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身心和体能还处在发展时期,所以在低年级古筝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难点。幼儿心理学认为,幼儿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他们的注意仍以无意注意为主,而这种注意是不稳定的,极易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而古筝的学习需要有幼儿自身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必然需要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所依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幼儿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是小学低年级古筝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近几年的小学一年级古筝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学习古筝的兴趣,使他们逐步掌握乐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演奏姿势,从而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古筝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积极探索了一些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与儿歌教学结合,培养低年级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
古筝的演奏姿势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古筝学习和进步。而低年级孩子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演奏姿势,并使其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否则教师演奏的丝毫偏差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进步。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控制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往往注意到这个问题又会忽略另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纠正,做到纠正及时、准确,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我把演奏姿势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编成了儿歌:“身体要靠近琴头,肚子离琴一拳远。双手起来抱大树,手心朝下握苹果,手背要与手腕平,肩膀轻轻来放松。”
另外,我还编了古筝坐姿《三字歌》:“身体松,腰挺直,要坐正,头偏低,身右侧,与梁齐,与筝距离要注意”。
这些儿歌不仅会帮助低年级孩子强化记忆,而且方便了他们对古筝演奏姿势的学习和训练。
二、学玩结合,激发低年级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
低年级孩子都爱听故事、爱玩游戏,于是,我便根据有关传说自编了故事《蒙恬造筝》,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古筝的由来和构造,以此吸引他们了解这种乐器。接着,让他们听一听古筝优美的音色,再让他们看一看高年级学生熟练的演奏,从而激发低年级孩子学习古筝的愿望。然后,我们再通过“玩”的形式开始进行基本的指法教学。例如:“勾”的教学,要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轮流“玩”,在古筝任意一根弦上用中指弹一下,看谁弹得最好。用这样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因势利导,既能培养幼儿的兴趣,又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逐个加强检查指导,巩固正确的“勾”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勾”会更好听。经过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玩”,幼儿对“勾”的指法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在“玩”的过程中,对学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赞扬,强化其兴趣;同时要以那些特别认真而且动作正确的幼儿作为榜样,带动全体幼儿保持这种兴趣。
在教认音时可将倍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两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两点;将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一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一点;将中音区12356比喻为不穿鞋、不戴帽;将高音区12356比喻为戴一顶帽子,即在音符上加一点;将倍高音区1比喻为戴两顶帽子,即在1上加两点。如:《穿鞋子,戴帽子》游戏,在教学中,让小朋友以老师说的音高为音符,加戴上帽子或穿上鞋子。这样,就把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乐理游戏了。
随着基本指法学习的深入,我又有意识地让低年级孩子欣赏一些古筝名曲,让他们初步了解古筝的表现方法,掌握一些古筝乐曲中的音乐语汇,提高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计划地设计每一个游戏,让低年级孩子在游戏中对古筝发生兴趣。
三、从易到难,视听结合,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概念、理论方面的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自身特点,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地逐步进行。如:在教学中,我先让他们掌握一些具体的实物概念如:小节线、反复记号等,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多次反复,除了要帮助幼儿加深印象外,更主要的是要让幼儿了解这一些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我们从认识七个音符开始,先将七个音符分成若干组,编成多条练习曲,每条仅由两、三个音符组成。如:4/41=D 1 2 3-| 3 2 1-|1 2 3 2 |1——|| 可以让幼儿在听老师弹这些简短练习曲时,找出其中的“1”或其他某个音符出现的次数,以训练他们的听力,同时也能加强幼儿对七个音符的认识和记忆,让幼儿边弹边听,并利用这些简单的练习曲讲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概念,主要要求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
另外,我们还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乐理教学,例如:我们在教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设计了“接龙游戏”,游戏开始时分别由一个幼儿写出4/4一个小节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接着幼儿按照第一小节的音符种类写出相同种类的音符一小节或几小节,依次接成长“龙”,讓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上述概念。这样,不但能提高幼儿学习乐理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其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总之,幼儿古筝教学需要教师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采用科学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法,不断了解孩子、走近孩子、与孩子交朋友,才能探索出一套更为贴近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古筝的持久兴趣。
在近几年的小学一年级古筝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学习古筝的兴趣,使他们逐步掌握乐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演奏姿势,从而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古筝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积极探索了一些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与儿歌教学结合,培养低年级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
古筝的演奏姿势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古筝学习和进步。而低年级孩子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演奏姿势,并使其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否则教师演奏的丝毫偏差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进步。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控制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往往注意到这个问题又会忽略另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纠正,做到纠正及时、准确,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我把演奏姿势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编成了儿歌:“身体要靠近琴头,肚子离琴一拳远。双手起来抱大树,手心朝下握苹果,手背要与手腕平,肩膀轻轻来放松。”
另外,我还编了古筝坐姿《三字歌》:“身体松,腰挺直,要坐正,头偏低,身右侧,与梁齐,与筝距离要注意”。
这些儿歌不仅会帮助低年级孩子强化记忆,而且方便了他们对古筝演奏姿势的学习和训练。
二、学玩结合,激发低年级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
低年级孩子都爱听故事、爱玩游戏,于是,我便根据有关传说自编了故事《蒙恬造筝》,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古筝的由来和构造,以此吸引他们了解这种乐器。接着,让他们听一听古筝优美的音色,再让他们看一看高年级学生熟练的演奏,从而激发低年级孩子学习古筝的愿望。然后,我们再通过“玩”的形式开始进行基本的指法教学。例如:“勾”的教学,要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轮流“玩”,在古筝任意一根弦上用中指弹一下,看谁弹得最好。用这样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因势利导,既能培养幼儿的兴趣,又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逐个加强检查指导,巩固正确的“勾”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勾”会更好听。经过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玩”,幼儿对“勾”的指法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在“玩”的过程中,对学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赞扬,强化其兴趣;同时要以那些特别认真而且动作正确的幼儿作为榜样,带动全体幼儿保持这种兴趣。
在教认音时可将倍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两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两点;将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一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一点;将中音区12356比喻为不穿鞋、不戴帽;将高音区12356比喻为戴一顶帽子,即在音符上加一点;将倍高音区1比喻为戴两顶帽子,即在1上加两点。如:《穿鞋子,戴帽子》游戏,在教学中,让小朋友以老师说的音高为音符,加戴上帽子或穿上鞋子。这样,就把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乐理游戏了。
随着基本指法学习的深入,我又有意识地让低年级孩子欣赏一些古筝名曲,让他们初步了解古筝的表现方法,掌握一些古筝乐曲中的音乐语汇,提高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计划地设计每一个游戏,让低年级孩子在游戏中对古筝发生兴趣。
三、从易到难,视听结合,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概念、理论方面的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自身特点,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地逐步进行。如:在教学中,我先让他们掌握一些具体的实物概念如:小节线、反复记号等,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多次反复,除了要帮助幼儿加深印象外,更主要的是要让幼儿了解这一些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我们从认识七个音符开始,先将七个音符分成若干组,编成多条练习曲,每条仅由两、三个音符组成。如:4/41=D 1 2 3-| 3 2 1-|1 2 3 2 |1——|| 可以让幼儿在听老师弹这些简短练习曲时,找出其中的“1”或其他某个音符出现的次数,以训练他们的听力,同时也能加强幼儿对七个音符的认识和记忆,让幼儿边弹边听,并利用这些简单的练习曲讲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概念,主要要求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
另外,我们还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乐理教学,例如:我们在教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设计了“接龙游戏”,游戏开始时分别由一个幼儿写出4/4一个小节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接着幼儿按照第一小节的音符种类写出相同种类的音符一小节或几小节,依次接成长“龙”,讓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上述概念。这样,不但能提高幼儿学习乐理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其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总之,幼儿古筝教学需要教师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采用科学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法,不断了解孩子、走近孩子、与孩子交朋友,才能探索出一套更为贴近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古筝的持久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