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题,不少学生畏惧,厌倦作文,下笔无言,一写就头疼。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对每个人来说,提高的过程是不尽相同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 指导练笔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多写多练
写作是对自己积累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选择、提取、加工、行文的过程。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的知识越多,写作就越有基础。但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所积累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值得我们去探究了。現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我认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阅读训练中指导练笔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必须紧密配合。教材中作文的内容、要求都是结合各单元的训练重点而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写作。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具体的感性材料上升为理论,再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写作实践,这一过程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的由低到高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实現。
以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为例,整个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学习《春》这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比如“吹面不寒杨柳风”,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只一句就运用了引用、比喻等修辞,同时还从触觉上表現了春风的温柔、和煦。在学生得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紧接着指导学生练笔。因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没有观察、体验、实践的机会便难以掌握,所以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练笔、体验的条件,创造一个观察机会。因此我先指导写法,提出要求,并且下课后亲自带领他们去院子里进行观察,然后找同学先口头上说说,再进屋去往本子上写。
经过几个这样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减缓了从理论到运用的坡度,分散了作文指导的难点,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 创设情境,启动灵感,激发兴趣
瞬间的场面如流星,一闪即逝,可有时却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甚至能改变人们早已深思熟虑的打算和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人们眼前出現的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即典型形象或场面,往往是一个个瞬间的特写镜头,观察中要加强指导。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形象或场面进行描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第一次月考后的一次作文训练是让学生谈谈考试的感受,再写下来。我班学生的特点是爱写不爱说,所以我利用这次机会搞了一个创设情境的练笔。一天下午自习,我走上讲台生硬地对学生说:“月考的成绩已经发到你的手里,谁来谈谈你这次的感受?”学生屏住呼吸,面面相觑,我故意把气氛弄的很紧张,让谁也不敢说,到了一定“火候”,我态度一转,让学生把刚才的场面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学生不约而同地轻舒了一口气,高兴、迅速地把场面记了下来。
有一次,美术课需要学生带很多用具,有一名学生用一个糖盒把这些用具盛起来。我觉得很好,就高高地举起这带有米老鼠图案的糖盒,学生的视线一下子集中在了糖盒上,脸上現出迷惑不解的神情。我灵机一动说:“你们猜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是糖,是优秀作文,是小红花,等等。最后由盒子的主人告诉大家,里面装的是美术用具,秘密揭穿了,同学们开心地笑了。我说:“那么,你打算给这个场面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的情绪有一次被激起。于是,一连串富有情趣的题目产生了:《米老鼠盒子的秘密》、《我还以为是糖呢》、《米老鼠和我们捉什么迷藏》、《漂亮的糖盒里装的是什么呢?》……
学生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说出这些别致新颖的题目,主要原因是他们抓住了瞬间场面的内容和自身的心理,抓住了头脑闪現的灵感,这使他们朦胧地体验到了习作中的瞬间“灵感”,体会到了作文的提高贵在于勤——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
作文教学是使学生将阅读获得的语言能力转化为有思想的语言文字即习作表达出来,它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生活,学习表达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作文的素材。学生有了题材,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写作欲望,他们有话可说,有情要抒,便可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有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描述,因身临其境,易于把学过的词语、句式、修辞方法等,与眼前的事物结合起来,也便于表达真实的感受。
学习景物描写,我指导学生作文时,就打破了传统的解题模式,将冗长的讲解过程概括为一段话:“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写你喜欢的季节。写家乡的哪个季节呢?”没有人说话,我说今天有一个同学送我一个礼物,同学们想不想看,一说这个同学们都来劲了,说想,随着我从书包里拿出来一个玉米棒子。同学们都乐了,我说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季节,于是同学们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甚至有的同学对这个玉米都做了详细的描述。
观察对学生写作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绝不能也不可能单行独进,它必须依赖于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作文观察能力的训练必须与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起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 多写多练
我认为,没有好材料就不能写出好文章,然而有好材料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看不练是不行的,其实本领是练出来的。人们常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同学们应该每天坚持记日记,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到日记中去。经常动笔,反复修改,不断揣摩,这样才会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要写好作文,就应该多写多练。
总之,写作文并不难,只要同学们从以上几方面认真下功夫,我相信会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 指导练笔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多写多练
写作是对自己积累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选择、提取、加工、行文的过程。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的知识越多,写作就越有基础。但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所积累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值得我们去探究了。現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我认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阅读训练中指导练笔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必须紧密配合。教材中作文的内容、要求都是结合各单元的训练重点而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写作。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具体的感性材料上升为理论,再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写作实践,这一过程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的由低到高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实現。
以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为例,整个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学习《春》这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比如“吹面不寒杨柳风”,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只一句就运用了引用、比喻等修辞,同时还从触觉上表現了春风的温柔、和煦。在学生得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紧接着指导学生练笔。因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没有观察、体验、实践的机会便难以掌握,所以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练笔、体验的条件,创造一个观察机会。因此我先指导写法,提出要求,并且下课后亲自带领他们去院子里进行观察,然后找同学先口头上说说,再进屋去往本子上写。
经过几个这样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减缓了从理论到运用的坡度,分散了作文指导的难点,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 创设情境,启动灵感,激发兴趣
瞬间的场面如流星,一闪即逝,可有时却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甚至能改变人们早已深思熟虑的打算和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人们眼前出現的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即典型形象或场面,往往是一个个瞬间的特写镜头,观察中要加强指导。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形象或场面进行描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第一次月考后的一次作文训练是让学生谈谈考试的感受,再写下来。我班学生的特点是爱写不爱说,所以我利用这次机会搞了一个创设情境的练笔。一天下午自习,我走上讲台生硬地对学生说:“月考的成绩已经发到你的手里,谁来谈谈你这次的感受?”学生屏住呼吸,面面相觑,我故意把气氛弄的很紧张,让谁也不敢说,到了一定“火候”,我态度一转,让学生把刚才的场面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学生不约而同地轻舒了一口气,高兴、迅速地把场面记了下来。
有一次,美术课需要学生带很多用具,有一名学生用一个糖盒把这些用具盛起来。我觉得很好,就高高地举起这带有米老鼠图案的糖盒,学生的视线一下子集中在了糖盒上,脸上現出迷惑不解的神情。我灵机一动说:“你们猜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是糖,是优秀作文,是小红花,等等。最后由盒子的主人告诉大家,里面装的是美术用具,秘密揭穿了,同学们开心地笑了。我说:“那么,你打算给这个场面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的情绪有一次被激起。于是,一连串富有情趣的题目产生了:《米老鼠盒子的秘密》、《我还以为是糖呢》、《米老鼠和我们捉什么迷藏》、《漂亮的糖盒里装的是什么呢?》……
学生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说出这些别致新颖的题目,主要原因是他们抓住了瞬间场面的内容和自身的心理,抓住了头脑闪現的灵感,这使他们朦胧地体验到了习作中的瞬间“灵感”,体会到了作文的提高贵在于勤——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
作文教学是使学生将阅读获得的语言能力转化为有思想的语言文字即习作表达出来,它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生活,学习表达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作文的素材。学生有了题材,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写作欲望,他们有话可说,有情要抒,便可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有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描述,因身临其境,易于把学过的词语、句式、修辞方法等,与眼前的事物结合起来,也便于表达真实的感受。
学习景物描写,我指导学生作文时,就打破了传统的解题模式,将冗长的讲解过程概括为一段话:“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写你喜欢的季节。写家乡的哪个季节呢?”没有人说话,我说今天有一个同学送我一个礼物,同学们想不想看,一说这个同学们都来劲了,说想,随着我从书包里拿出来一个玉米棒子。同学们都乐了,我说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季节,于是同学们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甚至有的同学对这个玉米都做了详细的描述。
观察对学生写作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绝不能也不可能单行独进,它必须依赖于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作文观察能力的训练必须与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起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 多写多练
我认为,没有好材料就不能写出好文章,然而有好材料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看不练是不行的,其实本领是练出来的。人们常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同学们应该每天坚持记日记,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到日记中去。经常动笔,反复修改,不断揣摩,这样才会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要写好作文,就应该多写多练。
总之,写作文并不难,只要同学们从以上几方面认真下功夫,我相信会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