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腹膜透析救治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操作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o_o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机救治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护理方法和操作心得。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2月以来收治的6例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病人,经确诊后立即行急诊腹膜透析置管术,采用百特公司生产的HomechoiceAPD机和袋装5L腹透液进行自动腹膜透析,每日透析9个循环,首选2.5%腹透液,每次交换1100ml,留腹2小时,每天出超约2000ml,使血浆渗透压缓慢下降,使病人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自动腹膜治疗一周后,病人渡过出血高峰期,每日透析调整为6个循环,每次交换2000ml,留腹3小时,并根据脱水情况选择不同浓度的腹透液。待患者渡过急性期,CT证实脑水肿消除,血肿吸收,逐步调整为CAPD治疗。
  结果:6例患者安全渡过急性出血期、水肿期,未发生腹透相关感染,治疗效果良好,顺利进入康复锻炼期。
  关键词:脑出血全自动腹膜透析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79-02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病人6例,运用全自动腹膜透析机(APD)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6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4∶2,年龄40-60岁。发病患者中已进入血液透析5例,尚未进入透析1例。所有病人经螺旋CT检查出血量10-100ml间,其中10-40ml5例,1例出血量达100ml,均为基底节区出血,1例合并颞叶出血。出血量最大的1例经两次开颅手术,住院时处于昏迷状态4例。
  2治疗方法
  6例患者确诊后立即行急诊腹膜透析置管后进行APD治疗。使用百特公司Homechoice机器,每日透析9个周期,每次交换1100ml,留腹2小时,腹透液为2.5%。一星期后改为6个周期,每次交换2000ml,留腹3小时,腹透液根据不同脱水情况选择。APD治疗三周后经CT检查血肿吸收后改为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同时配合泵注硝酸甘油和乌拉地尔控制血压。
  3结果
  6例患者中完全康复4例,偏瘫2例,均进入维持性居家腹膜透析治疗。
  4護理要点
  (1)熟悉机器性能及操作步骤。上机前要准备好所需物品,按要求准确设置透析时间、留腹量等参数,连接病人进行自动腹膜透析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室每日空气净化消毒30分钟,操作前行六步洗手法,出口处每天换药,确保敷料清洁干燥无渗出。
  (2)透析中严格进行病情监控。认真做好腹膜透析记录,详细记录透析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实时监控病人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电解质变化以及生化指标等,防止透析不充分或酸碱失衡;注意保持腹膜透析管道通畅,观察有无血块或蛋白团堵塞,防止受压、扭曲、牵拉。
  (3)腹透液浓度的选择。按照病情分期和护理人员在病人实际腹透中观察的超滤情况进行选择,原则上是既能安全清除水分,又能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不损伤腹膜,并能促进全量营养。在脑出血后一周内属于水肿高峰期,一般首选2.5%腹透液,既使病人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又不引起失衡,但在具体实际中,必须视出超量进行调整,如果出超量不够甚至负超,必须调整为浓度4.25%腹透液,如果出超量太多,脱水太过,就要及时调整为浓度1.5%腹透液,以防引起电解质紊乱;在脑出血一周后再根据患者病情、残余尿量、水肿情况等进行调整,逐步降至为浓度1.5%腹透液。
  (4)其他护理注意事项。要给予气垫床,预访褥疮发生,床头抬高15至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并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要保持口腔清洁,舒适,预防感染,及时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要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饮食,防止便秘,防范胃肠内积气太多,减少漂管的风险;要禁止用力屏气,防止发生再出血。
  5结论
  尿毒症合并脑出血以往的治疗经验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由于血液在体外循环需要进行抗凝,而抗凝剂的应用会加重脑出血,如果不使用抗凝剂透析效果不理想,透析不充分也会加重脑出血,所以这类病人死亡率及高。应用腹膜透析机加强腹透治疗,同时采取准确到位的护理措施,对于安全有效地清除脑出血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满意地控制生化各项指标,降低尿毒症毒素,具有较好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黎,吴华伟,陈华茜,李正东.湖北医药学院学报(JHBUM)2011年8月,30(4):422
  [2]唐晓飞,焦宝珠,江晓平.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治疗尿毒症并脑出血1例[J].安徽医药,2005,9(12):939
  [3]薛少清,廖秋菊,邓声京.临床医学.2011年31卷10期
  [4]卢国英,周萍.广西医学,2004年26卷03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对其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随机挑选于2009—2012年在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50名,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75名,母亲均用纯母乳喂养婴幼儿;对照组75名,其婴幼儿则以配方奶喂养。对比两组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长、头围情况。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可知,纯母喂养的婴幼儿在体重、身长、头围方面的发育均较配方奶的婴幼儿好,且此种差异显著,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疼痛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用分类量表法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与72h疼痛程度,两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把腹腔镜技术运用于普外科急腹症中,对其进行诊断及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2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将进行开腹探查术,每组患者各60例。  结果:实验组中被确诊断有58例,占96.7%;对照组术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  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的患者视为(对照组),将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自我管理状况。  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及自我行为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人流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和人流综症合发生率的影響。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人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状况及人流综合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神經精神症状的效果。  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112例COPD患者进行了预见性护理,首先对神经精神症状进行风险性预测,制定护理计划,并根据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出现神经精神症状7例次:肺性脑病2例次、低渗性脑病2例次、脑梗死1例、药物相关神经精神症状2例次。  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分辨力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肘、腕关节患者关节的超声特点,观察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7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被检者均使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检查结果,统计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检出价值。  结果:57例患者共171处关节,使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查
期刊
摘要:慢性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肝脏疾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主要表现为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目前仍无有效逆转的手段,而进展到肝硬化等终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病死率也极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作为再生医学领域新热点,被证明可以有效干预肝纤维化的进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BCD2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ABCD2评分标准分析9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评分结果与近远期发生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ABCD2评分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向性:低、中、高危组发生率分别是为19.57%、45.16%、93.33%。  结论:ABCD2评分是评估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以利尽早为TIA患者采用有效应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急性发作的影响。  方法: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急性发作例数和次数,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发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