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元主题式教学作为培智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现阶段主要运用于学生生活适应教学方面,将单元主题式教学运用于学科教学中,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科教学能为学生生活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单元主题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强调了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水平,强调学生生活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单元主题;生活化;智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0
一、引言:
“单元教学法是由比利时儿童教育家德可乐利最早提出并实施的。所谓“单元”是指成为一个组织体系的教学计划,包括目标、活动、取材,而至实践,巩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而且可以应用于生活中,无论知识和技巧都结合在一起,加强科目的连贯性和学习意义。”但现行的培智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课程门类偏多、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缺少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联系;课程内容偏难,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适应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编排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等诸多弊端。针对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特教学界提出了单元主题教学。
二、实施过程
单元主题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考虑学生现状——采用恰当的量表测量——分析——确定每个月的单元主题——再确定每周、每天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案——实施——反思。
(一)初评学生
培智一班的学生共7名,两名女生,五名男生,年龄在7——11岁之间。经过评量,A组有一定的生活常识,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态度积极,并且会认读简单字词,有一定的书写能力;B组生活常识较差,能认读比较简单的字词,如:大、小、天、水、火等,书写能力较差;C组基础知识水平差,不能认读简单字词,不会书写。
(二)拟定学期、月、周学科计划
智障儿童群体是一个大差异群体,其个体间存在着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个体自身各种能力发展也非常不平衡,而他们又是一个班级。因此在制定目标计划是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化差异、统整行以及生活化原则。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水平,再结合学生现需要以及未来需要的能力先制定出班级学期学科教学计划。此教学计划主要以生活适应课为主先制定出学月单元主题,如本学期中3月为认识自我-我的身体、4月为情绪情感-我的表情、5月为集体生活-清洁、6月为个人生活-整理。
(三)制定教案
一堂优质课的产生,有了教学计划是不够了,还需要教师制定出详细的教案。教案,全名为教学方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那主题单元的教案则是要依靠我们的主题单元计划、学生情况以及各种资源。而在制定教案的时候,教师还应特别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目标的分成,提问的有的放矢来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实施教学
课堂是一门艺术。对智障孩子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教学。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我们制作的主题单元主要是以生活适应课为主,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是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用到、接触到的。如:我们在讲认识五官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将五官,而是围绕做眼保健操、擦鼻涕、背书包、喝水等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来进行语文教学,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的。那么我们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也要特别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恰当。针对一年级的教学,教师语言要儿童化,内容不要多,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起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三、反思
(一)主题单元教学的优点
1.主题单元是生活化的教学
主题单元的计划制定是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以学生现在或者未来需要的生活能力为依据的,在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则是以生活化的教学为主,主张让学生在做中学,主题体验式教学,生态性教学。这样,让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从开始就与学生的社会相联系,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社会集体中。
2.主题单元的全面性
在普通的教材中,我们发现,它总是只适应某一部分学生,对另一部学生却无法开展。而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总是有一部分人没有办法进入到教师的教学中。而主题单元从开始的计划制定以及后来的实施,都是建立到具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上,因此,学生在主题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收获会更大。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分成,目标分层,也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明确。
(二)疑惑
1.主题单元的计划制定是否应有课程标准
不管是国家课程的编写还是校本课程的编写,都需要一个课程标准。在开始的主题单元编写中,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的熟悉,依靠教师自身的经验来制定主题单元的。在实施过后发现首先这样的编写没有系统,经不起推敲,只有平面的延伸,而没有纵向的深入。
2.主题单元制定的资源收集
在实施了一年多的主题单元后,教师发现这些主题单元看起来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但是在实施过程总觉得不符合学生的特点。智障孩子的特点就是差异性大,那么在进行主题教学时,往往不是对有的同学太难,就是对有的同学太易。这样教学的目标就没有达到,也没有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如:在单元主题认识自我——我的脸中,生活适应课也许适应低段的身心特点,但是在生活语文上却出现的难度大。我认为主题单元的制定我们也应该借助普通教材。而在主题单元的制定中是否我们必须要学科整合呢?
四、小结
单元式主题教学尊重了原有学科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并能将学生急需的生活内容纳入教学中,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学真正地做到了为生活服务,力促学生的生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与难度,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选择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其次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地评估,调整内容以适合学生的需求;最后,在教学中还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红梅浅谈培智教育主题教学目标拟定的原则和步骤现代特殊教育2012.6
关键词:单元主题;生活化;智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0
一、引言:
“单元教学法是由比利时儿童教育家德可乐利最早提出并实施的。所谓“单元”是指成为一个组织体系的教学计划,包括目标、活动、取材,而至实践,巩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而且可以应用于生活中,无论知识和技巧都结合在一起,加强科目的连贯性和学习意义。”但现行的培智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课程门类偏多、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缺少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联系;课程内容偏难,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适应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编排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等诸多弊端。针对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特教学界提出了单元主题教学。
二、实施过程
单元主题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考虑学生现状——采用恰当的量表测量——分析——确定每个月的单元主题——再确定每周、每天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案——实施——反思。
(一)初评学生
培智一班的学生共7名,两名女生,五名男生,年龄在7——11岁之间。经过评量,A组有一定的生活常识,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态度积极,并且会认读简单字词,有一定的书写能力;B组生活常识较差,能认读比较简单的字词,如:大、小、天、水、火等,书写能力较差;C组基础知识水平差,不能认读简单字词,不会书写。
(二)拟定学期、月、周学科计划
智障儿童群体是一个大差异群体,其个体间存在着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个体自身各种能力发展也非常不平衡,而他们又是一个班级。因此在制定目标计划是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化差异、统整行以及生活化原则。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水平,再结合学生现需要以及未来需要的能力先制定出班级学期学科教学计划。此教学计划主要以生活适应课为主先制定出学月单元主题,如本学期中3月为认识自我-我的身体、4月为情绪情感-我的表情、5月为集体生活-清洁、6月为个人生活-整理。
(三)制定教案
一堂优质课的产生,有了教学计划是不够了,还需要教师制定出详细的教案。教案,全名为教学方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那主题单元的教案则是要依靠我们的主题单元计划、学生情况以及各种资源。而在制定教案的时候,教师还应特别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目标的分成,提问的有的放矢来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实施教学
课堂是一门艺术。对智障孩子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教学。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我们制作的主题单元主要是以生活适应课为主,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是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用到、接触到的。如:我们在讲认识五官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将五官,而是围绕做眼保健操、擦鼻涕、背书包、喝水等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来进行语文教学,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的。那么我们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也要特别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恰当。针对一年级的教学,教师语言要儿童化,内容不要多,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起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三、反思
(一)主题单元教学的优点
1.主题单元是生活化的教学
主题单元的计划制定是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以学生现在或者未来需要的生活能力为依据的,在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则是以生活化的教学为主,主张让学生在做中学,主题体验式教学,生态性教学。这样,让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从开始就与学生的社会相联系,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社会集体中。
2.主题单元的全面性
在普通的教材中,我们发现,它总是只适应某一部分学生,对另一部学生却无法开展。而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总是有一部分人没有办法进入到教师的教学中。而主题单元从开始的计划制定以及后来的实施,都是建立到具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上,因此,学生在主题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收获会更大。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分成,目标分层,也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明确。
(二)疑惑
1.主题单元的计划制定是否应有课程标准
不管是国家课程的编写还是校本课程的编写,都需要一个课程标准。在开始的主题单元编写中,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的熟悉,依靠教师自身的经验来制定主题单元的。在实施过后发现首先这样的编写没有系统,经不起推敲,只有平面的延伸,而没有纵向的深入。
2.主题单元制定的资源收集
在实施了一年多的主题单元后,教师发现这些主题单元看起来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但是在实施过程总觉得不符合学生的特点。智障孩子的特点就是差异性大,那么在进行主题教学时,往往不是对有的同学太难,就是对有的同学太易。这样教学的目标就没有达到,也没有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如:在单元主题认识自我——我的脸中,生活适应课也许适应低段的身心特点,但是在生活语文上却出现的难度大。我认为主题单元的制定我们也应该借助普通教材。而在主题单元的制定中是否我们必须要学科整合呢?
四、小结
单元式主题教学尊重了原有学科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并能将学生急需的生活内容纳入教学中,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学真正地做到了为生活服务,力促学生的生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与难度,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选择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其次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地评估,调整内容以适合学生的需求;最后,在教学中还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红梅浅谈培智教育主题教学目标拟定的原则和步骤现代特殊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