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冰淇淋“脑结冰”,这不是危言耸听!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wei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都离不开冷饮、冰淇淋等冰冷食物。然而需要提醒的是,食用这些冰冷食物切忌任性,因为它们不但伤身,甚至还可能要命! 近日,26岁的武汉市民王某,外出办事回家,热得大汗淋漓,赶紧开空调并把温度调至22℃。坐下来后先猛灌了半瓶冰可乐,又抱起一大盒冰淇淋吃,不到10分钟全部下肚。谁知冰淇淋刚吃完,小王突然头痛欲裂,赶紧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发现,王某的头痛是典型的“冰淇淋头痛”,学名又叫“蝶腭神经节神经痛”,和一次性进食大量冰冷食物有关。
  什么是“冰淇淋头痛?”医生介绍,“冰冷食物进食过量,上颚就会被迅速冷却,而上颚后部正好有一个神经中枢,这时,神经中枢的神经群会向大脑发送信号,以改变体温。”当冷食吃得太多时,这些神经群就会被过度刺激,向大脑发送错误的信号,导致大脑动脉痉挛,就像脑子被“冻”住了一样,血流猛地冲击痛觉神经末梢,这时人会感觉在额头中部或太阳穴附近剧烈疼痛,有的人还可能恶心呕吐。简单点说,冰食吞得太快或是一口吞得太多,最容易引起這个症状。而等到上颚温度恢复正常后大脑就会“解冻”,头疼也随之解除,但有的患者症状明显。
  因此,小伙伴们吃冰淇淋、冰饮料、冰西瓜时,不要过急过快,最好是在嘴里先含一含再下咽。吃冷饮而可能患的病可不止“头痛”,胃穿孔、胰腺炎都有吃冷饮引起的先例。
  夏日品尝冷饮要注意哪些事项?1.选择合适时间:饭前空腹、刚吃完饭后都不宜喝冷饮,否则易伤胃。一般可选在饭后30分钟或午睡后喝为宜,带冰块冷饮宜下午3点左右喝为好。2.每次要吃得适量:不要一次连续吃雪糕、冰棍超过2支;喝冷饮每次以150毫升左右为宜,瓶装饮料1次别超过半瓶。3.冷饮要“慢”喝,这样对胃肠刺激较小。吃固态冰块,入口后可先含在嘴巴前端,等冰融化、接近体温再慢慢吞下,这样才不会过猛刺激大脑血管、咽喉、呼吸道。4.大汗后别马上喝冷饮,否则易导致“汗闭”,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中暑。5.冷饮在冰箱中贮存久了别喝,一般家庭冰箱无法有效起到杀灭某些病菌的效果。另外,融化的雪糕别再放回冰箱。6.一岁以下儿童最好不要吃冷的东西。一岁之内的婴幼儿的肠胃黏膜十分娇嫩,基本没有什么抵抗力,所以一周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要吃冷的东西。体弱的老年人也应该尽量少吃冷饮。7.冷饮热饮间隔半小时以上。夏天最忌讳冷热交替饮,一冷一热对人的牙齿损害很大,而且对肠胃的损害也很大,使人体肠胃功能造成紊乱。正确的饮用方式是冷饮与热饮应至少间隔半小时再饮用。
其他文献
政治体制是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或人民通过一定方式组织国家政权以实现政治统治目的的重要手段,任何政治体制都有其基本原则,它们为该政治体制的有序、高效运行提供基础或源泉。
和谐师生关系是近年来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这篇文章尽可能全面而科学地阐释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点,从社会发展的需
闲来读一本官箴书,看到清代康熙朝重臣刘兆麒写给老百姓的一则告示,其中有这么一段:尔民不忍一朝,罔顾后患,往往以睚眦小忿,鼠雀微嫌,动辄兴词告讦,殊不知一经准行,身不由己。  这段话意在劝谕百姓息讼,刘兆麒的告示只是中国古代广阔的“无讼”图景中一个小小的注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人推崇无讼,并不只是对圣人语录的坚定恪守,也不纯粹把它作为一种理想,而有很多实实在在的考量。第一,“无讼”并不是否定或
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是从对传统技术和本质进行批判开始的.他分析了技术在古希腊所具有的源初含义,把解蔽看成技术的本质,并且把现代技术与从前的技术区分开来,指明了它
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做了个阐述,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