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课堂教学评价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研究符合时代潮流和课程改革相应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利于教师认知课堂教学的特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课堂教学提供合理的参考标准。
众所周知,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地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其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和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和互动的立体结构,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等发挥集体的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2.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理念
社会的发展和化学学科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中化学课堂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当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系;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形成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3.体现科学本质的理念
高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的良好情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清晰的学科特征意识,使化学学科特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具体化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使具体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化学意识,在化学教学中体现科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化学是为人类服务的,绿色化学学科的发展、绿色化学技术的开发,都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4.突出科学探究的理念
探究是科学的核心,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把这两者紧密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若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就必须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一定要有推动个人去学习的动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同时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5.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理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现代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化学学科的重要地位。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化学支撑了现代技术的发展,没有化学就没有今天的科学进步。由此使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特点
1.适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要求了解自己,开始“想到自己”,甚至“发现了自己”。他们在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中逐渐学会了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高中生十分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也很关心别人的内心活动。
2.适应高中生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与人的认识活动、认识兴趣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情感。高中生随着学习内容向纵深发展,以及对个体能力的意识,对学科的兴趣越来越稳定,并与以后的职业选择、志向确定联系起来。高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
3.适应高中生的叛逆感的发展
高中生已逐步摆脱了具体的经验意识,自主探索精神已初步形成。从心理学角度讲,他们已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探索性、创造性、独立性,对他人的思想、观点不轻信,喜欢创新和发现。由于受情感培养不足的制约,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成熟,往往会造成问题的探究无果而终。
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情感特点,把情感特点看做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对学生学习机理的深层次研究,因势利导,力争寻求最佳的教与学的途径,实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适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比初中阶段多而复杂,同时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日益趋于成熟,接触的社会面更加广,社会知识更加丰富,充分体验到现在升学和今后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这些压力都对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这些新的要求形成矛盾时,就会成为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内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特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考虑高中的认知特点,才能更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
1.适应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不断完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核心部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由直觉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所以认知系统各种要素都趋于稳定状态,个体的特性包括智力和品质也基本定型,认知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结构已经变得很完整。
2.适应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
由于高中生理论思维的日益成熟和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使得他们思维的方向性、目的性更明确,识记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较大发展,个体认知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水平明显增强。
3.适应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性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他们的情感变得丰富,个体的意志力逐渐增强,个人的兴趣爱好增多并趋于稳定,学习的愿望更强烈,学习变成自觉行为,符合自身实际的理想开始逐渐形成,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成为认知发展的巨大动力。高中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因素的发展,心理因素的发展对认知活动起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高中生逐渐成熟的思维、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对于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伴随着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责任编辑黄春香)
众所周知,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地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其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和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和互动的立体结构,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等发挥集体的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2.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理念
社会的发展和化学学科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中化学课堂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当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系;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形成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3.体现科学本质的理念
高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的良好情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清晰的学科特征意识,使化学学科特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具体化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使具体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化学意识,在化学教学中体现科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化学是为人类服务的,绿色化学学科的发展、绿色化学技术的开发,都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4.突出科学探究的理念
探究是科学的核心,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把这两者紧密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若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就必须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一定要有推动个人去学习的动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同时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5.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理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现代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化学学科的重要地位。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化学支撑了现代技术的发展,没有化学就没有今天的科学进步。由此使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特点
1.适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要求了解自己,开始“想到自己”,甚至“发现了自己”。他们在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中逐渐学会了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高中生十分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也很关心别人的内心活动。
2.适应高中生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与人的认识活动、认识兴趣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情感。高中生随着学习内容向纵深发展,以及对个体能力的意识,对学科的兴趣越来越稳定,并与以后的职业选择、志向确定联系起来。高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
3.适应高中生的叛逆感的发展
高中生已逐步摆脱了具体的经验意识,自主探索精神已初步形成。从心理学角度讲,他们已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探索性、创造性、独立性,对他人的思想、观点不轻信,喜欢创新和发现。由于受情感培养不足的制约,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成熟,往往会造成问题的探究无果而终。
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情感特点,把情感特点看做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对学生学习机理的深层次研究,因势利导,力争寻求最佳的教与学的途径,实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适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比初中阶段多而复杂,同时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日益趋于成熟,接触的社会面更加广,社会知识更加丰富,充分体验到现在升学和今后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这些压力都对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这些新的要求形成矛盾时,就会成为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内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特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考虑高中的认知特点,才能更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
1.适应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不断完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核心部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由直觉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所以认知系统各种要素都趋于稳定状态,个体的特性包括智力和品质也基本定型,认知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结构已经变得很完整。
2.适应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
由于高中生理论思维的日益成熟和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使得他们思维的方向性、目的性更明确,识记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较大发展,个体认知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水平明显增强。
3.适应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性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他们的情感变得丰富,个体的意志力逐渐增强,个人的兴趣爱好增多并趋于稳定,学习的愿望更强烈,学习变成自觉行为,符合自身实际的理想开始逐渐形成,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成为认知发展的巨大动力。高中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因素的发展,心理因素的发展对认知活动起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高中生逐渐成熟的思维、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对于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伴随着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