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反思与对策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近十年,它给教师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困惑,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和不足.再加上近年来我区回归常态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得不让我们正视课堂教学低效的种种现象,笔者作为一线的农村普通初中数学教师,就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凸显出来的某些突出问题谈谈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低效;问题;反思;对策
  问题一 一味地追求自主探究, 少讲、不讲就是有效吗?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把探究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意识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新课改中最大的误区之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以“少讲少练”、“不讲只练”代替“精讲精练”,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不讲或不引导学生学习.如苏科数学八下“三角形中位线”一课:引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教师先让学生动手多画几个三角形,同时画出它们的中位线,然后教师让学生测量出每个图形中的一组同位角的度数和一组对边的长度,最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下测量结果,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一方面同位角相等,另一方面中位线是第三边的一半.
  反思1:在教学中,我们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的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究,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者”的角色.刚才的案例里,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思维没有积极的展开,学生不明白操作的目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操作,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机械的进行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思维的主动性没有体现,只是在最后一步对操作的结果有所思考.
  对策1:鼓励学生主体参与,教师主导,实现教学实效性.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教师应是参与其中,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结构,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探究”重要,但一定的“精讲精练”还是必须的.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题,而且不同的上课时间,授课方式和知识的呈现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讲得多,并不一定是可取的.
  问题二 动辄热热闹闹的合作交流就是“高效课堂”的体现吗?
  许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一起讨论或交流就叫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刚布置“下面各小组进行讨论”,没有足够时间,就安排各小组汇报结果;还有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优秀生的“包办、独断、一言堂”,其他学生都是他们的“陪衬”;有的合作学习,教师自己暂时从课堂中游离了出来;有的合作交流,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其背后更多的是随意与低效,学生在合作学习这幌子下逃避学习.这说明,我们在对合作学习的本质把握上还存在偏差.
  反思2:小组形式的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条件才能称其为合作学习.在我们的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次数多,效益低、缺乏实质性.如,组织不力,小组长作用的发挥、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求不甚明确等都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还有的合作,它的内容没有探讨的价值,本不需讨论的问题,也组织起来讨论.合作学习是为了把小组中的不同的思维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因此,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了一定时间的保证,内容没有了一定的难度,讨论就只是一种形式,它已失去了原本的面目,更不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真正养成.
  对策2:有效组织,适时运用,发挥合作交流服务性.
  解决合作学习低效的方法,先是不能忽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需求的探究.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要调动学生本身固有的合作心理需求,要激起合作学习的欲望,更是一个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其次,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三是教师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好组织、管理、协调等作用;四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同时加强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指导,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
  图1
  例 已知:如图1,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 CBN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N=BM. 可以探究:(1)点C的位置的变化;(2)等边△ACM 、△ CBN与线段AB相对位置的变化;(3)三角形图形的变化,如变化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或变化为等腰三角形等;(4)从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到任意正多边形的旋转变化等.(5)还可以从上述各种情况的组合上进行变化,探究其对题目结论的影响.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选择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还有,合作要有缓冲时间.数学,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
  总之,教师应一直坚持践行课改,拒绝低效.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初级中学 (211161) ]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场所,如何进行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每个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建立互动教学的机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与发问,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等方面来阐述初中化学课堂如何开展相互交流.  关键词:化学;互动;教学  一、建立互动教学的机制  学生的学习,最终要依靠自己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让学生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