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班期间,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孩子“莫名其妙”就情绪失控,有些孩子爱发脾气,有些孩子伴有攻击性行为。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们首先要明白,孩子失控行为的背后,都藏着他们没有被满足的需要。老师如果能及早发现孩子的需要,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并逐渐学会调节情绪。
一次园里组织“照顾蛋宝宝”的主题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放在塑封袋里的生鸡蛋,他们这一天的任务就是好好照顾自己的蛋宝宝。在上午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老师正在手工区引导小朋友捏黏土,本该在其他活动区玩的玲玲一言不发地站到老师身后。老师发现她的时候,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老师问她:“玲玲,你怎么了?”玲玲没有说话,拿起自己装有蛋宝宝的塑封袋(里面的鸡蛋已经破了)给老师看,老师笑了:“哦,你的蛋宝宝碎了,你怎么没有保护好它呢?”玲玲听了更加委屈,眼泪流了出来。老师安慰玲玲:“别哭了,以后小心点吧,快去玩吧。”玲玲拿着自己的蛋宝宝回到了原来的活动区域。之后一上午的活动中,玲玲一直处于游离状态,有时候还会站在角落发呆流泪。
在上述的例子中,老师虽然关注了玲玲,但是并没有真正看到玲玲委屈背后的需求,后续虽然有部分与玲玲共情,却没有真正接纳玲玲的情绪,所以玲玲一上午的状态其实都受到“蛋宝宝碎了”的影响。遇到这样的事情,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看到孩子需要,客观描述我们的观察。当玲玲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她其实非常委屈,需要安慰,可能对自己的不小心还有些懊恼,所以我们可以回应:“我看到你的蛋宝宝碎了,你是想告诉我这件事吗?”
第二,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尝试把他们的情绪描述出来。比如“我看到你很伤心”“你都哭了,肯定特别难受”。
第三,允许孩子在适当范围内表达情绪,并提供帮助。“我想你真是太伤心了,你需要老师做些什么呢?”我们还可以抱抱孩子,或是拉拉孩子的小手、拍拍孩子的肩,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关心。
第四,当孩子的情绪平复一些之后,带着好奇聆听孩子的心声。很多时候孩子的真实想法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所以带着好奇询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你现在好一些了吗?和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吧”,和孩子一起聊聊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五,和孩子一起讨论后续解决办法。后续的处理是为孩子赋能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多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如果实在想不出来,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一些建议做参考。“原来是玲玲不小心把蛋宝宝弄碎了,如果我们有一个新的蛋宝宝,你会怎么照顾它呢?”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也是他们在幼儿园里情感寄托的对象。当我们能够看到孩子需要,理解孩子情绪,并能帮助孩子进一步处理,相信孩子会感受到他们是被支持、被理解的。当孩子的情绪在点点滴滴中都被看到,他们会慢慢发展出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在幼儿园里“莫名其妙”的行为也会大大減少。
(作者单位:中科启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一次园里组织“照顾蛋宝宝”的主题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放在塑封袋里的生鸡蛋,他们这一天的任务就是好好照顾自己的蛋宝宝。在上午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老师正在手工区引导小朋友捏黏土,本该在其他活动区玩的玲玲一言不发地站到老师身后。老师发现她的时候,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老师问她:“玲玲,你怎么了?”玲玲没有说话,拿起自己装有蛋宝宝的塑封袋(里面的鸡蛋已经破了)给老师看,老师笑了:“哦,你的蛋宝宝碎了,你怎么没有保护好它呢?”玲玲听了更加委屈,眼泪流了出来。老师安慰玲玲:“别哭了,以后小心点吧,快去玩吧。”玲玲拿着自己的蛋宝宝回到了原来的活动区域。之后一上午的活动中,玲玲一直处于游离状态,有时候还会站在角落发呆流泪。
在上述的例子中,老师虽然关注了玲玲,但是并没有真正看到玲玲委屈背后的需求,后续虽然有部分与玲玲共情,却没有真正接纳玲玲的情绪,所以玲玲一上午的状态其实都受到“蛋宝宝碎了”的影响。遇到这样的事情,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看到孩子需要,客观描述我们的观察。当玲玲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她其实非常委屈,需要安慰,可能对自己的不小心还有些懊恼,所以我们可以回应:“我看到你的蛋宝宝碎了,你是想告诉我这件事吗?”
第二,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尝试把他们的情绪描述出来。比如“我看到你很伤心”“你都哭了,肯定特别难受”。
第三,允许孩子在适当范围内表达情绪,并提供帮助。“我想你真是太伤心了,你需要老师做些什么呢?”我们还可以抱抱孩子,或是拉拉孩子的小手、拍拍孩子的肩,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关心。
第四,当孩子的情绪平复一些之后,带着好奇聆听孩子的心声。很多时候孩子的真实想法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所以带着好奇询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你现在好一些了吗?和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吧”,和孩子一起聊聊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五,和孩子一起讨论后续解决办法。后续的处理是为孩子赋能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多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如果实在想不出来,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一些建议做参考。“原来是玲玲不小心把蛋宝宝弄碎了,如果我们有一个新的蛋宝宝,你会怎么照顾它呢?”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也是他们在幼儿园里情感寄托的对象。当我们能够看到孩子需要,理解孩子情绪,并能帮助孩子进一步处理,相信孩子会感受到他们是被支持、被理解的。当孩子的情绪在点点滴滴中都被看到,他们会慢慢发展出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在幼儿园里“莫名其妙”的行为也会大大減少。
(作者单位:中科启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