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首期专刊的出版实践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f00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升期刊影响力,《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在2017年编辑出版了首期专刊“臭氧监测与预报专刊”,集中报道臭氧监测和预报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文章介绍了前期选题策划、稿件作者的选择、稿件的审稿和编辑出版等情况,并对进一步办好专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专刊;选题策划;出版
  一、专刊的选题策划
  (一)专刊的选题要尽早列入计划
  专刊的选题策划,不仅反映期刊的办刊方针和主要报道内容,同时也能体现期刊的个性和办刊特色。自2015年开始,《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结合全国各地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经编委会研究确定每年期刊的重点选题。2016年底,《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在自己的网站上刊登了2017年重点组稿方向,包括环境监测改革与管理学研究、空气质量评价及预报预警技术与方法学研究、流域环境质量评价和考核技术方法研究、环境监测质控技术与方法学研究等。
  (二)臭氧专刊的选题策划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臭氧污染问题愈发突出,经常成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臭氧污染治理已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任务之一。深入研究臭氧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控制臭氧水平,成为当前臭氧污染治理的紧迫任务。
  为此,《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在2016年底开始策划编辑出版一期“臭氧监测与预报专刊”,集中报道臭氧监测和预报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为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和环境保护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引导和参考,同时激发期刊的潜能和活力,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二、专刊的稿源及作者
  (一)臭氧专刊的稿件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每期刊登的稿件25篇左右,通常分设为特约来稿、环境质量管理、调查评价、分析技术等栏目。平时的稿件均为作者在编辑部网上投稿系统的自投稿。针对专刊,编辑部采取了征稿、自投稿、主动约稿、编委重点荐稿等多种方式,尤其借助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设有“环境预警预报中心”的优势,编辑部与“环境预警预报中心”积极沟通,了解到国内在臭氧监测与预报预警研究方面的权威机构和资深专家,基本确定了约稿的方向和作者。
  (二)臭氧专刊投稿时存在的问题
  编辑部在专刊的征稿启事中明确要求,投稿时应在在标题前注明“臭氧专刊”。因所有稿件均在編辑部投稿网站操作,征稿时虽然特别要求作者在投稿时注明是“臭氧专刊”,但还是有作者忘记注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在2017年2月时是其他编辑负责初审,按以往惯例,是将所有稿件先统一分配给该编辑,而未能及时提交给负责臭氧专刊稿件的编辑,耽误了负责臭氧专刊初审编辑的审稿时限。在后续送专家评审环节,因为各个编辑习惯了在投稿系统中按月份处理相关负责的稿件,因而对未注明“臭氧专刊”的稿件,有时也会造成混淆处理。
  三、专刊稿件的审稿
  虽然是专刊,编辑部并未放松对稿件质量的严格把关。以往,《中国环境监测》的来稿均为“三审制”,即编辑初审、专家评审、主编终审。对“臭氧监测与预报专刊”,编辑部在坚持“三审制”原则的基础上,编辑部安排专门的编辑对来稿进行初审,并对符合要求的稿件送2位专家进行评审,对审稿意见有争议的稿件送第3位专家再审,并由负责编辑汇总各位专家的意见,与编辑部主任、主编沟通,对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稿件的质量符合专刊要求。
  四、专刊稿件的编辑出版
  对稿件的编校加工是关系到科技期刊总体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因《中国环境监测》是首次筹办专刊,对采用后的每篇稿件的编辑加工工作也非常重视。不仅按照《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对稿件从内容、技术、文字、图表等各方面,进行审读、删节、补遗、纠错、勘校。在稿件编校过程中发现,因为大部分稿件内容是针对臭氧监测与预报领域的,在臭氧污染特征和源解析方面会因地域性不同而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所用的专有名词、概念等应尽量统一,在分析和讨论某一特定问题时的专业用图也不能差距太大,否则,会显得专刊稿件的编辑加工风格不一致,甚至前后不统一,不仅给读者造成阅读困难,也会影响期刊的整体形象。所以,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负责编辑与作者要针对文章中的概念、描述、图表等多沟通,达成业内共识,也对今后类似稿件起到一个“范本”的作用。
  五、进一步办好专刊的建议
  (1)需要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一本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对本学科的热点、难点、发展趋势及读者所关注的话题有很深的理解和体会,而且,编委通常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编辑部应该充分调动编委的积极性,共同组织策划期刊的年度报道方向和重点选题,尤其对某一热点问题的专刊共同进行前期策划,熟悉专刊选题领域的发展现状,把握发展动态和方向,能协调和组织该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撰写论文,保障专刊的稿件来源和稿件质量。
  (2)专刊出版后,应通过纸媒、网络、参加国内外学科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对专刊进行大力推介,通过向部位主管单位、科学院所免费赠阅等方式,获得专家同行的关注,产生学术共鸣,并吸引更多的作者在后续相关文章中大量饮用专刊的文献,提高专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得以提高。
  六、结语
  专刊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精心策划专刊,制定选题重点和约稿计划,严格把好审稿质量关,在规定时间内编辑加工完成高质量的专刊稿件,对专刊稿件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组织策划出版专刊过程中,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同时加强后期宣传和推广,意义重大。期刊编辑部应高度重视专刊的策划和出版等工作,发挥期刊在专业领域的独特优势,为业内作者和读者之间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提高期刊的国内外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益伟,袁醉敏,万晶,等.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的实践——以浙江农业科学为例[J].编辑学报,2017,29(03):281-283.
  [2]黄锋,黄雅意,辛亮.出版学术专刊对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影响研究[J].科技传播,2016,8(14):44-46.
  作者简介:
  徐怡珊(1970—),女,满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高级工程师,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其他文献
移动计算环境中带宽具有非对称性,并且移动设备资源有限,传统的缓存管理策略需要占用大量的设备计算资源和网络带宽,有效的缓存管理技术能够极大提高移动计算的性能。对此提出一系列的针对移动计算的缓存管理策略。首先根据用户访问频率建立对应的具有生命周期的数据项缓存,然后使用自适应一致性维护策略维护缓存的一致性。通过实验分析,提出的管理策略能够很好地降低带宽占用,并且有效地减少对移动客户端的资源需求。
为了探索CAD/CAM领域中的特征造型关键技术,研发一个特征造型系统。该系统分别以ACIS和HOOPS为几何造型引擎和渲染引擎,能够实现常用特征的创建、特征历史的管理、基本约束的管理和特征模型与几何模型的存取等功能,并且支持一些自由曲面特征造型以及参数化设计。为了维护用户的隐含设计意图,系统采用了一种新的拓扑元素命名与辨识机制。最后,给出了使用该系统进行特征建模、自由曲面特征参数化设计以及设计意图
经典的Criminisi图像修复算法,通过结合偏微分方程算法和纹理合成算法两者的优点,对图像的纹理和结构同时进行修复,获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但基于样例的图像修复算法在定义优先权时仅考虑了置信度和数据项,导致错误信息的繁衍,使修复结果不理想。在Criminisi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样例的图像修复方法。通过重新定义修复块的优先权,增加一种度量图像平滑性的几何量,同时增加最佳匹配块的限制条件,
摘 要:多媒体教学是新知识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而视频教学则是多媒体教学素材中最具试听冲击力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加入学习视频来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并在最终起到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兴趣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视频教学;教学方式  视频教学对于历史课程而言十分重要,因为历史是由一个个历史事
为了弥补蚁群算法在评价测试用例集质量方面的缺陷,应用基于序优化蚁群算法生成优先成对交互测试用例集。在生成测试用例时,采用one-test-at-a-time策略,通过序优化蚁群算法生成涵盖更多总增益的测试用例集,对信息素更新采用分阶段方式。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解的质量和收敛速度方面优于基本蚁群算法。
针对标校数据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特性,提出将小波分析方法应用于误差的分离过程中。给出小波变换分离随机误差的方法,在阈值优选时采用GCV(广义交叉验证)准则,并将免疫算法应用于阈值的寻优过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实现了随机误差的分离仿真。在免疫算法的选择操作时,通过计算抗体期望繁殖率,保证了群体的多样性,从而使算法更加稳健,在提高搜索效率的同时减少陷入局部最优的机会。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小波
摘 要:当前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创新,没能依据大纲的要求,而是对每个单词都作同样的要求,“填鸭式”地教给学生,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单词只要求能听懂,哪些单词是要求“听、说、读”三会,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听、说、读、写”都要掌握,这样就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学生丧失了学英语的兴趣。以下是本人在词汇教学中的一些得与失。  关键词:词汇得失
针对在Deep Web数据库查询结果存在上限k的情况下,对于如何提取数据记录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范围型属性的数据提取方法。利用范围型属性的值域特征,将其值域按照目标数据库的分布样本划分为多个子区间。实验结果表明,按照该方法划分的子区间,使得查询收益,查询饱和度和已提取数据的覆盖程度等指标均达到98.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