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意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527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次非常独特的观展经验,3月26日到达清华美术学院展厅的时候,整个展厅很安静,来看展的人不多,对王学东这个名字更是陌生。然而当我安静地看完所有的画作之后,心就像一颗干枯的莲子被悄悄投入湖心,吸足了水与养分,那种获得力量的愉悦之情在春天轻轻摇曳。虽然相隔半个多世纪,艺术是可以穿越时空让人感知的魔法,从50年代浪漫多彩的捷克风光、布拉格街景到70年代北京西郊的丰收之景,从高温炉边的捷克玻璃工人到石湾陶工的汗水,从家中杂物的朴实速写到下放劳动时农村小院的温情写生,王学东先生对自然之美对艺术之美的热爱,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对人生苦难的豁达,全都在作品中安静流淌出来。他是一位画家么?不!其实,王学东老师是我国最早一批被派往国外学习玻璃艺术的艺术家,学成回国报效祖国是他一辈子的理想,他也为之默默努力了一辈子。
  这是少有的让人看后觉得感动的展览,因着这一份朴实真切的感动,我们认识了一直在展厅默默守候的王学东老师的女儿王立芸。在她的介绍下,我们得以了解了更多为艺术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艺术家平凡而温暖人心的一生。
  《石湾镇速写》
  作于1977年,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两句诗:名陶千载传中外,谁知陶工汗满身。这不仅是对生活在那里的陶工们生活的同情,更是一个站在高温玻璃窑边与工人们一起挥汗的艺术家,深知一件艺术品的产生要付出多少心血与汗水的同理心。这种同理心,是艺术家身上极为难得的品质。二分钱的船票,更是用心留存了一个难得的历史片段。
  王学东老师是我国彩色玻璃镶嵌画的首创人,在为北京西什库教堂制作彩色玻璃镶嵌画的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彩色玻璃镶嵌画是一项复杂的高级技艺的创作,画稿放大后,要到玻璃厂对所用彩色平板玻璃原料进行加工和监制。其中铅条的加工当时在国内尚属首次,其技术完全是参考国外的铅条,在工厂与工人一起研究并实验成功。同期留学捷克的学弟王敬轩回忆“寒冷的冬天,室内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他和夫人及几个学生在临时搭起的简易台子上或地上紧张地工作,我看到王学东的手指上几乎裹满了胶布,仍能看到殷出的血迹。当时在国内一些古老的建筑或教堂中,所看到的彩色玻璃镶嵌画(窗)均由国外进口,这项任务的完成,为我国彩色玻璃镶嵌艺术填补了空白。”
  “父亲60年代回国首次把捷克窑玻璃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国内第一家玻璃器皿厂。几十年里,他总是在完成学校工作之余,利用假期等时间到全国各地的玻璃美术工厂帮助他们设计新产品并传授技艺,使一些频临破产的小厂得以回生。”这是女儿对父亲默默奉献的一生的回忆。
  作为一个大学教师,王学东老师最关切的还是玻璃艺术专业在国内的发展,早年他在笔记中说:“我在捷克斯洛伐克学习玻璃艺术多年,回国后曾先后去过大连、北碚、抚顺、北京、上海等地玻璃厂,同厂里的老师傅和技术人们进行过多次合作,试制过各类玻璃艺术品。我的体会是,国内和国外的情况大不相同,特别是意大利、德国、法国、捷克等国家,他们都有着悠久的玻璃艺术品生产的经验,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捷克斯洛伐克玻璃,从配料到熔化、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有其十分严格的标准,同时还必须由技术较强的老师傅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保证产品的最高品质……我国几家大型玻璃企业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无法与以上提到的国家生产设备、条件等相媲美……所以,中国玻璃艺术的发展必定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早些意识到,玻璃艺术品将成为今后生活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的需求时,就应该努力抓紧时间采取有力措施,尽早在艺术院校开班玻璃艺术设计专业。我想,精美的玻璃艺术品总会有一天,在我们日益富足的生活中找到它的生存空间。我坚信发展玻璃艺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11月27日。  馆内收藏乐器约500多件(套),分为中国古代乐器、中国现代乐器、外国民族乐器、少数民族乐器四个展区。  初次听说东方乐器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自幼学习民族乐器的我便迫不及待地报名了。  和许多民乐爱好者一样,我对民乐的喜爱是从耳熟能详的民歌开始的,因为这些民歌旋律优美、  婉转动听,从竹笛、唢呐这些吹管乐器,到琵琶、古筝这样的弹拨乐器,
很早以前就曾听一个在韩国语教室上班的“偶吧”(韩语中的“哥哥”)说,在日本的外国语学校教课是件很辛苦的事,不但要花数倍于授课的时间备课,还要同时负责跟学生或学生家长联系等事务。虽然我一直对在日本教中文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但这实在是不对我自由散漫的大射手座的口味。所以我想,难道没有更适合我的教中文方式吗?最近我通过一个找老师的网站,以自由教师的形式收了几个“弟子”,这才发现,其实想在异国遇见中文不一
和简里里的采访约在她的办公室进行。那是一个两层的小型办公区,一层有着一个能洒进阳光、不算大也不算小的阳台和白色的落地窗帘,二层有可以被“直接安排坐在地上”的工作坊和安静的心理咨询室。简里里穿着一件宽松的毛衣,把腿蜷缩在沙发上,不时调整一下,寻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偶尔低头思考,挠几下脑袋,于是头发就淘气地立起来,那时候的样子很难让人联想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更不会让人想到她“简单心理”CEO的身份。
我是一个人文学者,而不是专门的教育学研究专家,  所以,我只从人文学者的角度看大学问题。  高校转型与合并之痛  1952年我们学习苏联,将众多大学改为专业技能的学院。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面对整个发展、变化了的西方世界,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国大学都是专科性质的。于是我们的学院开始升格,升格的结果,改到连体育都大学了,以前是北京体育学院,现在改为北京体育大学。又因为教育部规定,有三大学科门类、一百正教
心理学一直都是大学校园乃至社会上诸多人倍感神秘的一门专业,我女朋友就是个学心理学的,我常常被她嘴里蹦出来的专业术语和拗口理论整得摸不着头脑。平时里咱们眼中很平常的现象在学心理的人那儿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更夸张的是我身边的哥们儿都成了她们实验的小白鼠。本着好奇,我特意采访了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心理学的女友。一番对话下来,我发现其实心理学并不神秘,只是大家对于它的了解太少,而学心理学的他们也真的不是会
“同学们,今天晚上七点在报告大厅有学院成立十周年大会,有市教育局领导、副校长、学院的正副院长参加,如没有特殊情况,必须来当观众!”数学课下课铃刚刚响起,辅导员疾步匆匆地赶到教室拿起数学老师的麦克说道。  “搞什么嘛!上周学院不是刚搞了个什么报告会,害得我公选课的考试都没去!”“就是就是,怎么天天开会啊,听了没啥用,还非要拉咱们去……”辅导员话茬刚落,教室内抱怨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  辅导员原本平
10月秋招,3月春招。秋招春招过后,剩下的就是没着(没落)。  这份纠结专属5月。专属毕业季一众男生女生,师哥师姐。  仿佛当年还刚进大一,凑热闹地参加各种学长经验交流会,  抬头仰望拿着各种offer还谦虚不已的学长们,  心里暗想:切,去外企月薪8000和去国企年入10万有差么?有什么好纠结的呀?  都考上国家公务员了,还出啥国呀!回来也不一定能考上公务员好伐啦?  未曾想,当年边羡慕嫉妒边觉
12岁女孩造出机器人画家  无人控制的“水彩机器人”!能用滑竿固定的画笔蘸取不同的颜料,还能对照电脑屏幕上的原画(雄狮)进行临摹!这“水彩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先画狮头,后画狮身,最后再细致地点描雄狮的鬃毛。不到五分钟,一头气宇轩昂,悠然散步的雄狮便跃然纸上!  那是2013年11月,某次午饭后我在UCSD(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园中散步,被计算机楼外的这款“水彩机器人”深深吸引。当时我粗略估计
UIC(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这个大学很特别。  2005年的夏季,在珠海凤凰山谷之中建立起一所崭新的学校,名为UIC。UIC是独立于北师大和浸大以外的一本中外合办高校,北师大是合作挂名院校,嫡系亲属是浸大,所以所有的制度及系统和浸大更为接近。不同于一般的内地大学,这里是全英文教学,具有完全国际化的严格的4分制GPA制度,78%的教授来自海外和港澳,在这里要做好如高三一样辛苦的
尽管会郁闷,会纠结,会难过,女生们还是选择了面对。“面试之后,觉得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之前可能没考虑过就业的问题,把就业想得太简单,把自己想得太优秀。其实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无论是学历、能力、经验,社会上比自己强的人很多。还是不应该怀着一颗幸运的心,想着幸运女神会眷顾自己,应当一步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走。”  “你说财经类专业的好找工作不假,这几年我们同学还基本上都是能就业的,但是……”小周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