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透析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探讨,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探寻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根据新课改要求提出了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38-02
  教育评价的改革有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不支持,政府不认同,家长不理解,这些无形的压力,使得教育本身对评价的改革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而教育基层管理者,茫然不知所为,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现实与课改要求的反差,不得不令我们去反思。 一、高中语文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课改前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1)评价目标的片面性。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在备课时,未抓住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关键。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有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也许包含着创新意识,可是教师只抓住认知目标不放,忽略其他目标,怕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认知目标。
  (2)评价追求完美性。
  传统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程序的井井有条,环环相扣。公开课、观摩课,教师不敢自然生成,生怕“漏洞百出”,教师希望学生按课前设计学,然后答问,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结果往往表演课,演员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教学过程好似一杯白开水,观后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收益甚微。因此,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3)忽视学生主体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十分完备的评价指标,每一项指标都有明确的要求。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观摩课的设计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定的。然而,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服务的,理应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来设计,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传统的评价标准的弊端和局限性,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4)评价内容的狭窄性。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大误区是忽视思维因素。我们认为,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是多方面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诸多指标中,我认为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评价一节课是否好课,关键是观察该节课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进入了课堂,其思维结果是否得到尊重,其思维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思维品质是否得到培养。只关注学生缺乏思维因素的“动”,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目标的达成,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大误区。从思维层面分析,教师们为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提出的问题,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缺乏思维因素的。例如有位教师执教《小狗包弟》时,就向学生一连串地发问:“你见过小狗吗?”“你们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吗?”“你喜欢小狗吗?”“小狗能勾起你哪些有趣的回忆?”还没转入正题,学生已经被追问得晕头转向了。而且,教师所设的都是些肤浅的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另一方面,超出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总结李白的《将进酒》的艺术特色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白的作品和我们过去学的杜甫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色?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当问题提出时,学生即目瞪口呆,一脸茫然,问题“卡”住了,怎么办?只好由教师自己出示“答案”。这样的问题大大脱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
  (5)评价缺乏日常性。 从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本身来看,缺乏日常性、可控性。往往重视教研课、比武课等的评价,忽视日常性评价。只重视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评价,忽视了社会、家长、学生参与的评价。使评价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增大了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究其原因:
  (1)教师思维僵化。教师思维严重滞后于新课改的需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永远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被动的。
  (2)课堂教学序化。用僵化的方法,来评价变化发展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何异于“刻舟求剑”?
  (3)应试思想固化。以追求“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农村基础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导向强化作用下,为了实现学生及家长“跳农门”的理想,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现象,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长期被忽视。
  三、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树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观点。教师要转换思维,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准确把握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正确定位,找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参照点。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建立素质教育观下的语文课堂评价体系。
  (2)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语文培养目标,素质教育要求;立足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教师本身的提高和发展,发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杠杆作用。
  (3)开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增长点。丰富学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化、科学化、合理化。实施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以下特征:①形成的而非终结的。不否定结果评价,更重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展、推理与创新能力的显现。②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从多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评价对象全体;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多面;评价的方式多样。③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中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与认同。④发展的而非奖惩的。承认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相信学生的判断能力,承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立价值,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尽管偶尔也会使用一些必要的奖惩,但它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的而非奖惩的。
  参考文献:
  [1]刘悦梅,赵洁.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1).
  [2]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3]弓青峰.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
  [4]白文华.刍议新课程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行为[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其他文献
一、教师组织数学活动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活动方式陈旧:学习机械  有些老师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是机械的,主要表现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游戏只是停留在数学活动的表面,没有很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这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容易走神,回答问题跟风式,似乎在动脑筋,然而等到独自操作练习时,却是答非所问或是愣在那里,全然不知道这个题目是让他干什么。  2.操作材料功能单一:过程无趣  教师在利用操作法进行教学时,只是
摘 要: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般是指以主题为背景、以区域为活动形式,教师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从游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它对幼儿初级阶段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对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
摘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反思型教师的核心。本文围绕教师反思的意义、教师反思的内容、教师反思的方法来论述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具体来说,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追问和反思,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利弊有哪些,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因素是什么,后期应该如何进行改进。  关键词:教师反思;教师发展;反思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
为保持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强国地位,对历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得主的动作难度和质量进行分析,得出:空中技巧动作难度和质量存在着此消彼涨的联系,动作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课堂生活化则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谈及课堂教学改革,似乎就得专讲模式。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单纯改课,改课堂框架,还得抓实践活动、抓文化建设、抓团队建设,以此支撑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改革富有活力源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以实践活动为支撑,抓好行为习惯养成,积聚正能量,促进课改良性发展  课改意味着育人环境和育人方式的改变。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才能自然衍生。  一是组
花样滑冰比赛紧张激烈,观赏性高,能够满足大学生好动争强的心理需求,还能够促进大学生身体的发育,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花样滑冰教学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传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