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线形的艺术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613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文字的起源
  原始时期,文字和绘画是一体的,即“书画同源”。这就是“象形文字”的起源。黄帝时期,再由仓颉氏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字逐渐与绘画分开。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一说仓颉氏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一说就是一个或几个原始部落。值得肯定的是: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部落之间的交往、人们迁徒的频繁,相互交流的密切,生活经验积累留传日益成为必要,人们使用文字记事的必要性也日益突出。因此,文字逐步抽象化,也初步定型化,使文字与绘画逐步分开,呈现出距离越来越大之势。文字也逐渐由象形到甲骨、钟鼎、大篆、小篆、隶、楷、草等各种字体。复经历代先贤的苦心经营,为求书写上的美观,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特书法艺术。在世界上唯有中国的书法可以悬挂在壁上当艺术品去欣赏,而西方人常称我们的书法是抽象的绘画,因此西方的现代绘画,很多地方受了中国书法的影响。
  二、以线为主的中国画
  原始绘画除巫术图腾的意义外,本身就具有交流思想、帮助记忆等文字表意功能。明代何良俊说:“夫书画本同出一源,盖画亦六书之一,所谓象形者也。”(《四友斋画论》)就文字而言,古人说的“六书”(六种造字方法)之中,“象形又是最初始,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汉代许慎说:“书者,如也。”(《说文解字·叙》)即文字是“如其事物形状”而造的。由此可见,绘形象物(象形)既是书画同源的根本,又是书画同流的基点。初民是以线条来绘形象物的,所以图画与文字完全分离之后,中国绘画也留下了多以线条为主的特点。同时,中国的绘画与书法又采用了同样的工具,故而中国的绘画与书法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中国的书画不分,中国绘画就特别重视“书写性”,所以在描、画、写这三个字上就有较大的区别。描是笔无轻重、用笔无力;毫无气势可言;而画则信手一挥,虽有笔力而无节奏韵律;写则是有生命的笔迹,有质量的笔迹。中国画把“书法的线条”和“绘画的线条”融为一体,使之具有“书写性”,形成了“最具中国风味”的组合,因此中国画有“线条的雄辩”的美称。
  在平面的绘画活动中,点线面是绘画的基本要素。而这三种要素中,唯有线条才可以表现出动律感,所以线条在绘画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要素。而中国书画同源,以线条为主,这时与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中国绘画最大的优点,更是中国绘画的精华所在。
  三、“书画”在这里“同源”
  中国书画历来十分重视运笔方法,山水画的勾勒山石、树木的轮廓初始,恰恰也是用书写线条来完成。黄宾虹总结前人用笔的经验,提出“五笔法”之说,即“平、圆、留、变、重”。所谓“平”是指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折钗画沙”;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要如“屋漏痕”;所谓“重”即沉着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像“风吹落叶”,即古人所说笔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谓“变”一般指用笔有变化,不论中锋或侧锋,都要根据表现对象来定,不能执一。陈传席在点评黄宾虹时说:“正因为黄的书法功力深厚,所以他作画都是用笔,笔笔写出……他染色,其实不是染,也是笔笔写出,这样一来就显得有变化、有厚度……中国画是线形的艺术,线才有深奥的变化,面也需要是线积成的面才有较深的内涵……”。由此可见,水墨写意画的“书写性”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成了品评写意画标准的审美法则。
  四、水墨写意“书写性”的发展现状
  20世纪30年代徐悲鸿留学法国,将西方的造型引入中国画,在表现人物画上,给我们的造型准确性提供了科学的保障。由于要用毛笔宣纸表现结构甚至素描光影,必须谨慎描摹方能完成。但是在得到造型准确丰富的同时,后世却丢掉了传统的“书写性”精华部分。这是徐悲鸿先生一辈学人所始料不及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内涵。美术当然也不例外,但前提是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更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的精髓为代价。徐悲鸿为改造中国人物画几千年的意念造型观,而引进西画造型,以适应表现现代人物宗旨本意是善的,也确实为新中国的水墨写意人物画带来了新的生机,并通过几十年艺术家们的实践培养出了有影响有代表的人物画家,并产生了不少堪称代表中国派的水墨人物画,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但水墨画发展到今天已与徐悲鸿当时的宗旨相去甚远。“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神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张彦远的画论恰恰道出了许多中国画家的通病。有些画者不懂笔法,也没有下工夫去研悟笔法,空冠写意之名,而实际上还是制作成风,还美其名曰创新,其画面的书法题字更多呈现的是画家的画字,中国传统的正宗“书写性”已消失殆尽。这恐怕也是徐悲鸿和当代一批负有历史使命感的学者不愿看到的无可奈何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深思……
其他文献
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班主任在初一阶段时,班级管理井井有条,班主任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对班主任的了解,他们对班主任逐渐有了一定的看法,对班主任也不再那么崇拜了。随之表现在班务工作上是松松垮垮,班级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其后果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反之,有些班主任的班务工作呈阶梯状的发展。学生对班主任的人格、素养、工作能力逐渐了解,逐
期刊
尊重学生,让学生做主,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关心学生之关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从心里接纳你,喜欢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收获的又何止是和谐,又岂止是课堂的精彩?    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人    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早在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及国际旅游业的竞争加剧,对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旅游管理人才市场需求现状的剖析,提出了从开放的实践教学机制、科学的理论课程体系、创新的科研氛围、多层面的合作机制、政府引导和社会需求等六个方面构建适合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构建    高素质旅游人才是衡量国家旅游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中国从世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但是根据专家近十多年来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呈下降趋势。教育部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每个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因此,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习进步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学校结合办学特点,对高一新生进行了一年的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行动研究,摸索探究
期刊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职高语文教学。加强职高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我校选择“设境激趣——互动演练——拓展实践”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口语交际的教学改革。  一、设境激趣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做到口语交际训练经常化,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高他们对生活感知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口语
期刊
一、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善于补充材料。例如讲“地震”时,可让学生自学课文有关内容,教师除了讲述近年来我国四川、台湾等地频繁发生地震外,还应适时补充一些应急避震救助常识:(1)高楼避震: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2)震后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营救
期刊
摘 要:《渔父》写的是屈原和渔父的一次思想交锋,表现的是屈原自己内心的矛盾及抉择。作者采用“分身立言”的手法虚构了一位与屈原对话的人物,其实是屈原跟自己心灵的对话。由《楚辞·渔父》中的“渔父”作为艺术原型,由屈原和渔父两者综合而成的新“渔父”实际是一个象征和寓意,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渔父;酿变;文化符号    一  根据司马迁和王逸的说法,《渔父》这篇文章约写于楚顷襄王执政时
期刊
一、培养学生几何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师生间互动下的自主讨论和交流,是双方精神的相互碰撞,是认识界的真正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认识偏见得到纠正,并产生新的知识建构。(二)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不同程度的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取长补短,开拓自我的思维,加强对问题的理解。(三)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二、几何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从学生找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的模糊理解看提高数学
期刊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由局部地区污染问题发展成全球性的重要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地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美术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作为创作对象,甚至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
期刊
“教然后知困”,在七年的教学生活中,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作文教学。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是我一直探索的难题。本文拟将从如何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谈几点思考。  一、千篇一律的平淡作文  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全班同学写的作文都很相似,很少有能让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眼睛为之一亮的习作出现。出现这种状况有以下几点原因。  1.选材平淡  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作基石,才能创作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