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内科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教学工作。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师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比较两组规培医师的培训效果和标准化培训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在工作积极性、职业荣誉感、理论知识、技能实践操作、案例写作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沟通能力和教学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能提高心内科住院规培医师的技能实践操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规培医师的满意度。
[关键词] 双因素激励理论;心内科住院规范化培训;技能实践操作;交流能力;教学管理;滿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C9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24-0160-04
Teaching experience of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GUO Fei XU Jia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Hefei 23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Methods A total of 20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two-factor theoretical management mode.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teacher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work enthusiasm, professional honor, theoretical knowledge, skills, practical operation, case writing and so 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wo-factor theoretical management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skills and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the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to the teachers.
[Key words] Two-factor incentive theory;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kills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eaching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心内科对医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此科大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时,有必要提高教学质量,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心内科住院医师不仅要把本职工作做好,还要培养有良好规范的学生。定期培训是由临床教学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的重要方法[1-2]。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是通过工作本身的乐趣等激励因素,如有成就感,认同员工真的满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心内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的教学质量,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参加规范化培训的20名医师在教学中应用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20例心内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纳入标准: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且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心内科专业范围的应、往届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已取得《医师资格证书》需要接受培训的心内科专业人员。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条件或不能配合此次调查研究者。将规范化培训医师随机均分两组,试验组男6名,女4名,年龄24~35岁,平均(28.47±2.15)岁。本科5名,硕士5名。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24~33岁,平均(28.15±0.42)岁。本科5名,硕士5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包括讲解专业特点、介绍科室、讲解常规操作规程、讲解心内科常见病规范。
试验组采用双因素激励理论,主要如下。
1.2.1 满足保健因素 确立完备的住院心内科规章制度和培训技术规程及常规化教学制度。第一次接触学生时,教师要热情接待学生,帮助学生熟悉环境。在教学工作开展前,对计划培养学生讲解本系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同时讲解教学的具体要求。之后,在规划培训中征求学生的意见,由师生双方调整要求,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同时,教师要主动与高培生沟通。如果发现高培生病了,老师应该主动去看望他。此外,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开展教学工作,创设教学情境,并与现场模拟练习相结合,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的方式,让规培医师完成PPT的制作和演示演讲,规培医师相互学习和评价,让规培医师认识自身发展的不足,积极弥补。
1.2.2 重视激励因素 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患者管理,建立并实施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培训质量和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和检查,认真组织部门考核。评估的目的是检验临床医生在培训中的不足,以便加以改进。每月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传授,对心内科住院规章制度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对每一个培养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案都要了解,并实施个性化教学,鼓励和表扬个性内向的学生,对开朗活泼的学生教师可以实施放手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提前适应未来工作的计划。
1.3观察指标
(1)采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价两组规范化培训医师工作积极性、职业荣誉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操作、病例书写等,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效果越好;(2)采用醫院用规范化培训医师量表评估2个月、4个月、6个月的沟通能力、教学2个月、4个月、6个月的教学质量,总分100分,评分与规培效果成正比[3]。(3)本院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内容包含6个方面:①教学条件、日常管理;②轮转安排、学习计划;③与规培老师的互动;④能力提升情况;⑤教学内容连贯性;⑥规培表现和收获。采用评分制,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50~69分为一般,5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例率。
1.4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规范化培训医师规培效果比较
试验组规范化培训医师的规培效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交流能力、教学质量比较
试验组交流能力与教学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规范化培训医师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学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计划是心内科住院教育的必要阶段,其实现从心内科学员到心内科医生的转变[4]。规培医师在培训过程中,要编写各类档案,及时、完整地记录一次心脏病发作患者的病历,并认真做好心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操作规程,治疗不良反应要及时到位,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不断掌握技术和质量管理知识[5-6]。目前,无论哪年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都是按照各自的年级进行专科轮转是我国大部分住院医师规培基地的培训模式,各级临床医生负责培训工作,各年级住院医师之间缺乏直接的教学关系,这就会导致高低年级住院医师之间没有很好的临床经验交流,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有的基地注重培训考核成绩,只注重辅助设备的使用和撰写医学论文的培训,忽视医生的临床培训过程,不注重临床疾病逻辑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7]。有些基地偏重培养临床技能,缺乏医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偏颇,造成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和医学科研能力提高不平衡。由于住院医师的个体执业愿望的差异,不能完成全部临床培训任务的情况就会出现。比如一边在培训一边回去值班,参加某些教学活动代签到现象,常规的检查模式需要管理人员完成大量的日常工作,难以做到及时和精确的监管全部科室[8]。需要完善规培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近年来我国各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高度重视如何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考核系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9]。比如,评价题库的数量和质量不够完善,规范化培训的一致性需要突出,评分标准需要更加客观细致。规培医师日常考核只能评价规培医师在一定时期内的能力,不能反映不同阶段规培医师临床和医学科研能力的提高。考核管理存在考核管理松散、考核不及时等问题。而双因素理论通过工作本身的愉悦感与认同感等激励学员积极参与到工作中[10]。 本研究将双因素理论,在医院内以规范皮尔逊管理的心脏医院规则与皮尔逊一起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激励、荣誉激励等实例进行激励,而患者为了提高心脏病医院的规则,以皮尔逊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1]。首先,医德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和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12]。然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他们的责任感直接成正比。没有责任感的医生不能仔细观察和处理病人,因此他们的技术水平不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13]。我司在居民培训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教师以榜样树立模式教学,进行医师标准化培训,同时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讨论、把握典型,发展规范化的培训医师抵制攻击性和长期性的不道德行为[14]。其次,和谐医患关系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不仅容易降低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同时也容易引发医疗纠纷[15]。因此,我们提倡在培训过程中“多同理心、真诚关怀患者”。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可以从患者那里获得高度信任,比如在病房巡视时与患者握手,并帮助患者在夜间病房轮回时将床角收拢[16-17]。规范化培训医生应在细微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提升医患沟通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在居民综合素质培训中,应增加临床研究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培训期间要求学员参加本部门科研工作,从中可以培养出研究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18-19]。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学科的发展,了解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步伐。基础理论培训主要集中授课。住院医生会议每月定期召开,请从医院深造回来的医生、技术人员上课一次。临床实习培训,规培医师深入科室后,科长将指定主治医师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讲师负责培训,培训由导师与上级医生集体指导相结合。试验组综合技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个月、4个月、6个月后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后规范化培训医师的荣誉感和操作能力显著提升,规培效果显著[20]。
综上所述,双因素理论培训可有效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增强心内科规培医师的沟通能力和医疗水平,提高心内科规培医师对教师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李咏梅,吕发金.心内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PACS病例检索总结式小讲课的价值[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3):339-340.
[2] 秦立慧,南兴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住院(中英文),2016,2(5):131-133,137.
[3] 刘强,周小倩,龚伟.PACS系统在介入心内科学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3(21):783-784.
[4] 汪滢.双因素理论在临床护理层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2):1661-1662.
[5] 王雪,杜颖,吴巍,等.目标管理法在普外科临床护理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心内科住院杂志,2015, (17):2082-2085.
[6] 陈辛华.目标管理法在普外科临床护理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心内科住院杂志,2015,21(5):123-124.
[7] 曹艳,鲁丽萍,王刚琴,等.在临床护理规培生带教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133-134.
[8] 李然,易坤明,熊坤林.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和意义[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6):278-279.
[9] 杨海涛,李咏梅,吕发金.基于PACS回顾总结式病例汇报对提高心内科规培医师医教研综合能力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10):289-290.
[10] 王立侠,杨开颜,王双坤.PACS结合P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培中的价值[J].中国病案,2016,17(10):307-308.
[11] 鲁东.介入心内科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践与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3):441-442.
[12] 郑慧萍,张喆.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的构建[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5):6-8.
[13] 闫文俊,陶凌,贺媛.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方式的研究[J].心脏杂志,2020,13(2):184-188.
[14] Bursch,Brenda Mulligan,Caitlin Keener,Adrienne M.Education research: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to teach resilience skills to neurology residents[J].Neurolog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2019, 12(11):672-674.
[15] 黄亚慧.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心内科的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5(24):153-154.
[16] 徐海燕,许小进,张喜文,等.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3(22):104-108.
[17] 苏丹,韩锦,郝广华,等.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应用于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4(2):2914-2917.
[18] 谷阳,张喜文.PBL教学模式结合3D打印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0,16(11):223-226.
[19] Kanwaljeet,Garg Harsh,Deora Shashwat.How is neurosurgical residency in India? Results of an anonymized national survey of residents[J].Mishra Neurology India,2019, 27(3):584-587.
[20] 徐海霞,花穎,朱艳敏,等.CBL结合思维导图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3):794-797.
[21] 李克研,张英杰,贺欣,等.结合"规培"对心内科临床实习的量化考核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805-806.
[22] 李明琰,刘燕,何文凯.CBL教学法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20(9):895-899.
(收稿日期:2021-03-24)
[关键词] 双因素激励理论;心内科住院规范化培训;技能实践操作;交流能力;教学管理;滿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C9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24-0160-04
Teaching experience of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GUO Fei XU Jia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Hefei 23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Methods A total of 20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two-factor theoretical management mode.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teacher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work enthusiasm, professional honor, theoretical knowledge, skills, practical operation, case writing and so 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wo-factor theoretical management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skills and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the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hysicians to the teachers.
[Key words] Two-factor incentive theory;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kills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eaching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心内科对医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此科大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时,有必要提高教学质量,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心内科住院医师不仅要把本职工作做好,还要培养有良好规范的学生。定期培训是由临床教学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的重要方法[1-2]。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是通过工作本身的乐趣等激励因素,如有成就感,认同员工真的满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心内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的教学质量,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参加规范化培训的20名医师在教学中应用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20例心内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纳入标准: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且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心内科专业范围的应、往届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已取得《医师资格证书》需要接受培训的心内科专业人员。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条件或不能配合此次调查研究者。将规范化培训医师随机均分两组,试验组男6名,女4名,年龄24~35岁,平均(28.47±2.15)岁。本科5名,硕士5名。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24~33岁,平均(28.15±0.42)岁。本科5名,硕士5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包括讲解专业特点、介绍科室、讲解常规操作规程、讲解心内科常见病规范。
试验组采用双因素激励理论,主要如下。
1.2.1 满足保健因素 确立完备的住院心内科规章制度和培训技术规程及常规化教学制度。第一次接触学生时,教师要热情接待学生,帮助学生熟悉环境。在教学工作开展前,对计划培养学生讲解本系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同时讲解教学的具体要求。之后,在规划培训中征求学生的意见,由师生双方调整要求,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同时,教师要主动与高培生沟通。如果发现高培生病了,老师应该主动去看望他。此外,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开展教学工作,创设教学情境,并与现场模拟练习相结合,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的方式,让规培医师完成PPT的制作和演示演讲,规培医师相互学习和评价,让规培医师认识自身发展的不足,积极弥补。
1.2.2 重视激励因素 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患者管理,建立并实施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培训质量和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和检查,认真组织部门考核。评估的目的是检验临床医生在培训中的不足,以便加以改进。每月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传授,对心内科住院规章制度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对每一个培养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案都要了解,并实施个性化教学,鼓励和表扬个性内向的学生,对开朗活泼的学生教师可以实施放手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提前适应未来工作的计划。
1.3观察指标
(1)采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价两组规范化培训医师工作积极性、职业荣誉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操作、病例书写等,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效果越好;(2)采用醫院用规范化培训医师量表评估2个月、4个月、6个月的沟通能力、教学2个月、4个月、6个月的教学质量,总分100分,评分与规培效果成正比[3]。(3)本院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内容包含6个方面:①教学条件、日常管理;②轮转安排、学习计划;③与规培老师的互动;④能力提升情况;⑤教学内容连贯性;⑥规培表现和收获。采用评分制,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50~69分为一般,5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例率。
1.4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规范化培训医师规培效果比较
试验组规范化培训医师的规培效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交流能力、教学质量比较
试验组交流能力与教学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规范化培训医师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学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计划是心内科住院教育的必要阶段,其实现从心内科学员到心内科医生的转变[4]。规培医师在培训过程中,要编写各类档案,及时、完整地记录一次心脏病发作患者的病历,并认真做好心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操作规程,治疗不良反应要及时到位,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不断掌握技术和质量管理知识[5-6]。目前,无论哪年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都是按照各自的年级进行专科轮转是我国大部分住院医师规培基地的培训模式,各级临床医生负责培训工作,各年级住院医师之间缺乏直接的教学关系,这就会导致高低年级住院医师之间没有很好的临床经验交流,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有的基地注重培训考核成绩,只注重辅助设备的使用和撰写医学论文的培训,忽视医生的临床培训过程,不注重临床疾病逻辑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7]。有些基地偏重培养临床技能,缺乏医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偏颇,造成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和医学科研能力提高不平衡。由于住院医师的个体执业愿望的差异,不能完成全部临床培训任务的情况就会出现。比如一边在培训一边回去值班,参加某些教学活动代签到现象,常规的检查模式需要管理人员完成大量的日常工作,难以做到及时和精确的监管全部科室[8]。需要完善规培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近年来我国各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高度重视如何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考核系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9]。比如,评价题库的数量和质量不够完善,规范化培训的一致性需要突出,评分标准需要更加客观细致。规培医师日常考核只能评价规培医师在一定时期内的能力,不能反映不同阶段规培医师临床和医学科研能力的提高。考核管理存在考核管理松散、考核不及时等问题。而双因素理论通过工作本身的愉悦感与认同感等激励学员积极参与到工作中[10]。 本研究将双因素理论,在医院内以规范皮尔逊管理的心脏医院规则与皮尔逊一起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激励、荣誉激励等实例进行激励,而患者为了提高心脏病医院的规则,以皮尔逊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1]。首先,医德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和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12]。然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他们的责任感直接成正比。没有责任感的医生不能仔细观察和处理病人,因此他们的技术水平不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13]。我司在居民培训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教师以榜样树立模式教学,进行医师标准化培训,同时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讨论、把握典型,发展规范化的培训医师抵制攻击性和长期性的不道德行为[14]。其次,和谐医患关系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不仅容易降低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同时也容易引发医疗纠纷[15]。因此,我们提倡在培训过程中“多同理心、真诚关怀患者”。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可以从患者那里获得高度信任,比如在病房巡视时与患者握手,并帮助患者在夜间病房轮回时将床角收拢[16-17]。规范化培训医生应在细微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提升医患沟通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在居民综合素质培训中,应增加临床研究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培训期间要求学员参加本部门科研工作,从中可以培养出研究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18-19]。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学科的发展,了解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步伐。基础理论培训主要集中授课。住院医生会议每月定期召开,请从医院深造回来的医生、技术人员上课一次。临床实习培训,规培医师深入科室后,科长将指定主治医师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讲师负责培训,培训由导师与上级医生集体指导相结合。试验组综合技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个月、4个月、6个月后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后规范化培训医师的荣誉感和操作能力显著提升,规培效果显著[20]。
综上所述,双因素理论培训可有效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增强心内科规培医师的沟通能力和医疗水平,提高心内科规培医师对教师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李咏梅,吕发金.心内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PACS病例检索总结式小讲课的价值[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3):339-340.
[2] 秦立慧,南兴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住院(中英文),2016,2(5):131-133,137.
[3] 刘强,周小倩,龚伟.PACS系统在介入心内科学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3(21):783-784.
[4] 汪滢.双因素理论在临床护理层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2):1661-1662.
[5] 王雪,杜颖,吴巍,等.目标管理法在普外科临床护理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心内科住院杂志,2015, (17):2082-2085.
[6] 陈辛华.目标管理法在普外科临床护理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心内科住院杂志,2015,21(5):123-124.
[7] 曹艳,鲁丽萍,王刚琴,等.在临床护理规培生带教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133-134.
[8] 李然,易坤明,熊坤林.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和意义[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6):278-279.
[9] 杨海涛,李咏梅,吕发金.基于PACS回顾总结式病例汇报对提高心内科规培医师医教研综合能力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10):289-290.
[10] 王立侠,杨开颜,王双坤.PACS结合P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培中的价值[J].中国病案,2016,17(10):307-308.
[11] 鲁东.介入心内科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践与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3):441-442.
[12] 郑慧萍,张喆.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的构建[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5):6-8.
[13] 闫文俊,陶凌,贺媛.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方式的研究[J].心脏杂志,2020,13(2):184-188.
[14] Bursch,Brenda Mulligan,Caitlin Keener,Adrienne M.Education research: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to teach resilience skills to neurology residents[J].Neurolog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2019, 12(11):672-674.
[15] 黄亚慧.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心内科的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5(24):153-154.
[16] 徐海燕,许小进,张喜文,等.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3(22):104-108.
[17] 苏丹,韩锦,郝广华,等.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应用于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4(2):2914-2917.
[18] 谷阳,张喜文.PBL教学模式结合3D打印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0,16(11):223-226.
[19] Kanwaljeet,Garg Harsh,Deora Shashwat.How is neurosurgical residency in India? Results of an anonymized national survey of residents[J].Mishra Neurology India,2019, 27(3):584-587.
[20] 徐海霞,花穎,朱艳敏,等.CBL结合思维导图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3):794-797.
[21] 李克研,张英杰,贺欣,等.结合"规培"对心内科临床实习的量化考核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805-806.
[22] 李明琰,刘燕,何文凯.CBL教学法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20(9):895-899.
(收稿日期: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