八大研究机构已经基本稳定,近十年来没有增设新的研发机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IBM需要与业务合作伙伴共同协作开展研发。
JohnKelly预计IBM将与其他国家、企业和独立研发机构合作,新增数个合作实验室。他相信,IBM必须均衡调整各项资源,并且向其他行业学习。他认为:“研究的本质就是不断变化。伟大的思想来源于各个地方,我们必须从粗犷的研发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合作的精细研发模式。”比如,当IBM需要在医疗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就要走进医院;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就要走进水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电力进行管理的时候,可能就要与国家电网这样的部门进行协作。
只有和业务合作伙伴进行协作,IBM才会更好地实现“智慧地球”的未来愿景。
IBM公司成立100周年。
熟悉IBM历史的人,
惊讶的往往不是其历史之长,
而是IBM的随需应变。
是什么让一个企业历经百年仍然充满活力?
创新技术是IBM给出的一个重要答案,
也是IBM百年发展的智慧基因。
2011年6月16日,IBM公司成立100周年。
IBM董事长彭明盛说,熟悉我们历史的人,惊讶的往往不是历史之长,而是IBM的随需应变。是什么让一个企业历经百年仍然充满活力?技术创新是IBM给出的一个重要答案。
技术创新正是IBM百年的智慧基因。彭明盛这样表述IBM与技术的关系:技术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技术让我们能够描绘和理解世界复杂系统的动态,技术不断帮助我们决定最佳行动路线并付诸实践。在技术创新上的努力使IBM在100年里成功获得了超过76000项专利,带来了成千上万次信息技术突破。
IBM创始人老沃森以前常去IBM当时唯一的位于Endicott的实验室向年轻的工程师追问:“我们卖的是什么?”年轻人说:“是打卡机,先生。”“错了!错了!我们卖的是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
将不同技术学科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而且IBM还着眼于未来十年影响更为深远的技术创新。简单地说,这就是IBM能够持续创新,进而影响社会、造福百年的原因。如今,IBM的研发人员分布在全球8大研究实验室和50多个开发实验室,共赢得5项诺贝尔奖、4项图灵奖,连续18年保持美国专利数世界第一,IBM研发实验室成为全球最成功的企业创新基地之一。
就在IBM百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它在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七个夺目瞬间。
1953年
平等公平的信念——第4号政策信
小沃森1953年写的第4号政策信准确地描述了IBM企业文化的内涵。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不同。但正是这些不同点带来了革新与创造力。正因为IBM崇尚平等公平的信念,才能从全球各地吸引杰出的人才。
许多年前,小沃森与南部诸州协商在当地设立厂房,但这些州的州长要求他在“隔离但平等”的政策上签字。而他却明确表示:“我们绝不会对雇员进行种族歧视。”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第4号政策信,并发表在当地报纸上以表明立场。信中他指出:“要不要这些就业机会是你们的事,但IBM绝不容忍任何基于不同种族、肤色或信仰的歧视。”为坚守这个理念,IBM宁受损失,甘冒风险。
1914年,IBM聘用了第一名残疾员工。1934年,IBM在当时的高科技工作领域启用了女员工。第二年,老沃森宣布男女员工同薪同酬,这比作了同样规定的美国《民权法》的推出早了30年。1984年,IBM宣布禁止基于性取向的歧视。2005年,IBM成为第一个不把遗传因素作为录用雇员考量标准的企业。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杰出的人才能够在IBM崭露头角。图灵奖唯一女性获得者、IBM院士FrancesAllen就是一个在农场出生的“灰姑娘”。本想做数学老师的她,因为IBM可以帮还清学业欠款而加入公司。Allen认为,IBM使女性有平等的工作机会,始终坚持聘用并提拔最优秀的员工,这使得每一个员工都有良好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2年
历久弥新的程序——SABRE
这是一个风靡50年仍在广泛应用的软件。IBM当初希望它有日承接84000通电话的能力,而如今它是Expedia、Travelocity等网站的前端应用系统,每秒可完成3万单交易,足见IBM的 远见。
60多年前,IBM销售员BlairSmith与美国航空公司主席C.R.Smith乘同一趟飞机,因为同姓,两人攀谈起来,话题核心渐渐聚焦在:IBM的技术能否帮助航空公司解决飞机预订系统可靠性的问题。当时,订票系统还是通过电话、电传、书面等手工方式从一叠卡片中寻找并标记座位号,不仅效率低下且错误率高达8%。当双方在1960年着手开发SABRE的时候,多数人认为他们疯了:美国航空公司为该系统投资了1.5亿美元,如果按450万美元买一架707客机计算,足足可以购买几十架这样的飞机。
1962年,SABRE如约而至。时任IBM SABRE票务软件程序员的ShepNachbar回忆,当时他召集了不少人站到控制台上,并企图以人为破坏让系统瘫痪的方式来展示SABRE的稳定性和可恢复性,但怎么都没法让系统瘫痪。“看的人都觉得好笑……因为竞争对手的系统,会在关键时刻瘫痪,而我却没法让我们的系统瘫痪。”这一“无法瘫痪”的系统至今仍然被无数机票代理机构使用,并成为网上银行和电子零售交易的基础。
1964年
IBM史上最大的豪赌——System/360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邀请郭士纳领导IBM是公司战略上的一次豪赌,那研发System/360计算机则是IBM历史上的第一次商业豪赌——赢了可让IBM统领行业20年,输了则会让IBM消失。
上个世纪50年代末,IBM所有产品线都在走下坡路,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产品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1961年1月,小沃森做出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决定:重新研发计算机业务。
设计系列兼容机过去没人尝试过,项目一度屡屡受挫。IBM共投资5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00多亿美元),招募了6万名新员工,建立了5个新工厂,并制定产品开发架构制度,以准确预算,避免错误重复。1964年4月7日,IBM宣布设计出了世界上首个指令集可兼容计算机System/360。它开创了计算机的兼容机时代,也给IBM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有60%-70%的数据跑在System/360上。
1969年
见证人类5000年梦想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一大步”。IBM也参与和见证了这一梦想的实现,从地球到月球,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
“我认为没有IBM的努力,登月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家航空航天局从未造过一枚火箭,从未建过一艘太空船,从未组装过一台计算机,他们做的是投资和管理。IBM的责任是确保太空船能按设计运行。”当时的IBM阿波罗任务程序员、应变措施专家HomerAhr回忆道。
阿波罗13号在距离地球32万公里的时候,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而中止登月任务。IBM做的一个应变措施,让3名宇航员能够安全返回地面。在阿波罗13号任务之前,这样的应变措施根本不可能被地面系统计算出来。
1973年
改变全球购物方式——条形码
在圆形、半圆形以及各种标识充斥的市场中,IBM条形码最后作为统一的商品标识码胜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零售商及所有业务涉及采购与运输物品机构的运作方式,推动了全球购物方式的革命,为商品流通业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上个世纪60年代末,零售业开始考虑在商店使用扫描器,但首先需要选出一个通用产品码。上交不同代码的各方代表都受邀向代码推选委员会作20分钟的内部演示。时任宝洁公司通用产品代码推选委员会委员的BrrayFranz回忆道,一个穿着棕色西服的IBM代表作了精彩的演示,他不仅对经济了如指掌,也熟识有关代码的知识。而真正打动人心的则是他的自问自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硅片:“这是我们最新计算能力的基础。我们会把计算机安装到每一个收银台。”当IBM代表退场时,代码推选小组委员会的主席说:“感谢上帝,各方代表办妥了!”
最新的实例就是今年“人机大战”中再次胜出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沃森。
在沃森的研制过程中,IBM中国、美国、以色列、日本等研发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投入其中。其中,IBM中国研究院团队主要负责以结构化数据资源为沃森提供支持;东京团队主要负责升级沃森软件系统,以便沃森在问答中将词意和词语联系起来;以色列海法团队负责优化沃森深度开放域问答系统工程的搜索过程;美国的应用系统开发团队负责研发将深度开放域问答系统工程技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的应用系统。
此外,该项目包括算法团队、策略团队、系统团队、语音团队、注释团队等,大家共同协作,这才完成了整个项目。
现在,不仅IBM研发实验室内部的分工合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的研究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智慧地球
技术具有创新性,但它本身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计算机出现的最初几十年中,这些机器是孤立的,它们只能深藏于实验室,去完成那些科学和工程项目。当数据开始有了价值,信息社会也渐行渐近。
上世纪80年代,IBM在计算机通信的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令牌环网络和NSFNet(最终与ARPANET互联,形成了互联网),互联网从此成为人类进行计算机通信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的社会化。
现在,互联网之后又出现了物联网,使得智慧地球这一愿景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在这一愿景下能够无形地融入社会的各个维度。
展望下一个百年,惊喜将不断出现。甚至在下一个十年中,随着智能化技术更深入地融入现实世界,物联与感知也将出现爆炸性增长。计算机将能够收集并分析来自数万亿触点的信息。可以想象一下,放置在葡萄园内葡萄中的传感器,能用来预测最佳收获时间;棒球中的芯片,能用来测量每一个职业棒球联盟投球手的速度和旋转度……所有这些信息都将以更有用的方式进行存储和访问,以如今机器无法比拟的速度进行分类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都将引发我们思考世界的全新方式。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物联网的世界里,没有一家企业或是个人具备所有的技能。这在研发方式上意味着,研究人员必须走出门去,进入到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将成为IBM一个庞大的实验室。改变IBM研究方式的时候到了。
目前,IBM全球的八大研究机构已经基本稳定,近十年来没有增设新的研发机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IBM需要与业务合作伙伴共同协作开展研发。
JohnKelly预计IBM将与其他国家、企业和独立研发机构合作,新增数个合作实验室。他相信,IBM必须均衡调整各项资源,并且向其他行业学习。他认为:“研究的本质就是不断变化。伟大的思想来源于各个地方,我们必须从粗犷的研发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合作的精细研发模式。”比如,当IBM需要在医疗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就要走进医院;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就要走进水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电力进行管理的时候,可能就要与国家电网这样的部门进行协作。
只有和业务合作伙伴进行协作,IBM才会更好地实现“智慧地球”的未来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