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和科学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有性效,通过总结有效教学的实践经验,从我国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立足生活经验,架起沟通桥梁;加强实验教学,回归科学本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初中生物;实施
一、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
新课标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同时《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1.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的求知欲的态度以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探索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新的学习环境,要把知识传授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使得学生乐而忘返。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想说,敢做,充分舒展天真活泼的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学习《消化和吸引》时,我准备了消化系統中各消化器官的图片,让学生们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消化器官来进行其位置、形态、功能的讲解。这种“做中学,学中做”,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而高效。
2.引导自主学习,探索增进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讲,把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去经历和感悟。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要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更要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在自主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讨论交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和提升其学习能力。教学中我们应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原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学生能想的自己想,学生能做的自己做,学生能提醒的自己提醒,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设计《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案时,当我问到:“用什么办法可以代替牙齿的作用?”学生回答:“用小刀”“用手”……虽然学生的点子、方法还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总之,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课堂中学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立足生活经验,架起沟通桥梁
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要注重学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学习知识相融会,架起一座沟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其更加主动深入地进行探索。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关注生活经历,创设教学情境。生活中我们每天吃的盐很重要,如果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让你吃盐,再喝淡而无味的汤,大家既不愿意吃盐也不愿意喝汤,而将适量的盐放入汤里,味道鲜美人人爱喝。生物教育如盐般重要却难以下咽,如果能把盐融入生活这碗汤中,撷取生活事件,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就会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于不知不觉中理解并吸收知识。例如在讲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时,我提出“血液为什么是红色?为什么贫血的人体质较弱,不能从事剧烈活动?为什么伤口会出现化脓……”这些问题几乎是每一位学生都有的生活经历,很自然的让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氛围,唤醒每一位学生的亲身感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2.布置生活化作业,形成新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将来的生活实践中去,而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形成新的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在学完《空气质量与健康》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应用与实践的作业——搜集空气污染影响健康的资料。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查询空气污染对人们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危害,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对当前的空气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形成,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生习生物知识和技能的信心和动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回归科学本质
1.小组合作,加强探索教学。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要改变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方法可借鉴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尝试各种方法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集思广义,大胆创新。
2.示范引导,倡导体验教学。从所周知,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同时更要开发演示功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进行规范操作的意义。
3.课外实验,拓展实验时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经常进行课外实验不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还能打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大的时空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学到课本、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总之,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有效平台。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提升各种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策略;初中生物;实施
一、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
新课标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同时《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1.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的求知欲的态度以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探索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新的学习环境,要把知识传授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使得学生乐而忘返。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想说,敢做,充分舒展天真活泼的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学习《消化和吸引》时,我准备了消化系統中各消化器官的图片,让学生们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消化器官来进行其位置、形态、功能的讲解。这种“做中学,学中做”,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而高效。
2.引导自主学习,探索增进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讲,把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去经历和感悟。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要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更要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在自主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讨论交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和提升其学习能力。教学中我们应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原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学生能想的自己想,学生能做的自己做,学生能提醒的自己提醒,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设计《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案时,当我问到:“用什么办法可以代替牙齿的作用?”学生回答:“用小刀”“用手”……虽然学生的点子、方法还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总之,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课堂中学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立足生活经验,架起沟通桥梁
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要注重学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学习知识相融会,架起一座沟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其更加主动深入地进行探索。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关注生活经历,创设教学情境。生活中我们每天吃的盐很重要,如果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让你吃盐,再喝淡而无味的汤,大家既不愿意吃盐也不愿意喝汤,而将适量的盐放入汤里,味道鲜美人人爱喝。生物教育如盐般重要却难以下咽,如果能把盐融入生活这碗汤中,撷取生活事件,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就会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于不知不觉中理解并吸收知识。例如在讲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时,我提出“血液为什么是红色?为什么贫血的人体质较弱,不能从事剧烈活动?为什么伤口会出现化脓……”这些问题几乎是每一位学生都有的生活经历,很自然的让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氛围,唤醒每一位学生的亲身感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2.布置生活化作业,形成新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将来的生活实践中去,而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形成新的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在学完《空气质量与健康》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应用与实践的作业——搜集空气污染影响健康的资料。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查询空气污染对人们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危害,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对当前的空气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形成,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生习生物知识和技能的信心和动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回归科学本质
1.小组合作,加强探索教学。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要改变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方法可借鉴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尝试各种方法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集思广义,大胆创新。
2.示范引导,倡导体验教学。从所周知,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同时更要开发演示功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进行规范操作的意义。
3.课外实验,拓展实验时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经常进行课外实验不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还能打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大的时空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学到课本、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总之,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有效平台。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提升各种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